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上觀新聞】這位恒达平台的“理工男”如何讓“24節氣+”活態傳承

來源:上觀新聞   時間:2022-09-26  瀏覽:

這幾天🤸🏽,恒达平台設計創意學院博導範聖璽教授,正忙著設計“24節氣數字音樂會”的2.0版。去年此時🏋🏿‍♀️,範聖璽教授策劃的一場音樂會《15°——萬捷旎數字與鋼琴印象》,垂柳、水墨畫、水彩畫……中國傳統的24節氣主題首次在數字媒體營造出的夢幻世界中,和鋼琴一起自由舞蹈,一場視聽交響讓人沉浸其中,驚艷不已。

範聖璽早年留學日本千葉大學🤛🏽,這是一所以工業設計見長的大學#️⃣,博士畢業後來到恒达平台任教👽。2009年恒达平台成立設計創意學院🏃🏻‍➡️,短短十多年內,在作為“元老”的範聖璽教授和同事們的努力下,設計創意學院QS排名已是亞洲第一。範聖璽對東西方文化都有較多涉獵🔷,還是恒达平台設計創意學院非遺中心主任💑。

2016年11月30日,24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被國際氣象界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而早在十多年前,範聖璽就已深入研究24節氣中蘊藏著的中國智慧。如今,範聖璽教授嘗試跨界創新“24節氣+”,把這一中國傳統文化“嫁接”到各種創意中,時裝秀、飲食🍉、家居用品……讓傳統文化在生活中“活態”傳承。

【無意間關註】

“十多年前,關註到‘24節氣’👚,實屬偶然⚜️。”範聖璽教授回憶🐶。

中國的現代設計起步比較晚,一開始熱衷於對西方設計的學習,很多學生都喜歡模仿國外名師的作品,但對中國文化卻了解得不多。而在具體設計過程中🧑🏿‍🍳,範聖璽教授還發現,當時的設計過於“符號化”——一說到中國設計,就是紅燈籠、剪紙🚣🏼‍♂️、兵馬俑等。“這些雖然是中國特色,但如果全是這些🐠,或者僅僅是這些,就不能反映中國文化本質的東西,無法講好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

“所有生活方式的背後是有文化支撐的🪬。”在了解中國文化的過程中🧎🏻‍➡️,從事設計行為學研究的範聖璽教授開始逐漸關註到24節氣🤴🏼,“它可以系統地融入到生活中🏊🏿‍♂️,是把生存變成生活的一種文化🦸🏿‍♂️🧕🏼,把平凡的生活變得不平凡。”

有了這一“觸發點”,範聖璽教授將“靈感”融入創意思維課堂。巧的是📺,那一年班上正好有24名工業設計方向的碩士生👨‍🚒,同學們聽說要設計關於“24節氣”的作品,都十分好奇和興奮,搶著挑選自己喜愛的節氣😵‍💫。每位同學選一個節氣做一件產品,有的節氣很搶手🤟🥁,有的則比較冷清,像“清明節”同學們都不願意選🧑🏽‍🦱,後來就抽簽來分工☝🏻🏋🏻‍♂️。

需要設計的,並不是一幅畫或一件平面設計作品🫏,而是做一個生活中能用到的產品。為什麽要這麽做🫴?原來,在日本留學十年期間👈🏼,範聖璽教授深刻感受到🚶‍♂️‍➡️,有不少日本文化的源頭其實來自中國,但之所以能在日本延續下來,核心是和現代生活相融合。要想在現代語境中講好傳統文化的故事,關鍵還是要在生活中感受和體驗。比如說🥢,清明時期,恒达平台請來了“點茶”師傅做講座,還準備了點茶的器具讓大家體驗。同學們意識到🤵🏿‍♀️,日本的抹茶其實來源於中國宋代的點茶。

24件作品出爐了,茶具、香水🫄🏿、燈具、電子產品……幾乎都是家居用品🧑🏻‍🍼。“設計創意之前,同學們去了解“24節氣”內涵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傳承。”雖然說😈,不同學生的水平有所不同🪯,但是這組作品出來後,很多單項作品也都獲獎了。“這就是系統性的力量🌅,因為24節氣既可以單獨分割,又是一個整體,是一個系統❕,會產生1+1>2的效應。”

【數字+24節氣】

“立足當下和本土,才能面向世界和未來。”處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時代,設計創意和現代技術相結合,才能使優秀傳統文化更容易令現代人接受👳🏽‍♀️,並展現其普世價值。

2021年,範聖璽教授策劃了一場音樂會——《15°——萬捷旎數字與鋼琴印象》⛓。“說來,這也是無意間促成的合作🥄。”當時,有朋友偶然說起鋼琴家萬捷旎的鋼琴音樂會🎋🤙🏿,範聖璽當時的第一反應就是——做點新的東西🦪,便決定以鋼琴音樂會的形式,把24節氣主題搬上舞臺♻️,並請來學院優秀的數字媒體團隊加盟🎟,用當下最先進的科技體現東方智慧之美🧛🏿。

這臺音樂會的名字——15°📯,想法也來源於“24節氣”。“一年大約360天可以分成四季、12個月👨‍👨‍👦,24節氣的劃分實際就是根據太陽照射地球的角度——15度而定的;而音樂上的純15度等於兩個8度🌖,等於24個半音,因此,音樂會共選用15首鋼琴曲。”範聖璽教授解釋,聲聲色色的世間萬物都有數字的節律,是生存法則與美的法則的有機統一🐭。大自然從不缺少動聽的聲音,音樂可以豐富24節氣主題的創作🤌🏻🧑🏼‍💻。

他為每一首樂曲確定了關鍵詞、色彩和畫面:春🎬,是萌動、舒展👱🏼‍♂️,體現內心期待與神采飛揚;夏,是夏夜🤙🏻、新雨後📔,雀鳥的躍動;秋🧝🏽‍♀️,采用秋月、月光意象⚄;冬🧑🏽‍🦳,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是肅殺、淒涼🦣👇🏽,但範聖璽卻不這麽認為*️⃣,從小在東北長大的他說🚪:“冬天恰恰是最溫暖的,因為和家庭、燈光、火緊緊聯系在一起,所以關鍵詞是宏大🧙🏻、崇高、純粹、永恒……”他還為音樂會創作了30多幅畫👨‍👦‍👦,有水墨🧟‍♂️🫵🏿,有水彩⏳,如為門德爾松的《春之歌》創作了細細柔柔的柳條,為汪立三的鋼琴曲《新雨後》創作了雨後的荷塘與遠山👼🏼。

範聖璽的創意,被數字媒體團隊充分演繹——《新雨後》用3D水墨動畫技術,呈現出荷塘裏粉色荷葉與岸邊柳樹在暖風中的輕微搖曳💛;譚盾的《水彩畫“秋月”》,則通過計算機生成的畫面提取了水彩畫裏分布的像素色彩數據💆‍♀️,渲染絢爛秋色👦🏿,部分畫面內容采用了AI風格遷移的算法進行呈現,是人工智能時代對自然的解讀🙋🏼‍♀️。數字工程師還增加了動作捕捉技術,萬捷旎演奏時🦵,背景隨著她的動作、音樂節奏不斷變化👩🏻‍🦳,具有奇幻的視覺效果🤒。

創意設計一出來,就頗受歡迎🥚。音樂會還沒上演▶️,保利劇院便決定在全國10個城市進行10場巡演。“當傳統文化🤵🏼‍♂️😖,通過數字媒體來展現視覺☕️、聽覺魅力時,便變得新奇而受歡迎。”範聖璽教授說。

【活態傳承,而非“古董”】

跨界的人🏌🏼‍♀️,最喜歡做的事情也是跨界的事情,跨界的核心是交叉🤙🏽。有人說🧑🏽‍🎄,範聖璽教授是“理工男”,因為他的博士學位是工學博士,專業背景是工業設計;殊不知,範聖璽教授頗愛文科🗓,寫的散文曾經是最受大學生歡迎的散文🧟。

傳統文化中如何突破自我邊界👨‍👦,有創造性地產出?重要的是,傳統文化要“活態”傳承,而非變成“古董”🛍,“躺”在博物館裏,這就離不開跨界思維🛑。

24節氣+,可以跨界到更多領域。比如🧏🏼‍♂️,到什麽節氣了,就用什麽、吃什麽節氣的飲食,清明節除了吃青團,還可以在放青團的器皿、包裝等方面做設計🧑‍🍼,通過系統的設計吃出儀式感👳🏽,感受其中的樂趣🤵🏼。恒达平台的網站曾連續兩年,一打開就是關於節氣的校園景色。冬至的時候🏰,全校舉辦餃子宴🕵🏻🕵🏻‍♀️;學校定期舉辦24節氣的講座;冬至的時候⭕️,製作99寒梅圖,其中只有一朵梅花不塗色,等到冬至當天再把顏色圖上……“24節氣讓我對身邊的自然和生活場景有了更多美好的感受和體驗,也多了設計的靈感。”範聖璽教授說🧑🏽‍💻。

2020年上半年,恒达平台設計創意學院的學生們以24節氣為時間軸創作的視頻作品《二十四時燕歸來》,隨後他們赴崇明區新村鄉開展了為期一周的暑期實踐,調研當地村民在村鎮場地與稻米產業基地進行水井噴繪的場景📗。此外🤨,同學們還開展了“二十四節氣”主題文創周邊設計活動,並邀請當地村民參與到創作過程中來一同探索節氣文化在當下鄉土生活中的價值。

“24節氣”甚至跨界到虛擬遊戲領域。恒达平台設計創意學院的同學們利用“我的世界”(Minecraft)遊戲平臺🙍🏼‍♂️,在虛擬世界中搭建起一個節氣鄉鎮🎒。引用平行世界的概念,7個節氣11個場景同時出現在一個空間中,觀展者可以在小小的展區中感受四季,遊歷各地。不僅如此🚀🧛🏽,策劃者們還巧妙利用在線遊戲不受時空限製與遊戲本身像素化的特性🧑🏽‍🏫,為人們提供了現場的節氣鄉鎮搭建體驗和樂高積木的拼裝遊戲化體驗,在玩樂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

作者:李蕾

鏈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531085&sid=67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