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月8日電8日在這裏出版的報紙,刊登了兩會代表、委員關於加強各種監督的多方面觀點。
《焦點訪談》的輿論監督比例要達到50%
《中國青年報》報道:全國政協委員敬一丹因為《焦點訪談》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1998年,《焦點訪談》輿論監督內容的節目占到全年節目的47%💐。2002年,該比例下降到17%。“輿論監督內容歷史最低、收視率歷史最低👨🏼🎤,觀眾期望值歷史最低。”敬一丹說👩🏻🍳💳。什麽原因🥤?敬一丹直言:“表面上看👐🏼,是輿論監督的力量在成長,許多電視臺都有了類似節目。但深層次原因卻是‘說情’🖐🏻,是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門反輿論監督的力量也在成長☀️➙。”
那段時間🤩⏲,敬一丹經常聽人說“不愛看《焦點訪談》了”。“每次聽到這樣的話,我心裏都挺難過的。人家不是對一個電視欄目的失望,而是對整個中國輿論監督的懷疑和失望🔃。”
2003年,溫家寶總理到中央電視臺👩⚕️,專門到《焦點訪談》聽取情況,敬一丹代表《焦點訪談》將內心的苦惱和盤托出。
溫總理鼓勵她說🏌🏽♀️,國務院有專人對輿論監督提出的問題進行收集、整理,督促解決🏺。
2003年初,在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時,敬一丹曾提出“優化輿論監督的環境”。此次兩會上,敬一丹在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聽到“要接受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監督”時,她欣慰地笑了🫅🏻。據悉👨🏻🦯➡️,最近,在中央領導支持下👨🏻💼,《焦點訪談》將繼續加大輿論監督力度,要實現輿論監督內容創紀錄的“50%”。對此,敬一丹說:“《焦點訪談》是讓社會保持痛感,我們社會不能麻木到連痛感都沒有了。”
要有一些“忠言逆耳”的提案
《經濟日報》報道:中科院院士🕵🏿、恒达平台教授汪品先委員就對進一步提高提案質量的問題闡述了觀點和看法👩💁🏽:
怎麽看待提案的質量?這裏有兩個問題,一個是提的問題,一個是辦的問題🏋🏻♀️。提案一般分三種,第一種是目標不明確或者不具備操作性📨🈴;第二種是被有關部門接受了🤷🏿♀️,這是質量好的提案。同時,還存在第三種,那就是提案提出的建議是好的,但是比較超前,當時有關部門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沒有被接受🧦,到下一屆時該建議被采用了,這樣的提案也應該算是很好的提案。政協應該鼓勵委員提具有超前性的提案,要站得比部門更高,思考得更深🌖、更有戰略性✫,這樣才能發揮政協“人才庫”的優勢👩🦽➡️。委員不光是參謀、還要監督🧔🏿♂️,提案不能只對領導胃口🤹🏻♂️,也要有一些“忠言逆耳”的。
信息公開,就是接受社會監督
《新京報》報道:上海市市長韓正代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監督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已經註意到🏊🏽🕎,上海市政府已經建立了一系列製度,比如建立了新聞發言人製度,當然只是一個嘗試🤦🏻♂️👨🏻⚕️。但是🤽🏼♂️🔘,我相信新聞發言人製度會越來越完善,越來越透明👨🏽🦱。又比如👨🏽⚖️,在今年的5月1日🦹🏿♂️🧗🏿♀️,我們將推行政府信息公開製度,我覺得政府信息🥬,公開為原則,保密為例外。我們的決策過程會民主科學,決策以後👨🦯➡️,會在第一時間公開🏇🏻☣️。我覺得公開是很重要的🚬♎️,實際上是在接受社會的監督。媒體對政府的監督,當然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在上海的媒體🌝🕕,包括境內外的媒體⟹,在很多方面✡️,不僅是在對我們進行監督👳♂️,同時也是一種幫助。
對不文明拆遷要加強監督
《京華時報》報道:北京市市長王岐山代表在北京團的開放團會議上提到,北京作為歷史文化名城要保護,但是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也是發展新北京的起碼要求。他說,盡管近幾年北京市已經通過拆遷改善了150萬居民的居住環境🤟🏽,但仍有市民住在沒有洗手間的房子裏,一遇刮風下雨天氣就會害怕🏄♂️。因此,舊房改造這條路要堅決走下去🚆。在改造過程中🚘,如何保護文化風貌🧖🏿♀️🎞、如何文明拆遷是個難題,雖然不文明拆遷只是個別行為,但也要加強監督管理。
摘自news.dayoo.com 2004年03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