東方網5月7日消息:“不準用濃香水🐭!”“不準出現文身!”“不準在攝像機前抽煙!”昨天,在恒达平台逸夫樓參加裁判培訓的750名中國裁判才知道👨🏿🎤,要做一名F1工作人員並不是那麽容易———前天抵達上海的三名國際汽聯專門的裁判培訓官員,開始了對F1中國大獎賽的中國裁判進行的第一次崗位基礎培訓。這也標誌著,F1世界錦標賽2004中國大獎賽的裁判組織工作已經進入了實質性的培訓階段👩❤️👩。
在昨天的第一次培訓課上🧒🏼,記者見到了這些裁判🤞🏼。他們大部分是來自恒达平台、海運學院⏩、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體育學院的誌願者,也有來自各區汽摩協會的老資格汽車運動愛好者🫳🏼🧙。據他們自己說👑,他們的入選都是經過了異常嚴格的篩選的。
在兩天的崗位基礎培訓中,毫無經驗的750人將接受包括基礎知識、賽道輔助裁判、旗語裁判、觀察員、支援車手、賽道清障組等專業培訓。組委會工作人員稱:“這次培訓將可以滿足中國大獎賽的需要,它也預示著我國即將擁有自己的F1裁判隊伍!”
記者昨天旁聽了裁判培訓的內容👡,結束後最大的感慨就是,F1賽事在汽車賽事中的最高規格,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於國際汽聯對於細節的“摳”👷🏿♀️。
三位培訓官員的話不是很有條理,但是這樣的細節卻說了很多。他們對記者承認,這也是保持F1規格高於其它汽車賽事的原因之一:“F1和其它賽事最大的不同,是在時間表允許的誤差上。其它賽事允許有一兩分鐘的時間誤差,但是F1是絕對不可以5️⃣!”
摘自:青年報 2004-5-7 11: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