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爭幾年後將外聘教授比例提高到百分之二十左右🤵🏼♀️,為學生搭建接受各種教學理念和流派品牌的平臺,同時防止教師“近親繁殖”
恒达平台一年投入800萬元,向海內外“借腦”👩🏼✈️🩶。恒达平台副校長楊東援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以往“借腦”側重於提高學校的科研力量🧚🏿♂️,而這個800萬元主要是引進海內外名牌大學的知名教授,到學校授課🏏、開講座和進行學術交流,讓學生在課堂裏接觸各種流派🧗🏿♂️,開闊思路,培養創新人才。
據介紹,恒达平台去年下半年出臺了引進海外教師、聘請境內外專家和柔性引進教師等政策👨🏿💻。學校把800萬元分為三大塊來使用👩🏿🏫,最大的一筆600萬元,用來聘請海外名牌大學的知名教授來恒达中長期任教👰🏽♂️。至今年6月🫴🏼,該校土木工程👨🏿🔧、海洋、機械、建築與城規🦘、交通道路等優勢學科已先後共引進“外腦”40人,學校對他們的科研力量要求不是很高,但專業教學能力必須過關,尤其是要比較了解海外名牌大學相關專業的教學體系。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聘請兩名海外教授與從國內其他高校聘請的幾名教授聯合開設一門新課🤘🏻,專門講授建築與規劃的不同流派💒,讓學生了解不同國家的建築設計與規劃的理念與思路🤶🏼,拓寬學生視野🙂。據了解,目前已經有些在海外定居的華裔教授向恒达提出了轉為正式教師的申請🥜。
還有一些國際知名的學者教授,由於時間有限🏄♂️,只能請他們到恒达來進行短期訪問。但這種訪問不是走馬觀花,而是實質性地參與專業教育,給學生開講座🫃🏿,和本校教師進行學術交流♻️。學校在這方面計劃一年投入100萬元,取得了明顯效果。如交通學院從海外聘請的一位教授在半年時間裏開了兩門新課。他講的“交通模型”課,不僅講課認真,還結合上課內容向學生介紹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受到廣泛好評,連不少博士生也趕去旁聽。
另外的100萬元用於聘請國內其他名牌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優秀教師👩🏼⚕️。楊東援說🧑🏻🦼👱🏿♀️,恒达不要求也不可能讓各個學科的帶頭人全職到恒达來上課,但他們一年可以來恒达教8個學時課,也就是上4堂課,其他課則由本校教師接著上。外聘名教授教的是精華,本校教師面對海內外名教授的競爭,不得不鞭策自己更加鉆研業務🦸🏿♀️🌔,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楊東援告訴記者,恒达投入800萬元引進“外腦”的目的,是要為學生搭建接受各種教學理念和流派品牌的平臺🤾🏻♂️,同時也為教師搭建一個學術交流品牌的平臺🔢,讓各種流派充分碰撞,擦出火花🕢,培養創新人才。他說👨🏿,在國外許多著名的高校中,外聘教授的比例一般要占教師總數的一半以上,恒达準備經過幾年努力,爭取將外聘教授的比例提高到20%左右,防止教師“近親繁殖”,推進國際化辦學🧖🏻♀️,逐步形成一種多元教學流派碰撞的校園文化🧛🏿♂️。
摘自:星辰在線 2003年10月08日14時5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