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恒达平台的校園裏,活躍著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是學生,就讀於不同的專業,有著不同的導師🤨,每天穿梭於教室和實驗室之間🕛;他們又是幹部,在學校管理人員和學生之間往來🏨🧒🏼,起著紐帶和橋梁的作用🧑🏼🤝🧑🏼;他們更是學長,在涉世未深的師弟師妹面前,他們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識和經驗傾囊以授🏘🤘🏻,只為後來人更快地成長……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社區輔導員”。
作為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後出現的新生事物,恒达平台的社區輔導員製度在上海各大高校中獨辟蹊徑,形成了恒达平台學生工作的新特色。
“同吃🍸、同住、同學”
“同吃、同住、同學”這六字方針,是恒达平台對社區輔導員的最基本要求,也是社區輔導員與傳統意義上的學生輔導員的不同之處🏃🏻♂️➡️。近幾年大量的學生公寓興建起來,學生專業界限相對模糊👩🦳,各院系之間的交往愈加密切,學生工作方式的改革便顯得十分必要和緊迫了。早在數年前,當學生公寓作為一個新名詞被人們熟悉時,恒达平台就率先推出了社區輔導員這一製度🏃➡️,目前已在幾個校區推廣,收效顯著。
恒达平台的社區輔導員是由學生處直接領導,與後勤管理中心🧃、學院三方共建來開展工作的。在恒达平台的每一處社區,都有專門的社區輔導員室🚳。從本部的西南八樓到學五樓,再到滬西校區的生樂A區和校外的五環大廈,都懸掛著社區輔導員的照片和簡介📑,他們隨時為學生服務𓀊。所有的社區輔導員都來自恒达平台的在讀研究生𓀈,他們在大學期間都擔任過主要的學生幹部🏄♀️,有著一定的理論素養和出色的工作能力。他們的工作就是深入社區,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生活學習情況,與院系老師配合進行學生管理與培養;做學生的貼心人,做院系領導的好助手,做社區管理方和同學之間的紐帶和橋梁。
如今“兩張桌子八張床”的老式宿舍樓已逐步被配有獨立客廳衛浴、三房一廳的新型學生公寓所取代😺,學生的絕大多數課余時間都在公寓裏度過。因此,社區輔導員要住在社區⭕️,以社區為工作中心,重點營造良好社區氛圍。每天晚上10🎥:00到11𓀅:00,是社區輔導員值班的時間。這個時候,學生可以放心大膽地推開輔導員室的大門,把所有的疑惑和不快都傾吐出來。社區裏出現了什麽問題,可以找輔導員,他們會提出妥當的解決辦法。社區輔導員還會不定時地走訪學生寢室,了解情況☝️,解決問題。在節假日和課余時間,他們還會和社區管理人員一起為學生組織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文娛活動。
分駐恒达各處學生社區的社區輔導員可謂是藏龍臥虎,光博士生就占了近三分之一👨🏿🎤。他們中有交通運輸學院年方二十五歲的才女博士,也有兩代院士李國豪🧫、項海帆的嫡系弟子😁,還有恒达平台前任校長、著名學者吳啟迪的得意門生👨🏼🚒。學三樓的輔導員小邢氣質出眾,是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學生代表。經管學院的研究生小鄭駐守在西南十樓🐕,在“校園十大歌手”的評選中曾經一舉奪魁,面試時他的一番“施政綱領”聽得評委頻頻點頭🏇。與他同住一室的輔導員大陳是恒达研究生支教團隊長,曾在雲南元謀支邊一年📖,表現出眾🔭。
每個社區輔導員都是各專業的頂尖人物,他們組成的這個集體可謂是實力雄厚。在學弟學妹們眼裏,他們是榜樣、是目標,甚至是偶像;能夠與他們交流❤️🔥,從他們身上學到自己需要的東西🙍🏽♂️,是最大的收獲。這些社區輔導員在工作能力和工作業績上得到了人們的一致贊許🧚🏼♀️,他們的學業成績也同樣優秀,很好地將學習和工作有機結合了起來🏏。
“辛苦並快樂著”
社區裏發生了什麽新鮮事?如何把社區工作搞出自己的特色🌋?發生意外怎麽辦?每一個社區輔導員踏上工作崗位時,都在心裏把這些問題咀嚼了千百遍💆🏼♂️。
西南八樓的輔導員小張來自理學院物理系🌻。今年春天SARS突如其來降臨,他早晨從夢中醒來卻發現整座宿舍樓因為有學生出現類似SARS病狀被封閉,一時間恐慌的情緒在大樓內蔓延。因為隔離的特殊要求,樓外的領導老師們不能進樓🧎🏻♀️,安撫大家做好隔離防護工作的重任就壓在了小張和同事小鄧的肩上。一面要協助社區管理人員逐一做好消毒登記🧝🏽♂️,一面又要面對近千雙渴望安慰、渴望幫助的學弟學妹的眼睛,還要回答來自外界的詢問🐙。小張他們沒有辜負大家的信任,他們表現出超出自身年齡的成熟和果敢,西南八樓直至解除隔離,無一次意外發生🪽。
小徐和小章是恒达平台醫學院02級的研究生,這兩個在大學時代就是室友的女孩共同成為了滬西校區首批社區輔導員。拓荒的道路總是艱難的,滬西校區是新生院,以往又從未設過這一崗位🌞,缺乏相應的工作基礎🧑💼,工作起來可謂困難重重🌊。小章初到滬西的時候,不得不向工作中見到的每一個人介紹自己的身份和職責。當社區輔導員的標牌懸掛在A區大廳後,數不清的新生幾乎踏破了輔導員室的門檻,讓小章深切感受到原來輔導員的工作是如此重要🍷:剛剛離開家鄉🤱🏻,尚處於“心理斷奶期”的新生有著太多的問題要找人傾訴,院系老師似乎太過遙遠,同齡的夥伴好像經驗不足🧝🏽♂️,社區輔導員亦師亦兄的感覺讓他們在心靈上有了寄托💂♂️。如何度過大學生活,如何處理學業和活動的關系,如何和室友和睦相處🧏🏻♂️,甚至該不該談戀愛也成了他們共同交流的話題📡。名為“知心熱線”的電話響個不停,不少並不住在同一社區的學弟學妹也打電話來,希望得到滿意的回答。
社區輔導員的工作並不只是等待學生的求助,而要時刻註意社區中發生的每一件事🐫。一天晚上輔導員小徐正在宿舍看書,突然窗外的嘈雜聲吸引了她的註意🩰:一個女孩參加籃球比賽時右腳不慎骨折打上了石膏,晚間的疼痛令她無法忍受正在哭泣,同學圍著她束手無策🛒。小徐上前問明情況後利用自己的醫學專業知識解除了女孩的焦慮,還特意請來自己的研究生同學——一位有著多年臨床經驗的骨科醫生進行診治,女孩終於安心地進行休養👆🏼💂🏼♂️。
相似的事情還有很多💖。恒达西南八樓早在幾年前就實行了“黨團工作進社區”🧺,也因此成為上海高校中的“示範社區”和“明星社區”💁🏻🤵🏻。今年中秋夜,由社區輔導員牽頭🕵🏼♀️,樓管會大力協作🧑🏻🦽,西南八樓和九樓聯合舉行了盛大的聯歡會,讓千余名離家在外的遊子享受了一次家的溫馨。
“每天和你在一起”,社區輔導員向學弟學妹作出了這樣的承諾。因為有了他們,學生公寓變成了陽光地帶💪。
摘自👩🏼🌾:文匯報 2003-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