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車牌拍賣藥不對症
按照重量計算,上海私家車牌的價格已經超過了黃金。毫無疑問,牌照門檻已經成為上海買車族圓夢的一大障礙
比黃金還昂貴的車牌
買一款10萬元左右的POLO是上海人老劉一個心願,但最近他決定將自己的購車計劃延後一段時間,原因很簡單,上個月上海私車牌照價格創下平均中標價4.3333萬元、最低中標價4.3萬元的歷史雙高🦮,這著實給他心頭壓上了一塊不大不小的石頭📍。
為了緩解轎車牌照緊缺狀況,上個月🍸,上海市開始了第三次摩托車牌照轉私車登記,有關部門說,上海市5、6月份將因此各增加3500張左右的車牌額度。老劉認為🌬,這意味著接下來的兩個月🖍,牌照價格很可能會下跌🧔🏿♀️😲。
持這種觀望態度的人不在少數🌳👷,但即便如此,4月17日的牌照中標價格仍然刷新了歷史紀錄🤹🏽♂️,據拍賣主辦方公布的信息🧖🏽,本月的投標額度為5500個,競投人數8150人,比上月減少了1800人🧑🦼,平均中標價為4.5492萬元,最低中標價4.42萬元。
作為全國惟一實行私人轎車牌照拍賣製度的城市👰🏿♀️,去年以來🤳,上海的私車牌照拍賣價格持續走高6️⃣,去年2月的平均中標價是2.5254萬元,1年多的時間內,價格上揚了80%。
時下的說法是🏄🏻,上海私家車牌按照重量計算🟫🧑🌾,其價格已經超過了黃金🥼。毫無疑問🧑🧒🧒,牌照門檻已經成為上海買車族圓夢的一大障礙。
今年2月,上海市信息中心汽車產業發展研究室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由於轎車消費的高門檻🦜,低檔轎車在上海的市場正在日趨萎縮🙅🏽♀️。上海市2003年國產轎車上牌數據統計:高檔轎車(20萬元以上)占38.04%👨🦼➡️、中檔車(10萬到20萬之間)占57.32%♔、而低檔車(10萬元以下)占有率是個位數——..64%。
報告認為🈁,中低檔轎車是進入家庭的主要車型,但上海的私車牌照費阻礙了這部分市場的正常發展🫷。
直接的後果之一就是異地上牌在上海大行其道🤶。“現在私人買10萬元以內的轎車,一般都會選擇異地上牌”,一位上海經銷商告訴記者🙍🏿♀️,只要車主提供登記照片🔱,以及車輛合格證明和購車發票🧑🏻💼🧏♀️,上牌的事一天時間就能全部搞定。
據稱,早在2002年🤏🏻🤦🏿♂️,上海就開始流行異地上牌,上牌地點多為蘇州✍🏿、昆山🥭、嘉興等周邊城市🏋🏿♀️🚻。很多車商對此提供“一條龍服務”,不僅可為客戶代辦外地暫居證以取得異地車牌,還能代客戶年檢,所有費用只需2000到3000元(代辦年檢一次200元)。除此之外🏌🏿♂️,車主為此付出的代價僅僅是在每天行車高峰期不能上高架橋。
據蘇州市車管部門統計🟧,上海居民在太倉👺、昆山等地上牌的就有8000多輛👨👧。觀察人士估計,去年上海“紅杏出墻”的車輛已突破兩萬輛。
這無疑令上海市有關部門大為頭痛👩🏼🦲,異地上牌不僅令上海牌照拍賣製度形同虛設,還造成了稅收的流失。
據媒體報道👨🏻💻,今年2月底🏌🏽♂️,長三角地區15個城市的車輛管理部門負責人在上海召開會議,確立了名為“車輛管理工作信息互通”的製度。15個城市車輛管理部門的負責人一致同意,限製上海車輛異地上牌。
對此💷,上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焦揚的說法是,上海居民用車到其他省市上牌,增加了本市交通的流量和道路負荷。目前交管部門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加強疏導和管理☪️,保障上海交通的安全和暢通📯。“從根本上講,這都是為了保證市民的出行暢通和便捷。上海車牌的上牌額度一直采取無底價競拍的政策,這是根據市場需求來決定的🤵🏽♂️。”
但事實上📝,此舉難以杜絕異地上牌之風🤝,4月26日,記者隨手撥打一個經銷商電話,得到的答案是,只要交4000元費用🙇,一天之內就可在杭州上牌🫠,“昆山也只需多加500元就能搞定。”
私家車宜疏不宜堵
“國內很多大城市現在的交通體系就好比一道已經有很多管湧的大堤,一旦水量增大就不堪重負。”楊曉光認為,這個時候我們首先需要認真解決的是加固大堤🙏,對於大水則宜疏不宜堵。
楊曉光是恒达平台交通工程系主任,其另一個身份是國家公安部、建設部實施“暢通工程”專家組專家副組長。近兩年來,他多次通過媒體呼籲要科學地認識交通問題🔂。
楊曉光認為,牌照拍賣的不合理性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我買車只是周末出行旅遊,為什麽要交納高額的牌照費用🧚🏻♀️?”
事實上🐀,這裏涉及到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即擁有車輛和使用車輛是兩回事,國外許多人口高密度城市往往將車輛使用與否作為收取高額費用的標準。而上海車牌拍賣則忽略了這種區別🧙🏼,從而導致了業界對其公平性的廣泛質疑。
中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天則經濟研究所公用事業研究中心副主任余暉認為🤔,無論從哪個方面看,車牌拍賣都值得商榷,“如果牌照拍賣是為了限製汽車數量,那麽說到底是對公民的消費權的幹預,政府更應該反觀自身的規劃、管理有沒有把功課做足🙍♂️,拍賣牌照只能是最後不得已而為之的方法🐈;如果此舉是為了籌措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那麽這種模式不是可持續性的💒,因為僅靠政府投入顯然是不夠的,現在世界各國早已將PPP(社會資本直接投資)模式作為改造城市交通和基礎設施的建設重要手段。”
北京的安邦集團早在2002年10月就出臺了一份名為《大城市交通的問題與對策》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發展汽車不是解決城市交通的好辦法。但是解決問題的出路不在於限製汽車的發展。”
報告以北京為例說,紐約、東京、巴黎汽車保有量均在500萬輛上下❣️🌜,遠高於我國的大城市,但並未出現我們這樣的交通擁堵🥰🙋🏽♀️,這說明解決問題的出路,不是限製汽車的發展而是用高速交通系統代替低速交通系統。
楊曉光將目前國內大城市的交通矛盾歸結為三個根本性問題🚴🏿♀️:在決策方面👯♂️,是理念有余,方案不足🔏🧑🏼🏫;在規劃上🦌,是宏觀有余、微觀不足🚵🏻,定性有余、定量不足🧘🏻♀️🌊;而在建設方面,則是重硬不重軟,重建不重管。
“上海市目前無論從人均車輛數、車均道路面積這些基本指標來看🗾,車輛數量都還沒有到需要大力限製的地步。”楊曉光的擔憂是,“通過車牌拍賣來解決交通問題是治標不治本,而且很可能掩蓋上述這些更重要的管湧問題🤿🧇。”
車牌拍賣製度行將就木?
在遭遇業界的質疑的同時,上海車牌拍賣製度還遇到了來自相關政策和法律的挑戰🛀。
今年4月1日💚,有媒體報道說,即將頒布的《汽車消費政策》明確提出扶持和鼓勵小排量汽車,地方政府不得拍賣汽車牌照。
消息甫一傳出,作為國內惟一拍賣汽車牌照的城市,上海立刻成為業界關註的焦點☸️。對此,上海市新聞發言人焦揚在回答媒體提問時🌊🔔,以尚未收到有關文件為由🛁,拒絕作出評價👂🏿。
如果說《汽車消費政策》作為一個僅具有指導性意義的產業政策🧑🏽🦲,缺乏法律約束力的話👸🏽,那麽將於2004年5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簡稱《交通安全法》)則對上海車牌拍賣製度構成了實質性的“威脅”。
上海現行的車牌拍賣製度的法律依據是2000年上海市人大製定的《上海市機動車管理條例》🚴🏼,而《交通安全法》嚴格規定了機動車登記時所應提交的有關憑證和證明的具體內容㊗️,沒有給予地方性法規設置機動車登記限製程序的任何權力。
分析人士指出,一旦《交通安全法》實施,機動車所有人可以完全不理會車牌拍賣規定👰🏻,直接按《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的機動車登記程序,要求車輛登記機關頒發牌照,否則可以根據《交通安全法》提起行政訴訟✊。屆時🏊🏿,為了避免大量的行政訴訟↗️,不排除上海市對拍牌製度進行調整的可能性🕟。
事實上🎛,上海牌照風波只是諸多涉及汽車產業發展問題的一個典型案例。
在今年1月17日召開的“中國汽車產業的增長潛力與外部發展環境問題研討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魯誌強指出🚡,我國已到了反思和考慮汽車產業發展和消費之間關系的一個重要關頭⤴️。
魯誌強表示,汽車工業支柱產業的地位已基本確立,而且汽車已從奢侈品成為大眾消費品,一些發達地區和大城市已經逼近“汽車社會”,但與此同時,我們在認識𓀙👩🏼🍼、觀念🌰🛣、管理等各方面的準備都明顯滯後🤿。
有關研究顯示,當一個國家擁有汽車的家庭達到10%-20%時,就開始進入汽車社會。汽車化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據預測,中國城鎮百戶家庭汽車擁有量在2010年將達到7.05%,到2015年將達到15.29%🧑🏿🍼。
“我們關註的焦點🚁,應從汽車產業的發展,轉向全面認識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外部性,充分估計外部性對宏觀經濟的深刻影響和對汽車產業發展的製約作用。”魯誌強說,“中國在走向汽車社會的進程中,面對著諸如能源♍️、交通、環境、政府管理等多方面的挑戰,必須借鑒國際成熟經驗👩🏼🦱,盡早製定科學的應對策略。”
摘自:南方周末 2004-05-01 09:2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