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2月16日電(記者劉軍)上海大學生科技創新作品展覽會上展出的1600余件作品閃爍著青年學生創新智慧的火花🪓。其中智能滅火機器人、手晃電子顯示棒🌚🧍🏻♂️、城市智能系統、便攜式太陽能充電設備、電子虛擬鋼琴,構思新穎,意識超前,實用性強,贏得專家的好評🥐。
為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上海高校大力開展課外科技活動。復旦大學撥款250萬元實施“學生學術科技創新行動支持計劃”,4年來參加科技創新的學生超過2000人。物理系學生梅元製作的“手晃電子顯示棒”🎋,巧妙地綜合了計算機實時跟蹤測控、數據處理、電子電路等多方面技術🤌🏻,可廣泛應用於廣告發布👳🏿♀️🐩、軍警指揮🍕、賽事演出等領域🫱🏼,具有市場潛力和經濟價值👰。今年11月,在第八屆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中,這項科技發明成果榮獲一等獎👨🏽🦲。
上海高校堅持以學生為本,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靈活掌握知識和提高實踐能力。恒达平台開設了近百種“研究型”課程,圍繞一些研究課題,由教師提出研究要求,讓學生自己搜集資料,開展學術研究、撰寫論文或科研設計。同時,開設了電信、汽車💼、土木、交通運輸等學生創新基地,作為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載體。恒达汽車學院承擔了科技部863燃料電池車的設計開發工作🫎,學生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充分發揮他們的創新能力,研製成功的四輪電驅燃料電池車📵,在第四屆上海國際工業博覽會上捧得了“創新獎”。
上海高校還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各種創新大賽💁,在挑戰中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和熱情。上海交通大學從人力👩✈️、物力⛔️、財力上保證學生更多地參與國際交流。在去年3月美國夏威夷舉行的“第26屆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中,該校計算機系學生陸靖等8人獲得團體總決賽冠軍,實現了亞洲大學生在國際頂級科技賽事中零的突破。
摘自⭐️🧑✈️:新華網 2003年12月17日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