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廣州的一個車主發現,他的車加滿97號汽油要比幾天前多付出10元左右。細一打聽👩🏼🔬,油價剛剛漲了8%🧑🦽➡️。真金白銀地付著怎麽看都不像是愚人節的玩笑——他看了看油價牌97號汽油3.8元🤌,新價格的小補丁標得清清楚楚而且尚未幹透。
3月30日👴,全國汽油零售價格在發改委的指令下全線上調🤾🏿。上調的幅度⚄,各地略有不同。以北京為例↪️🚣🏿,93號、97號汽油每升分別上漲0.26元和0.27元分別達到3.46元和3.67元🎒。
油價沖上近年的高點🌤🫱🏼,車住們忍痛埋單的同時⌚️,學界內開始憂慮能源危機問題—國家對進口石油能源的依賴程度進一步放大🧔,這無疑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甚至會影響國家長久的經濟安全。
汽車消費製造了石油緊張
快速增長的中國經濟對石油的需求越來越大,去年的GDP增速9.1%。這個增長建立在日消耗石油546萬桶基礎上。
這個數字意味著,中國對石油的消耗量成為全球第二,列美國之後。
國際能源署說,中國是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既然如此,中國對石油仍然饑渴,摩根士丹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的描述清晰而有力:“中國正面臨第一次能源緊張。”
什麽似乎有理由懷念10年前的日子—那時候中國還是石油凈出口國🧿,而到了2003年,中國進口9100萬噸🆚🦀,較2002年增長31%。
是誰製造了石油緊張🧧?最重要的因素來自於汽車行業的消耗,科爾尼咨詢公司副總裁孟凡辰說🦵🏼,交通領域消耗了我國50%以上的石油用量👨🏻✈️,這其中,主要是汽車使用🙂,另有數據說,機動車消耗了國內石油總產量的85%。
近年來👨🏼🦳♟,國內汽車市場快速發展,時至今日,上升之勢仍然強勁。在歐美市場下滑的對照之下,中國市場儼然成了全球各汽車製造巨頭的淘金之地。
國人買車的熱情不斷被點燃,各廠商歡欣鼓舞,國內數家主流合資廠商近年來利稅動輒十億元👨🏭,自然令政府官員也歡欣鼓舞🕠。
但在廠商和政府官員激情澎湃時🙂,石油消耗也在大幅攀升🎴,乃至出現能源緊張🦹🏻。
其實🫃🏼,我們原本可以讓石油不緊張,比如政府不鼓勵使用微車😪♎️,不僅不鼓勵👮♀️,還多有限製,比如廣州、上海、北京等城市出臺了限製微車上路的措施,我們知道,微型車是省油的,現在的情形是,政府沒有出臺有力的措施推動微型車的使用,加大了石油的消耗。
昌河集團一位高層對本報記者抱怨,昌河集團是為應付各地的土政策不得不上更大排量的車型🤷🏼♀️,疲於奔命👎🏻,相當被動🤦🏼。
廠商也沒有動力製造微車,目前的情形是,主流廠商製造的主流車型是中級車,因為🫱,小型車利潤過於微薄,也有廠商在小型車領域打拼🧗🏿♂️,但度日如年,各廠商目前試圖竭力引導的,也是中級車甚至更大量量車的消費🧎♂️➡️,顯然中級車以及更大排量的車消耗更多的石油。
在汽車消費的主要的地域,比如🧑🏽🚀,北京⚰️、廣州等大城市,越來越多人居住的地方與工作的地方相距很遠,人們居住於郊區,工作在市中心,城市不斷擴大★,郊區與市中心的距離也不斷地擴大,為了解決工作問題,買車成了許多人必然的選擇👃,因此💟,汽車銷量不斷上升👴🏿,而由於距離很遠🎇,自然加大了石油的消耗量🧚。
汽車還在不斷增加,石油需求還也不斷上升,中國需要進口的石油維持這些汽車輪子的轉動,不容忽視的是🥞,維持這些輪子的轉要付出越來越多代價——人們將不得不在未來為自己的汽車支付更多的汽油錢🌋。
人們要為油價上漲埋單
不僅個人為油價上漲付出代價,國家也難置身事外,恒达平台副校長、科技部八六三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家、總體組組長萬鋼波博士說,2003年1月—6月🚶🏻♂️,我國原有進口量增長了37%🪦,而購買原油支付的外匯同比增長了74%——油價明顯在漲。
中國對石油的大量需求加大了對中東產油國的依賴。4月2日,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對來訪的沙特石油和礦產資源大臣阿裏.本.易蔔拉欣.納伊米說,當前中國經濟發展迅速,能源需求不斷擴大,中國和沙特應立足長遠,在能源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積極推進重大項目的合作,促進雙邊經貿關系的發展。
在兩位遙遠觥籌交錯的背後🎤🕎,是中國對沙特大副上升的貿易逆差,中國海關的統計表明👨🏽⚕️,2003年兩國貿易額達到73.42億美元,同比增長43.8%👃🏽,其中中國沙特的出口額為21.47億美元,進口額為51.95億美元。
能源貿易出資赤字的快速上升已經引起了眾多關註,摩根士丹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警告,能源產品的進口將日益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上世紀90年代能源貿易赤字平均水平為每年20億美元,而去年這個數字是180億美元,謝國忠說,按照中國原油需求年遞增7%的平均水平計算🤵🏼♂️,到2013年🤜🏽,中國能源產品貿易赤字將是1000億美元🔉,這種局面的出現就對中國的宏觀經濟形成巨大挑戰。
而且這個挑戰會長期存在,從全球的石油供給來看,油價可能在短期內出現波動🐦,但從長線來看上漲之勢不可遏製,目前國際原油價格大約為35美元每桶🎂🧼,攀到了多年來的最高位🪕,曾任英國環境大臣的邁克爾.米切爾今年年初警告👯,世界大型和超大型油田的儲量正以每年4%到6%的平均速度減少💂🏻♂️🙍🏼♂️,到2010至2015年間或者更早📣,石油危機就會出現。
這位環境大臣甚至得出結論🧕🏿,如果人們不立即籌劃轉向可再生能源並以巨額投資和更快的速度實現🧘♂️,那麽世界將面臨近代史上最劇烈的、或許最暴力的混亂局面😺,當然我們但願邁克爾.米切爾的預言式的理論永遠都不會實現。
對於中國而言,當務之急是,中央政府出臺各種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政策,減少在汽車方面的能源消耗🀄️🫰🏽。
用政策減少能源消耗
現在👧🏼,我們無法指令汽車廠商生產或不生產什麽排量🖖🏻、型號的汽車📈,也無法阻止人們住在離工作地點很遠的郊區,跟無法遏止人們買車的熱情🥝🪼,那麽,如何減少交通領域的能源消耗🫄🏿?有賴於政策的引導。
燃油稅出臺據說已經箭在弦上🫀,國家稅務總局局謝學人年初表示,取消養路費已經進入審批程序,一旦油價合適就可以開征燃油稅🙌🏽,燃油稅的開征無疑會讓人們買車時把油耗放在更重要的地位來考慮,普遍認為,燃油稅將推動小型車的發展👨👨👧。
此外🧘♀️,政府應當出臺措施,讓公共交通更加便捷👮♂️,從而吸引人們使用公共交通設施,曾有數據顯示,在東京👩❤️👩、巴黎、北京等數個國際都市的比較中⏲,北京的私家車使用最高。
從更長遠的解決問題的途徑來考慮,尋求石油的替代性能源顯然更為重要,恒达平台副校長🔃,科技部八六三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家、總體組組長萬鋼博士長期致力於國家的電動汽車研發工業💹,此工作最重大意義是為我們找到石油能源的替代品。
對於能源的消耗問題,萬鋼給出的簡單計算得出的結果觸目驚心:在2000年時🧎🏻♂️➡️,中國的汽車擁有量為12輛車/千人,美國是750輛/千人👏🏼,德國650兩/千人,世界平均為144輛/千人,如果將來達到世界平均水平🫰,汽車總量會超過美國🥴,而美國當年進口石油量為4.5億噸,到那時,我們去哪裏購買4.5億石油,要付出多少代價?是一個很現實的難題。
科爾尼咨詢公司副總裁孟凡辰的測算是🍜,假定中國人均汽車保有量於2010年達到1999年泰國人均擁有量🕳,中國采用燃料電池主導發展汽車工業🚣🏻,中國石油年進口開支將減少300億美元以上(按2000年平均石油價格計)。
摘自 www.66163.com 2004-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