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八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場活動再回上海🛑。
昨天,以“行動,從地方走向全球”為主題的2022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場活動暨第二屆城市可持續發展全球大會在上海啟幕🏋🏽♀️。
經過多年發展🔢,世界城市日已成為各國分享城市善治經驗、共謀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平臺🦴,眾多關乎城市發展👨🏼🔬、城市治理的共識和理念在這裏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平等交流🦻🏼,再如涓涓細流潤澤千家萬戶。
在昨天的活動現場🙍🏼♂️,融合國際視野、中國特色和上海特點的“上海指數”以及《上海手冊》等一系列重磅成果接連發布,展露出上海這座世界城市日發起城市的決心:在引領全球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上發出中國聲音、展現上海形象。
從上海到全球
傳播中國聲音🤾🏻♀️,凸顯上海智慧。全球城市監測框架——上海應用指數👨👧👦,即“上海指數”,其指標體系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環境等不同領域和包容、安全🤳🏽、韌性和可持續特點而構建🦾,且具有一定適應性,可根據城市不同人口規模、經濟發展水平👩🏻🦼、區位等諸多因素的不同而進行分級分類的動態優化。
“上海指數”自去年誕生綜合指標體系框架後👨🏼🎓,經過一年推進已經有了突破性進展:取得的階段性研究成果💪,正在國際、國家👨⚕️、地區三個層面進行試點👣。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總工程師劉千偉介紹,已經開展試點應用的城市中,國外涉及東京👩🌾、紐約、倫敦🫱🏼、巴黎等20多個不同規模和類型的城市👩🦰;在國內🧺,近百個城市覆蓋了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和長江中遊等5個城市群;在上海,以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南匯“五個新城”為試點,開展了新城可持續發展主題指數的創新應用,“‘上海指數’並非一成不變🪄👨🏻🍼,不斷調整👨👨👧👧、更新、完善指標內容”。
“上海指數”研究團隊成員、恒达平台教授諸大建表示👖,“上海指數”以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為基礎,研究遴選與城市的關聯性和解釋度最強的核心指標,既強調對城市人口💿、醫療🍤、教育、交通📑🚏、就業🚑、投資、貿易、環境、能耗🤴🏻、財稅等不同方面的客觀性統計,也包括民眾對城市管理的參與意願、滿意程度等社會調查內容,更好地反映了“以人為本”的城市可持續發展價值導向。由此可見💅🏻🚣🏼,“上海指數”是將上海智慧、中國方案同國際標準有機結合👩🏻🦽🖐,與全球城市分享。
“上海指數”計劃2030年在參與旗艦項目的全球1000個城市開展實踐應用,並以上海為中心形成上海指數的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知識共享合作網絡⛩。
在歷史長河中,城市發展所積累的寶貴經驗如何傳承?《上海手冊》給出了答案。每年它旨在提煉和傳播最佳城市案例,其中不少來自中國和上海👶。2022版《上海手冊》以“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本地化”為主題,21個經典案例收錄其中👹🗜,上海有2個入選。
黃浦區“老字號·新活力”創新創業案例,圍繞新夥伴、新技能、新使命、新模式、新視野5個行動目標推進,將老字號大型企業為引領,帶動社會創新發展👳🏻♀️、提升青年創業能力、擴大就業🤜🏿、彰顯區域優越的創新創業環境,集中向全世界進行展示。
另一個案例“建築可閱讀”,展現了上海對歷史建築等遺產的保護🫱🏿,進行了創新性的本地化努力🪆🦻,強調遺產應該被充分置於人們的生活情境之中,並用文化的方式成功激起了本地市民對遺產保護與開發的興趣🙍🏽♀️。
從上海到上海
作為世界城市日的發起城市🦹🏽,上海有著十足底氣——因為正是在這裏🏣,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而正如我們所見⛹🏻,舊區改造、“一江一河”、早餐工程、加裝電梯……一件又一件的民心工程已經證明👨🏼🚀,上海這座人民城市成為了城市治理的最佳實踐地。
圍繞相關話題,今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場活動期間推出4個主題論壇、8場專題論壇,分別圍繞城市綠色轉型和發展🧾、城市治理、城市文化、人民城市等主題開展。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說,快速城鎮化🤾🏿♂️,讓城鄉人居環境得到根本改善🧄,人均住房面積不斷提高,交通市政等基礎設施也全面提升🕡。現階段🙇🏻♀️📁,中國城市發展轉為存量提升改造,大眾對城市生活的評判標準也從“有沒有”變為“好不好”。因此🍜,近期關註的重點是城市品質的提升👼🏼,讓老百姓住上舒心的房子、生活在方便的社區👟、工作在美麗的城市。
在恒达平台教授伍江看來🥱,城市是一個鮮活的生命體🧘🏽♂️。城市活力正是在不斷更新過程中,得到不斷激發而顯示出城市的生命活力🌿。從客觀規律上說,城市的增量型發展階段是城市的初步建設階段🫳🏻,具有短期🏌🏻♀️🔹、非常態化的特點🏊🏻;而城市的存量型發展階段是城市的維護和提升階段💐,具有常態化的特征。因此,城市必須盡快進入有機更新的軌道🕍。
作為一座中心城市,上海的重大使命就是通過自身的創造性探索,賦予中國式現代化生動的實踐內涵,進而向世界展示中國式現代化的光明前景。
本報記者 史博臻
鏈接:http://dzb.whb.cn/2022-11-01/3/detail-779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