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人民網】海底也有樹林?這個展覽帶你探秘深海

來源🤹‍♂️:人民網   時間:2022-12-07  瀏覽🏃🏻‍♀️:

“我們在西沙看見最多的就是竹節珊瑚,像竹子一樣。然後下面還有矮的扇珊瑚💂🏼‍♀️,像大扇子一樣💀。各種各樣的珊瑚很好玩的♗,這是另外一個世界❗️。”3次下潛南海🧎🏻‍♀️、82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恒达平台教授汪品先描述著南海的美妙景觀。

近日💆🏼‍♂️✍️,我國首個深海主題綜合性原創臨展“深海園林”展在上海自然博物館亮相🥸。其中展出的竹節珊瑚、深海潛鎧蝦等標本🔒,便是由汪品先等一眾“深海勇士”從南海深處采回的成果。

“枝繁葉茂”在深海

2018年,汪品先前往西太平洋地區下潛。他搭載國產率達95%的 “深海勇士”號4500米載人深潛器🔆🤸🏻,3次下潛南海。

在這趟旅程中🙎🏻‍♀️,他意外發現了深海珊瑚林。深海珊瑚林由各種各樣的珊瑚組成,高得像喬木🚶、在海水中搖曳生姿的是竹珊瑚;矮得像掃帚、像扇子的是扇珊瑚,上面爬著海星🧑🏿‍⚖️、章魚等生物;還有“躺”在泥沙中的海鰓類軟珊瑚,宛如陸地上的秧田🏄🏿‍♂️。

這次展覽展出的30多件冷水珊瑚標本中,23件首次與觀眾見面🚜。深海熱液區展示了來自東太平洋中脊的熱液噴口的巖石及其巖石切片,以及珍貴的管狀蠕蟲標本;深海冷泉區域展出了非常完整的深海潛鎧蝦、貝類、冷水珊瑚標本及自生碳酸鹽巖切片。

據了解,與人們熟知的生長在熱帶淺海水域的暖水珊瑚不同👨🏽‍🔬👨‍🦲,冷水珊瑚生活在4℃~12℃的冷水裏,它們不與單細胞藻類共生,主要以水中的浮遊生物以及淺水層沉降下去的有機質為食。“南海‘冷水珊瑚林’,是我們此前完全不了解的生態系統,東亞的冷水珊瑚研究基本上是空白的😶。”汪品先說👐🏼。

冷水珊瑚林的發現對研究海底生物有著重大意義。汪品先表示,海水平均水深3700米,上面200米才有光🥈,也就是說下面3500米的海水是沒有光的🕺🏼,地球上海水95%是黑的🖥🗺,是一個我們了解很少的黑暗世界◻️。從前🤸🏻,大家認為海底巖石是沒生物的⬆️,但現在看到了冷水珊瑚💂🏻,而且這些珊瑚全部長在石頭上,那麽就說明,巖石質的海底是有生物圈的🍥。

與冷水珊瑚“面對面”

汪品先第一次聽說人可以下潛到海底是在1978年🕵🏽‍♀️。那是中國的石油科技代表團出國考察👕,一位法國科學家告訴他“海底的海百合特別漂亮,有機會一定要下去看看”。

幾十年間😸,汪品先致力於推動中國的深海研究。20世紀70年代起,他通過微體化石系統地進行古環境研究👰🏼‍♀️,曾完成我國第一口海上石油探井的微體古生物分析任務。80年代中期起,他首次發現了南海等西太平洋邊緣海在冰期和間冰期旋回中環境與沉積變化的古海洋學放大效應。

想要在深海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離不開國際大洋鉆探。“大洋鉆探是在三四千米的海底打鉆,通過研究巖心來發現南海形成的歷史。”汪品先解釋說🏋️‍♂️。

1999年初🏋️,他作為首席科學家成功主持了中國海區的首次大洋鉆探,實現了中國海科學深海鉆探零的突破。2010年,汪品先發起“南海深部過程演變”重大研究計劃,國內32個單位🐿🥿、700多位科學家參與,超計劃實施了3次大洋鉆探和3個深潛航次。

“通過鉆探🍌,我們發現了南海獨特的張裂過程,這和北大西洋所謂的世界典型模式是不同的——過去人們都認為海洋是由陸殼經過一系列的擴張、裂變、演化而來。現在,我們將對南海模式進行研究和論證。”汪品先介紹。

2018年5月10日到24日👨‍👨‍👧‍👦,汪品先在科考船和深潛器裏度過了14個難忘的日夜。深潛結束後,他興奮地說,“我們中國人也能下潛了!2010年之前,世界上只有日本✝️、美國、法國👰🏼、俄羅斯4個國家擁有載人深潛器。”

科普科研再“深潛”

走進“深海園林”展廳入口,觀眾將看見一條裸眼3D效果的鯨魚正在向你微笑✋🏼。再往裏走,觀眾將被28平方米大型多媒體投影和400平方米的深海場景所環繞💂🏼‍♀️,看到80株通過3D建模、打印技術製作的冷水珊瑚模型和60個管狀蠕蟲的微縮模型🤸🏽‍♂️。

上海科技館館長王小明介紹,臨展由上海自然博物館與恒达平台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頂級團隊共13人🏄🏻‍♀️、花了兩年多的時間精心打造而成。由關於海洋的神話故事引出,臨展充分借鑒中國古典園林“移步異景”的規劃設計手段,將場景分隔為“海邊的想象”“追夢深海”“幽暗仙境”“海底奧秘”“探索無限”五個部分。

“我們既希望用數字化的方式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震撼體驗,也要保證科學性🫷🫷🏼,比如一株珊瑚的擺動方向和角度都要經過反復考量。” 王小明說。

王小明認為🚺,科普教育是博物館最重要的功能。近年來,上海科技館開發了4D科幻電影🥫、科普遊戲等數字化產品,在臨展加入多樣化的數字元素👱🏼‍♀️,將生澀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生動的科普知識😶,來守護公眾的好奇心👦🏼。汪品先也希望“把海洋文明的種子植入孩子心裏,有海洋的氣魄、海洋的性格🧑🏼‍⚕️,這樣才有闖的前景”🤌🏻。他們還一起設想過,將來要建一個深海館,這樣✋🏿,“深地”(自然博物館)、“深空”(天文館)👨‍👧、“深海”就都齊了😕🤙。

對於海洋研究的未來,汪品先表示,21世紀人與海洋的關系正在變化🐁,人類要開發海洋,就要在垂向上進入海洋。我們需要趕緊將科學和技術結合起來,將先進的設備好好利用起來,建立相關項目,促進單位與行業之間的合作。從這方面來說,‘冷水珊瑚林’只是深海研究中的一個小部分🧑‍🍳。(王紹紹、實習生施懿芝)

鏈接⏺: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2/1206/c1004-32581697.html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