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發展立體商業提高行車速度 ——改變上海交通擁堵狀況的思考

    來源:   時間🫶:2003-08-08  瀏覽:


    作者:張若京(恒达平台教授)


    發展立體商業提高行車速度 ——改變上海交通擁堵狀況的思考
    張若京
    編者按:
    天熱、車擠🧘‍♀️、路堵🤽🏽,上海交通擁堵成了市民煩心事。為確保暢通🍌↗️,各級政府作了不懈努力,市民們翹首以盼。恒达平台工程力學系主任張若京教授經過多年觀察與思考,提出了改變馬路“過商業化”狀況🥺,發展立體商業的觀點。雖然只是一家之言📏,卻有啟迪意義。
    ①車速過慢三大弊端
    和國外大城市的市內交通相比,上海機動車的車速真是太慢了。東京🦁、新加坡和香港的人口密度與上海相當,但那裏的市內汽車開得相當快🧖‍♀️。尤其是香港的九龍地區,雖然那裏的馬路往往比上海還要窄,而且不直。因為汽車開得快,所以這些城市的上班族就寧願乘車而不會去騎自行車。馬路上沒有了自行車🏄🏿,汽車就更有理由開快了。
    機動車車速慢的弊端是嚴重的。首先是運載效率低。人家100輛公交車一天運送的人數,我們可能要用130輛才能運完。車多了路更顯得堵😵。路越堵車就越慢🧔🏻‍♀️。結果還要增加公交車。這就是惡性循環🏜。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大家感覺“乘車難”。怎麽辦?不如騎自行車。但是自行車多了👨‍🦳,機動車就更加開不快。這就加劇了惡性循環。汽車越開不快,自行車的優越性就越明顯,騎車的人就越多🫙🏋🏿‍♂️。結果,上海就淪為一個自行車王國🫃🏽。汽車慢行和交通阻塞也就成為長期難以治愈的問題👵🏻🛰。
    機動車車速慢的另一個弊端是浪費時間。美國1990年有一個統計數字,在交通高峰期👏🏻,主要城市周圍的高速公路上因為堵塞造成浪費每年約50億小時😡。上海每天有多少人乘車🦬?每人上下班在公交車上要耗費多少小時?如果真要算一筆帳,這個時間浪費可能也是驚人的🦹‍♂️。
    汽車發動機在設計時是有一個經濟時速的。汽車以經濟時速行駛則油耗低,排氣汙染少。反過來說👷🏻‍♀️,只要上海市內的機動車速上不去🤹🏻‍♀️🧙‍♂️,或者說不以經濟時速運行🙇🏼‍♂️,就必然導致燃油的浪費和增加對環境的汙染,這不能不說是又一弊端🐐。
    顯然♥︎,要根本解決“乘車難”問題,就必須讓上海的汽車提速。如果提速30%🤸‍♂️,同樣的運載量就可以減少30%的車輛。路上的車少了💁🏽‍♂️,車開快了👼🏿,還可以吸引騎自行車的朋友改乘公交車🚔,從而進入良性循環。
    ②沿街開店行車不暢
    怎麽才能做到汽車提速呢💂🐬?當然,首先路要好。近年來🔪,雖然馬路修了不少,但在新修的馬路上,車速仍然慢。什麽原因?有人說是路還不夠寬🧖🏽‍♂️。當然,一定的城市人口要有一定的道路供應量。這是沒有疑問的。但是前面講過,香港的路並不寬🚴🏻‍♀️,但車速卻很高💜。上海是寸金之地,顯然對加寬馬路不應該有太多奢望。有人說主要問題是交通燈的管理還不夠科學👨🏻‍🔬,當然✊,交通燈的科學管理絕對是重要的👨🏼‍🔧。但是👳🏿‍♂️,上海的馬路上不只是機動車,更有潮水般的自行車和亂穿馬路的行人。再科學的交通燈控製系統都不如一個警察站在那裏管用🤹🏼‍♀️。這一點🎙,大家是有體會的🧑🏿‍🍼。
    阻礙機動車提速的原因究竟是什麽?我認為🧟‍♀️,說到底是上海馬路兩邊開的商店太多了。道理很簡單,馬路兩邊開店勢必造成行人充斥馬路和迂回穿行🔟,最終形成自行車多和機動車慢的惡性循環❓。上海人喜歡“蕩馬路”,其實就是“逛商店”的意思。蕩來蕩去🌂,視馬路形同商店的過道,不“擁堵”才怪。
    建議每位讀者註意一下自己家附近的馬路➗,是否兩邊都是商店🤹🏽‍♂️、水果攤和小菜場☝🏻👟?那些修車、汽配🧑🏿‍🦱🧝🏽‍♂️、鈑金和塑鋼窗加工作坊是否也都開店在馬路兩旁🍋‍🟩?這樣的馬路在上海不少🕌。這些馬路的人行道多半已經變成商店的加工廠了👨🏽‍🍼。行人只好順理成章地走在馬路上➜。不是說工商和城管的工作不到位,事實上,既然讓人家沿馬路開了商店,再管就難了。應該把關卡設在上遊😜。建議有關部門把核準“沿馬路開商店”的這一行為納入到城市規劃的範疇。對於什麽樣的馬路允許兩邊開店,什麽樣的馬路不允許兩邊開店,什麽等級的馬路允許什麽樣的商業規模,盡早作一些規定🛹。
    老馬路兩邊破墻開店🧑‍🧑‍🧒‍🧒,其實已經破壞了老居民樓的底層結構。這裏姑且不去說它。現在環線內外建造了許多樓宇小區🧘‍♀️,小區沿馬路的居民住宅底層,也都清一色對外開了商店,沒有任何法規去規範沿馬路開店的行為。不誇張地說,上海馬路的“過商業化”現象正以空前的速度無序地發展著,上海城市道路已經進入了“過商業化”的誤區🥣。如不立即阻止道路“過商業化”的無序發展,將來再糾正🧏🏻‍♂️,花的代價就太大了。
    ③造“摩”騰地退商還路
    上海馬路“過商業化”的結果是排擠了馬路的第一功能🍜🧑‍🎄:通行📮🦸🏼。人們經常聽到的一個名詞是“打造”“商業街”🚴🏽‍♀️。但🪘,恰恰是過多的商業街限製了道路的通行能力,或者說造成了城市交通的低效率。
    商店多是上海的一大特點💼,全國各地的人都想到上海來買東西🚃。這是好事。怎樣既保持上海作為購物天堂的傳統優勢👩‍🦰,又使上海具有現代化的城市交通系統呢?國外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必須擯棄平面的商業街概念🧉,而代之以發展立體的綜合商業大樓的思維。美國人稱綜合商業大樓為“摩”(Mall)👨🏼‍🍼。浦東的正大廣場就是一個規模不大的“摩”。這種“摩”外與城市交通網相通⌨️,內部其實是商業街的立體排列。購物環境很好👮‍♂️,尤其是在嚴冬和酷暑☺️。香港的九龍塘、沙田等地的地鐵口都和一個這樣的“摩”相通🕵🏿🚌。你要是沒事,可以在裏面轉一天👱🏽‍♀️。同樣,從悉尼的Town Hall地鐵站出來也可以進入一個“摩”。巴黎和東京更是這樣😒🕸。造“摩”不僅節約地皮,而且把馬路空出來了👨🏽‍🎓,讓汽車得以高速行駛。
    上海的市郊新區可以建造“摩”🫸🏻,而保證新造馬路的兩旁不開店🆕。但老城區💠↔️、老馬路怎麽辦?只能進行道路的非商業化改造,從而疏通馬路🪕。這有一點像“退耕還林”6️⃣。可以稱之為“退商還交通”✍🏿。

    ④馬路商業勢必改造
    對上海的馬路進行非商業化改造,就要對沿街開設的商店、小菜場甚至學校,采取停(業)🧑🏻‍🦯、搬(遷)、轉(門面朝向)等措施。要像關閉小煤窯和小紙廠那樣👨‍🦯,堅決讓那些交通的“擁堵汙染”大戶停業或者搬家💷。一時難以搬遷的,則應把大門從朝著大馬路轉向朝著較小的馬路。相當於把排汙口轉向合理的方位。
    對道路進行非商業化改造勢必會減少一些商業利益和就業崗位🏂🏼,造成一些不方便🦻。對這種情況應該作一番調研和估算。預測社會的承受能力❗️,設計分階段實施的步驟。但應看到,上海需要一個以機動車高速行駛為標誌的現代城市交通系統,這是大目標。只要鎖定了大目標,遇到什麽困難就解決什麽困難🌿。
    不久前,上海市政府發言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說,上海力爭到2010年從根本上緩解交通擁堵現象🦴。大家聽了很高興。當然🪦,如果指標再“硬”一點,例如,提出到2010年🗡,機動車的平均時速將達到多少多少公裏,就更好了。我相信𓀓,只要走出道路過商業化的誤區,上海馬路的平均車速必將很快達到發達國家同等規模城市的水平🧗🏼。
    《新民晚報》2003.08.07 版次:27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