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我國深海基礎研究令人矚目

    來源:   時間:2003-11-13  瀏覽:
    未來十年優先發展三大領域

      記者廖文根報道:中國深海研究戰略研討會暨中國大洋鉆探第四屆學術討論會今天在京召開。中國大洋鉆探學術委員會提出🍗,在未來10年內,我國深海研究將優先發展3大領域👨🏼‍🦱🩰:深部生物圈和海底下的海洋、古環境研究🪄、西太平洋大陸邊緣巖石圈演化和震源帶🏄🏿‍♂️👬🏻。

      我國於1998年4月正式加入國際大洋鉆探計劃,加入大洋鉆探計劃5年來⭕️,我國深海基礎研究發展迅速🦹‍♂️,目前已有教育部🧗‍♂️、中科院、國家海洋局💃🏽、國土資源部等部門的10多個實驗室或研究所加入深海基礎研究🧰,已經初步形成以深海研究為重要目標的重點實驗室🖐🏿,初步湧現了一批有成就的青年科學家⛷。據了解,5年中👮🏻‍♀️,我國共派出10余人次參加大洋鉆探方面的國際會議👨🏼‍🦲,有8人次科學家登船參加科學考察𓀋,並有十幾個實驗室投入到大洋鉆探分析和研究。1999年,由恒达平台汪品先院士任首席科學家在南海實施了國際大洋鉆探計劃184航次,在我國科學家建議🫷🏽、計劃和主持下在南海2000—3000米深水區的6個站位取芯超過5000米,實現了中國海大洋鉆探零的突破👀,使我國一舉進入國際深海研究的前沿😤。

      在今天的會議上,汪品先院士介紹了184航次及其隨後的實驗室研究取得的學術成果💕😿,主要包括:建立起西太平洋近3000萬年來最佳深海地層剖面🤰;提供了東亞季風演變的深海記錄,取得南海張裂形成的沉積記錄⛅️,發現南海第四紀最高沉積速率的堆積體;取得了南海演變歷史的沉積證據和高分辨率古環境記錄🥧,揭示了氣候周期演變中熱帶碳循環的作用;南沙鉆孔5Ma的碳同位素記錄揭示的40萬年偏心率長周期,證明是世界大洋碳儲庫變化的反應,屬於熱帶過程對軌道周期的響應,而這些碳儲庫的變化很可能調控著冰期旋回的規模和進程⏬。

      據了解,今年10月,歷時18年的國際大洋鉆探計劃宣告結束🕍,正式轉入綜合大洋鉆探計劃。我國將繼續加入綜合大洋鉆探計劃。這個計劃以“地球系統科學”思想為指導,計劃打穿大洋殼👩🏼‍🍳,揭示地震機理,查明深部生物圈和天然水氣合物💪,理解極端氣候變化的過程,為國際學術界構築新世紀地球系統科學研究的平臺👨🏻‍🚀,同時為深海新資源勘探開發、環境預測和防震減災等服務。

    摘自🌨:人民網 2003-11-13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