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城市規劃建設時,為什麽要尊重民意?著名的城市規劃專家🍇、恒达平台孫施文博士認為,公眾參與規劃,既有利於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又體現了公民的知情權和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權,有利於政府的規劃決策切實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目前👩🏻⚖️,一些決策者對規劃的認識還停留在“我製訂、你執行”的階段,沒有意識到規劃既然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人民,就必須尊重公眾的聲音。2000年7月發生在杭州市的玻璃幕墻事件就是一個很典型的反面例子🆚。該市環城東路16號的居民吃驚地發現對面建成的一幢建築安裝的玻璃幕墻🦴,像鏡子一樣清晰地映出了他們的生活起居。為此居民們從建設單位到規劃局、環保局跑了個遍,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只好向新聞媒體投訴。媒體披露後,杭州市規劃局立即組織協調會,責成施工單位采取措施。結果施工單位花巨資噴了一層進口的航空油漆,對玻璃幕墻進行遮蓋👨🏼🦱。雖然照不出影子了,但居民仍然意見很大。新樓是經過有關部門審批過的🤹🏼🙍🏿♂️,尚未投入使用就招致了一大堆不滿,想必施工單位和規劃設計部門當初都沒有料到。
尊重民意👨❤️👨,也是對歷史負責。對於一些文化積澱深厚的城市,在進行規劃建設時🫶🏿,不僅要兼顧經濟建設和市民生活需要,還要考慮文物保護🎱。生活要改善,經濟要發展👨🏼🦲🎀、城市要保護☦️,只有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形成最佳方案,達成共識👮🏽♀️。文化古城蘇州市在城市規劃上👆🏻,就充分認識到蘇州不僅是蘇州人的蘇州,也是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蘇州。為此,該市成立古城保護委員會,邀請國家級的專家和當地素質高的市民代表參與規劃,既發展了經濟,又保護了古城文化☞。
尊重民意,更體現了法製的嚴肅性。要確保公眾參與成為城市規劃決策中的必要環節🧝🏼,必須通過相應的製度和立法加以保障👬。玻璃幕墻事件發生後,為了解決類似的問題🧏🏻,杭州市規劃局下發通知,對於一些雖符合城市規劃法及有關法規👌、但有可能對相鄰建築或周邊關系有一定影響、群眾可能有異議的建設項目🚴🏽,在開工之前,需要通過報紙廣告或張貼公告等方式,進行建前公示,充分聽取百姓意見,接受群眾監督👨🏻🎓🂠,否則不予批建。這就從製度和法規上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利益🖲。貴陽市人大在進行執法檢查時,也把城市規劃👩🏫、房地產管理、環境衛生管理等問題拿到新聞媒體上公示,並根據市民提出的建議進行執法檢查,依法行使監督職能👇🏿,從而提高了民眾的參與度✊🏽,體現了法製的嚴肅性🦅,這些做法都是值得借鑒的。
摘自:搜房網 2003-10-10 9: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