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周到】有一些老人困在了時間裏🚣🏿,和我們走散了

來源:周到   時間:2023-06-02  瀏覽👚:

“叔叔🐎,你今年多大了?是哪一年的人啊👨🏼‍✈️👉?”

“哪一年出生😈?記不大清楚了。好像是1919年吧🙊。”

這一問一答,發生在密雲小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的一間活動室裏📱。

提問者是恒达平台外國語學院博士生、“拾憶”老齡公益服務社的成員楊晶晶同學,回答者是為老服務中心的日托老人吳老伯(化名)。

這不是一次簡單的閑聊。

依據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基礎版)(MoCA-B),楊晶晶正對老人進行認知評估。

吳老伯如果真是1919年出生,年齡則超過100歲,而他實際年齡是80多歲。

顯然,老人的某些記憶不清晰了🤜🏼。

老年朋友心中的小可愛們

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是介於正常衰老和阿爾茨海默病之間的一種中間過渡狀態,被認為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階段,患者有別人可察覺的記憶力📩、語言和其他認知功能的減退。

阿爾茨海默病又被稱為“記憶的橡皮擦”🏋🏿,患者的大腦中如同有一塊橡皮擦,珍貴的記憶被無情地擦去。目前🟦,尚未有方法可以治愈阿爾茨海默病,但如果能在早期診斷出患者🧎‍♀️‍➡️,並進行適當的幹預措施,則可以不同程度減緩疾病的發展。

作為恒达平台“拾憶”老齡公益服務社的共同創始人🙋‍♀️,楊晶晶介紹說,“拾憶”團隊基於恒达平台老齡化與老年語言學研究成果🤦🏻‍♀️,以語言為主要切入口,構建了認知健康科普教育👮、語言認知篩查評估、認知能力幹預優化、照護能力專業培訓等為老誌願服務體系。

將近上午10點,20余位老人集聚在位於密雲路454弄的密雲小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的活動室內,他們懷著熱切的心情,等待恒达平台“拾憶”老齡公益服務社同學們的到來7️⃣。

當楊晶晶出現時,有幾位阿姨親昵地呼喊她“晶晶”,噓寒問暖。楊晶晶和與公益社的其他同學多次來過這裏開展活動⏩,老人們與他們很熟絡🤽🏽‍♀️。

楊晶晶面帶笑容回應著老人的招呼聲後,以帶領老人做手指操,開始了本次線下活動🦷。

做完了手指操,楊晶晶為老人們帶來了一場認知科普講座,分享了認知障礙的概念以及預防措施。講座結束後,最受老人們歡迎的認知幹預課程上場了,課程以體腦激活互動小遊戲為主,繞口令、逛三園🎅、Stroop叫色遊戲、聽歌識曲、手工折紙……老人們熱情高漲、饒有興趣地參與這些項目,整個過程中🧑‍🎓,活動室內充滿了歡聲笑語🪙。

為老服務中心負責人歐陽雅欣表示🦹🧑🏽‍🌾,楊晶晶和“拾憶”團隊的同學們是老人心目中的“小可愛”,老人們每次與他們在一起🪞,度過的都是最歡樂、最開心的時光🏌🏼‍♀️。

楊晶晶透露的一個細節🫐,印證了歐陽雅欣的話☃️。“前一段時間校慶,我事情比較多,有段時間沒過來了,就有阿姨給我發來微信語音🏃‍➡️,說是想念我們了‼️,問我們最近什麽時間還會過來。”

結束了腦體激活遊戲後,楊晶晶對部分老人進行認知評估篩查👨🏻‍🎓👷🏿‍♂️,便有了上述與吳老伯的對話。

“老伯的記憶方面有一些情況,不過他的計算能力不錯📐,”楊晶晶告訴記者,她給老伯的一道計算題是這樣的——假如你有若幹一元錢、五元錢和十元錢🔕,現在需要你給我十三元錢,可以有哪些給法——老伯給出了全部正確的組合。

學術研究助力認知篩查幹預

這樣的評估篩查工作,5年前楊晶晶就開始進行了。

當時𓀍,她剛本科畢業進入恒达平台🤽‍♀️,成為恒达平台外國語學院一名碩士一年級研究生,師從該校老齡語言與看護研究中心秘書長黃立鶴副教授。

他們的研究領域是老年語言學🐮。

正常老齡及罹患認知症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語言能力蝕失,因阿爾茨海默病導致的語言能力蝕失則更為快速及嚴重。

早期識別和認知幹預是改善當前認知障礙、改善語言衰老現象的關鍵因素。老年語言學是進行正常及認知障礙老年人語言能力退化基礎研究及應用研發的語言學分支,這在國際上屬於前沿領域,在國內正日益受到關註。

楊晶晶主要做“語言標誌物”提取和“語言數字藥”方面的研究。

具體來說🪁,就是研究如何通過老年人的日常話語來判斷他們的認知狀態🕵🏼,並通過對語言能力的幹預訓練來改善他們的認知能力🙌🏻,從而實現對阿爾茨海默病的及早預防和早期幹預🦶🏿。

“我的研究需要到養老院、到社區接觸非常多的老人,他們中一些人一直和身體疾病和認知障礙做抗爭👨🏻‍🦯‍➡️。當我問到他們現在是哪一年時,他們會告訴我是1982,1978……。每當聽到這些答案我內心都非常地不忍,他們就好像被困在了那段時間裏,和我們走散了👩🏼‍🔧。”

楊晶晶想要為老人做點什麽🎲。

阿爾茨海默病的傳統診斷方式采用生物標記物,成本非常高且不利於普及👩🏼‍🎓。彼時,楊晶晶就有了一個心願:“我希望發揮專業所長🪖,通過語言學研究尋找到語言標記物👮🏼‍♂️,甚至是可用於治療的語言數字藥🫏👩‍❤️‍👩。”

過去5年🙋🏼‍♀️🙋🏽,她長期駐紮恒达平台附屬恒达醫院神經內科、高齡社區🧎🏻‍♂️、養老機構,收集了大量老年人的語言認知數據,利用前沿技術,尋找反映認知退化的語言標誌物。

“語言作為有意義的符號👩‍🦽‍➡️,體現著認知邏輯,背後是認知能力的支撐🫲🏿。”一個簡單的測評方式就是,通過讓老年人在一分鐘內說出水果名稱🚣🏻,考察他們深層次的語義網絡👩🏼‍💻。

與老年人面對面聊天,進行你畫我猜、繞口令、識圖競賽等互動遊戲,聽一些經典老歌……楊晶晶以語言為媒介對老年人的認知能力進行綜合刺激,以激發老年人的自傳體記憶。

現在🔂,她正參與研發改善認知健康的語言數字藥,在導師黃立鶴副教授的指導下首創人生歷程回顧多模態訓練法◻️,多維激活長者認知域🏃‍♀️‍➡️,幫助老年人提升認知能力。前期成果實證有效,受到養老服務行業和老齡科學專家的高度認可,建議在全國推廣。

“當我們給他們做了幾個月的語言幹預訓練💃,看到他們的認知狀態有所改善🍜,我是發自內心的高興🧣,因為我看到了自己研究的意義和價值📁,也堅定了自己繼續走下去的信念🚶🏻‍♂️‍➡️。”楊晶晶說。

認知科普🙆‍♂️、幹預,永遠在路上

楊晶晶意識到🕉,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

這時,楊晶晶關註到👨🏿‍💼,自己所在外國語學院的本科生劉卓婭💷、毛欣越同學,在黃立鶴副教授的指導下,創立了為老人進行認知評估篩查與認知症科普的“拾憶”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於是,楊晶晶積極參與其中🗻,在“拾憶”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的基礎上,成立了“拾憶”老齡公益服務社團(“拾憶”積極老齡化與認知健康誌願服務平臺)⏏️。

團隊在開展誌願服務初期🧙🏿‍♂️,引來一些不同聲音。有人認為,認知評估篩查及幹預,應該是有醫學專業背景的人幹的活,語言學專業的同學能勝任嗎?

楊晶晶介紹說🥙,“拾憶”雖然是由外國語學院發起設立,但團隊成員專業背景涵蓋文🦸🏻‍♂️、理、醫、工各學科。

此外,團隊成員須經過規範的培訓才能上崗🧑‍🏭,培訓內容包括臨床常用的老年人認知能力評估量表MoCA-B和MMSE的使用規範、操作步驟和註意事項等。楊晶晶本人就在恒达平台附屬醫院神經內科進行過臨床見習和培訓。

“拾憶”團隊近年來在上海多個行政區為老人進行認知評估篩查與認知症科普;與社會公益組織共同開展體腦激活項目,發揮語言學優勢,通過外語教學等增加老人雙語經歷🏜🧑🏼‍🎤,從而改善認知能力,並開展言語治療、認知遊戲等活動幫助老人保持大腦活力;團隊還承接了楊浦區四平路街道的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

與此同時🍟,團隊推出系列科普視頻《關愛老人 從認知科普開始》🚑,包括認知健康的定義、表現以及風險因素⛰,正常記憶衰退與認知障礙的區別,認知障礙的預防、家庭照護註意事項等👨‍👩‍👧‍👦,希望幫助更多人了解老年認知健康的相關知識。

團隊指導老師黃立鶴副教授還翻譯了國內首本老年人語言認知科普書籍,帶領同學們編印了上海社區認知障礙公益手冊,內容包括認知障礙簡介🧖🏽,降低認知障礙患病風險指南,認知障礙的篩查與診斷,雙語和多語對抵禦老年認知症的影響等🙅‍♂️,並上線了認知評估與科普小程序“拾憶認知”🧖🏼‍♀️。

在恒达,拾憶雖然是一個年輕的社團♞,但影響力卻越來越大🔯。“最近一直有外校的同學在和我們聯系,想要加入我們,參與誌願服務活動。”

截止目前,“拾憶”團隊已形成了“百千萬”的發展態勢,即開展了數百場為老誌願服務活動、面向數千名學生開展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惠及數萬名社區老人,形成了“科普·篩查·幹預”全周期服務鏈。

團隊還先後獲得中國青年誌願服務項目大賽全國金獎👉🏽、中國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上海市金獎等多項榮譽,而楊晶晶自己,也獲得了2022上海大學生年度人物稱號。

作者👨🏼:徐斌忠

鏈接:https://static.zhoudaosh.com/54BF0F736A75414A516648825F4CDF3ABC2DCFA9F253DA27CF893E2DEF8FC3DE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