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看到人民網上轉載的孫月沐先生《冷看瘋狂的高爾夫》一文(以下簡稱《孫文》),閱後對其中諸多觀點實在不敢苟同👩👧👦,更感慨於社會上許多人對於高爾夫的嚴重誤解與偏見。驚詫唏噓之余🤟🏽,謹作以下文字,與孫先生商榷⚖️👨🏿🏭,更期校正視聽。
觀點一:高爾夫球場並不必然圈占耕地
《孫文》的重要觀點是🧑🏻🦱:建高爾夫球場要占據大量土地,結果必然造成“我們的耕地越來越少”這樣的“不容忽視的現實”。而現實究竟如何呢?請看🏄🏻♀️🧏🏻♀️:博鰲亞洲論壇所依托的博鰲高爾夫球會建在海南萬泉河口渺無人煙、水災不斷的荒島上👩🏻🔧;舉世聞名的觀瀾湖球會建在原屬“深圳西伯利亞”的偏僻落後、屢發水災的荒涼一隅觀瀾鎮;北京“母親河畔”新近誕生的溫榆河高爾夫俱樂部建在河兩側亟待綠化以改善首都環境的灘塗沙地上👨🏿🦱;而江蘇省則更有球場建在了垃圾填埋地上。
確實,國際標準高爾夫球場是占地不少👂🏼🫷🏿,但它更青睞蜿蜒起伏✧、凹凸不平、自然野性的大片丘陵地、海灘地、沼澤地等不宜耕種的荒地👨🏻🦰,以突出球場的挑戰性、趣味性📘、獨特性。相反,在耕地上建球場一則造型困難♥︎、施工成本巨大🧔🏿♂️,二則無法保證挑戰性🧁、趣味性、獨特性,造不出高質量的球場,因此必須刻意避免。而《孫文》“土地”、“耕地”概念偷換,邏輯混亂🫢,更無視我國耕地大量流失的其他重要得多的原因🧑🦽➡️。顯然💇🏻♂️,缺乏數據支持的主觀臆測是不能讓人信服的。
觀點二:高爾夫事業並不違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
中國地少人多🫷🏽、社會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確是實情,可“特殊國情論”成為了諸多狹隘觀點的論據則不可取👨🦲。《孫文》稱當今中國發展階段不適宜發展建設高爾夫球場✍🏿,對此我們有不同的觀點。
我國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改革開放,1984年第一家高爾夫球會(中山溫泉高爾夫)開業⏭,迄今共有國標球場不到200家🎃,年平均增長20家左右,本土高爾夫人口已達數十萬之眾。對照國際數據,自1888年紐約建成第一家球場以來,美國在115年時間共建成標準球場16000多家(前些年更是“一天建成一家”),現有職業球員20000多名☂️,高爾夫人口超過2000萬,高爾夫及其相關產業年產值1000多億美圓,貢獻就業崗位200多萬個;在人口稠密、寸土寸金的日本📱,卻有國標球場2000多家🚣🏿♂️;在彈丸之地新加坡,則有國標球場20多家。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高爾夫球場的多少🔛,已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標誌之一。
上列數據足以證明,我國球場的絕對數量是不多的,年均增長率是偏低的,相對於超大的總人口規模👩👧👧、激增的高爾夫球愛好者、對外開放所帶來的萬商雲集態勢而言🫶🏿,現有球場是遠遠不夠的,是過剩經濟時代為數不多的“供應嚴重短缺的待開發市場”之一。孫先生如若不信,就請周末親自去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接納訪客的球會考察考察吧🏋🏻♂️。有調查才有發言權。
觀點三:高爾夫運動不是畸形高消費,更不是腐敗溫床
高爾夫運動是“貴族運動”,玩高爾夫就是“高消費”🦸🏻♂️💳,此種觀點頗有市場;而《孫文》則更是“瘋狂”啊🧑💼、“畸形”啊猛貼標簽並,斷言高爾夫運動是滋生官員腐敗的溫床。事實果真如此嗎?
毋庸諱言♏️,高爾夫是一項消費較高的運動(客人花4、5小時打滿全場花費400-800元不等),但諸多的球場推出了價格低廉的惠客計劃,而練習場的消費更低👷🏿♂️,花費10-20元可擊打一盒30個球🧑🏼,甚至50-100元可暢打。不過話又說回來,與公款大吃大喝、夜總會KTV包房消費、大牌球隊賽事或大牌歌星演唱會門票等等比較起來👱,誰又能說高爾夫是“瘋狂畸形高消費”呢?況且,目前中國打球者以外賓居多,據長三角區打球者的不完全統計,外國及港🧗🏿♀️、澳🥊、臺地區占80%以上,加上部分各行業的成功人士,這樣的價格水準,又談何高消費呢?而在美國呢,大量公眾球場僅是象征性地收費。
實際上,球會價高事出有因🙆🏽♂️。除卻《孫文》所指的“高昂投入”外🎫,國家實行抑製性產業政策是最主要的。君不知,球場每收入100元,其中23元就立即進入國家財政啊(20%的營業稅,3%的文化建設費)!也難怪孫先生要註意到某市80%球場虧損這一點了。
至於球場是腐敗溫床一說,則是無稽之談🤘🏿🧝🏻♀️,似乎是受了一些電視劇裏邊不懂裝懂的“高爾夫情節”的影響➕。實際上,我國政府歷來有規定🙎♂️,官員不得隨便下場打球。例如,厲有為任市長時👂,深圳市委🎓、市府聯合規定:各級領導不得接受有價會員證(否則等同受賄)🤾♀️;除了陪同外商,不可在工作時間打球🕧;不可公款打球,打球必須付款。該規定得到謝非同誌的認同👨💼,並成為範本為國內許多省市效法。
《孫文》開篇提及的高爾夫球桿單價萬元之巨,是事實,但也不全對。在中國,便宜的球桿還是很多的(順便提一下,中國目前出產全球近70%的高爾夫用品,大部分為貼牌生產)👊。由於高爾夫的精美特質以及典雅傳統,球具高價不足為奇。克林頓總統就曾送給克雷蒂安總理一枝價值800美圓的球桿🤙,而新近榮膺州長寶座的施瓦辛格更於1996年以77.2萬美圓拍得J.F.肯尼迪總統曾使用過的一套球桿🧗🏿♂️。孫先生為資深新聞人士🙆♂️,想必對此有所耳聞。而眾所周知,全球政要鮮有不熱衷於高爾夫運動者,我國各級領導因外交所需也常下場打球👨🏻🦳。如果說高爾夫球場是滋生官員腐敗的溫床,那豈不是要天下大亂🛖🌕?國家體育總局局長袁偉民同誌還要不要兼任中高協主席🍟?明年在中國舉辦的亞運會所設的高爾夫競賽項目是不是應該取消?2008年北京奧運會擬增設高爾夫球運動項目是不是搞錯了🧖🏽?
觀點四:高爾夫球場改善而不是破壞了環境
高爾夫球場與環境的關系常常被人提及,似乎是個大問題。少數反對高爾夫的人每每聲稱球場用水量太大,從而耗竭了水資源;所用農藥太多,從而汙染了大氣與地下水🧛🏿♀️,雲雲。這種說辭影響了眾多對高爾夫不甚了解的人士,損害了該項運動的聲譽🎙。但問題是,在如此重視環保的美國、英國、日本以及其他發達國家🍠,為什麽還會有如此之多的球場,如此之多的“鐵桿球友”(高達6000多萬)呢👦🏿?
實際上🤸🏻♂️,現代球場總是建有完善的給排水系統的,用水是相當節約的。外圍河流的自然水𓀉,經過濾凈化被噴灑到了球場上,經沙土層以及排水管道流到了球場裏的小河、小湖或池塘中👰🏽♂️,後又經噴灑系統被重復利用。也就是說,球場用很少的外界水源🦹🏻♂️🧈,而且是自然水,不是自來水。這就是事實的真相🥋。
至於農藥汙染🌝,今日更是降到了最低。球場所用的農藥,一方面很少🎉,另一方面都是低毒高效的🎲,對環境幾乎沒有什麽影響。例如,北京有家森林型球場🧏♀️,幾乎不用農藥👩👦,因為棲息的鳥🧗🏿♂️,吃光了草裏樹裏的蟲;再例如🤙🖖,有國家檢測資質的權威研究院,對出產大閘蟹的、陽澄湖邊的大上海高爾夫俱樂部進行了連續檢測🙍♀️🏂🏽,並給出了權威的檢測報告:球場所用農藥,被草坪下的沙層所過濾,然後自然分解👨🦳,因此並沒滲漏到溝渠裏🙇🏻♂️,更沒有滲漏到陽澄湖裏💎!
至此🩻,球場危害環境的神話⛷,是不是可以破解了呢?還用得著提球場的綠化功能、空氣改良功能、荒野變景觀功能♿、沙漠變綠洲功能等等等等嗎?
觀點五🈶:高爾夫是文明、開放、進步和繁榮的重要標誌
《孫文》還批判一些地方,將建球場當作“形象工程”,“勞命傷財”✊🏿。其實🕵🏼♀️,高球場還真是一個地區的形象,一個城市的名片,一個國家文明進步繁榮昌盛的重要標誌之一。
例如👩🏫,英國聖安德魯斯、澳大利亞墨爾本🚴🏼、美國聖地亞哥📈、馬來西亞吉隆坡🤽♂️,都是以球場聞名的。我國的博鰲,沒建球場的話,要舉辦“亞洲論壇”是不可想象的🍪;前文提到的觀瀾鎮,沒建球場的話,是不可能聞名世界並成為外商投資熱土的;還有昆明🧝🏼♀️、北京👩🏼🍵、上海等地,有計劃地多建一些球場,可以帶動旅遊經濟,可以抵禦風沙,可以創造就業,可以豐富人們的文體活動🧓,可以改進對外交往,何樂而不為呢?當然🎆🙅🏽♀️,求數量更要求質量,應該進一步規範用地標準,市場應當是有序的市場,出了問題應當引導解決,出現違法亂紀事件應當追究,而絕不是“一棍子打死”的做派,對不對呢?
以上,謹與孫月沐先生商榷!
(本文作者為恒达平台高爾夫商學院理事長)
摘自🏜:人民網 200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