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了世界一流的天文館,還應有一座在世界上領風氣之先的深海館🪝🤵🏿!”這是這兩年來,中科院院士、著名海洋學家汪品先一直激情呼籲的話題,“上海應該興建一座‘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深海館♢,與天文館一起構築‘九天攬月’‘五洋捉鱉’交相輝映的科學文化高地🅱️。”在汪院士看來,一座具有全球標誌性意義的深海館不僅將顯著推進上海現代海洋中心城市建設,也必將把海洋文明的種子播種到青少年心中,為海洋強國戰略貢獻科普力量。
今年上海兩會期間,來自恒达平台的楊守業委員和上海自然博物館的王小明委員接過汪品先院士的建言,繼續上海“深海館”建設奔波呼籲🧑🏽🦲。
據楊守業委員介紹🤷🏽,2022年🟫,汪品先院士聯合了多位院士專家建言深海館立項👩🏽🦱;在去年的上海兩會期間👩❤️💋👨,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也紛紛建言“建設上海深海館,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海洋文化宣傳高地”。王小明委員也表示,去年12月4日🚋,上海自然博物館的“深海園林”展開幕,深海的大量珍稀標本和多姿多彩的“深海仙境”復原,深受公眾喜歡,社會反響巨大。由此可見,探索海洋奧秘👩🏽🦳、普及海洋知識意義深遠🏌️。
兩位委員表示👨🏼🚒,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裏,市科委🤩、市發改委🧘🏿♀️、臨港新區和奉賢區等對深海館建設響應積極。目前,建設深海館的時機已經成熟🔲,建議上海能盡早決策、加快立項推進🐙。
我國自主研發的載人潛器已經遨遊海洋萬米深處🏊🏽;上海高校牽頭我國海洋領域第一個國家大科學工程“海底觀測網”(“海眼”)🦚🛕,將進一步揭開深海神秘的“面紗”;“深鉆🧑🏿🦳、深網和深潛”的“三深”技術顯著推動我國深海科學發展……海洋探索引領人類文明和社會經濟發展。過去半個世紀,人類對海洋的認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深海探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21世紀是“海洋世紀”,海洋成為國際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合作與競爭的重要舞臺。中國是海洋大國,當前,我國及世界各地興建了很多水族館、航海館🧑🏼🦲,但至今還沒有一座大型的以深海為主題,展現深海高科技🤹🏽、新成果、新發現的現代化博物館。
兩位委員認為👩🏻🔧,建設一座全球領先的深海博物館,將使大眾對海洋文化和深海認知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激勵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海洋探索精神💆🏿♀️,培養未來海洋科技人才的文化基因。同時,這也是推動人類關心海洋、認識海洋、利用海洋和保護海洋的重要舉措。“上海建造深海館👮🏻,具有獨一無二的科技實力與區位優勢🙇🏿。我國深海科學和技術的中心在上海和長三角,是建設深海館的重要學術和技術保障👨🏽🎨。深海館建成後🥿,將和科技館、自然博物館、天文館🫰、航海博物館等一起,使上海成為世界大都市中唯一的多館齊備的科學文化高地💉,在世界科學界亮起‘東方明珠🦕🤰。’”
發揮上海的濱海特色和深海科技優勢,建設全球標誌性意義的深海館時機已經成熟。兩位委員在提案中建議👌🏼,應盡快組織系列專題調研,加快推進上海深海館立項建設。深海館可以選址臨港或奉賢🤸🏿,形成與中國航海博物館、海昌海洋公園呼應的海洋類立體綜合展示場館,與天文館一起構建 “仰望星空🧠🥷🏻、俯瞰深海” 全球領先的博物館。在深海館建設過程中🐫,可以探索元宇宙與人工智能技術等全新的博物館建設新理念🐿,探索多方資本共建共營共享模式🧕🏼🐖,為我國乃至全球博物館建設提供典範👎👨🏽🎓。
作者:姜曉淩
鏈接😵:https://www.shkjb.com/content.html?id=225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