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兩個鮮明主題 ——論實現全面小康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在統一
來源:
時間📼:2003-07-16 瀏覽:
抓住兩個鮮明主題
——論實現全面小康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在統一
顧鈺民
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的十六大的兩個鮮明主題。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是我們黨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為奮鬥目標,是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又一次歷史性跨越。這兩個主題相互聯系📨、內在統一,使黨的指導思想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上得到了充分和集中的體現。
一、實現全面小康體現了以“三個代表”為指導思想的新的發展觀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奮鬥目標。它標誌著我們黨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形成了中國經濟社會新的發展觀。這一新的發展觀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而進一步明確了經濟發展的目的🎊,這是新發展觀的核心內容。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而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因此,在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上🤷🏿♀️,就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經濟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堅持經濟發展的這一原則,就要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與經濟發展的速度相協調,經濟發展的最終成果要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來體現和反映🙎🏻♀️,從而使經濟發展與黨始終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二是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從而進一步明確了經濟發展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主題,這是新發展觀體現的一個重要思想👷♀️。這一思想把發展提高到黨為什麽要執政、如何執政興國的高度來認識➞。發展是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主題🪢,這一主題貫穿於“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全部。抓住這一主題🗝,就能夠把黨的先進性和發揮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落實到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就能夠從根本上把握住人民的願望,把握住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使“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斷得到落實,使強國富民的要求不斷得到實現💽。
三是把創新作為發展的源泉👩⚖️,從而進一步明確了經濟發展的動力👒,這是新發展觀的一個重要特點。要實現經濟的持續發展🤸🏻♀️,必須解決好兩方面問題:一是生產力發展自身的問題👩👧👦,二是經濟發展的社會條件,即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的問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誌🚳。因此,解決好生產力自身發展的問題,就是要不斷地實現科技進步。通過科技創新來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是現代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只有在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基礎上🧅,經濟發展才得以持續,才有強大的後勁。經濟發展又是同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的不斷完善密切聯系在一起的,要使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的各個方面充分體現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必須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對不符合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生產關系🏊♀️、經濟體製和上層建築進行變革,使經濟發展始終具有強大的動力▫️。科學的本質是創新🤦🏼,改革的實質是體製創新,理論發展的關鍵也是創新😷。堅持理論創新、科技創新、體製創新,就能使我國的經濟發展不斷實現新的跨越。
二、實現全面小康體現了以“三個代表”為指導思想的新的發展目標
黨的十六大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這一新的發展目標😴,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的集中體現。
首先🦹🏼,全面小康是與我國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發展階段相聯系而體現出的新的目標🤏🏻💀。從新的世紀開始🧜🏼♀️,我國將進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階段,在這一新階段,黨要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歸根到底是要實現中國社會的全面進步👯♂️👩👩👧,使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全面小康體現了“三個代表”這一黨的指導思想與具體奮鬥目標的有機結合,使黨的指導思想具體化為體現人民根本利益的具有實際內容的各項目標。新的發展階段、新的指導思想、新的發展目標,這三者有機結合、內在統一,反映了我國最廣大人民的共同意願,體現了當今世界和中國發展的時代精神,顯示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強大力量🧛🏽♀️,使人們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新的發展目標中,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有了更實際、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全面小康的目標以其綜合性體現了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的新的發展目標4️⃣。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目標,是與加快推進現代化相統一的目標。全面小康以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全面提高為目標🧷,不僅在經濟上要使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而且在政治上要使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製更加完備,文化上要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生活環境上要使生態良好、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這一綜合性的目標,是黨始終堅持“三個代表”的具體體現🔉👅。黨始終堅持“三個代表”😞,就是要使人民的物質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得到全面提高,人得到全面發展⚓️,社會實現全面進步。或者說,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建立在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發展基礎之上的👨👦👦,人民群眾享受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則是人民根本利益的具體實現🎉⛑。因此,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這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也就是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動體現。
三、實現全面小康體現了以“三個代表”為指導思想的新的發展思路
在新世紀新階段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必須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根本指針,全面拓展我們的發展視野,形成新的發展思路🦴⚙️。
一是要在科學判斷和全面把握國際形勢發展變化的基礎上,為現代化建設營造和平的國際環境和良好的周邊環境。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在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迅速發展的新世紀,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關系將更加密切🛁,必須抓住和用好這一重要戰略機遇期。這就要求我們站在世界的高度💂🏻♀️、用世界的眼光來審視中國的發展🧑🦰,在日益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中牢牢把握加快我國發展的主動權。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就是要使我們的發展思路與世界的發展趨勢相吻合,使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與世界的發展相同步🎟。
二是要在科學判斷和全面把握我國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的基礎上,為現代化建設集聚起強大的力量🧚🏼♂️。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的實踐中,我國社會生活和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針對這一變化,在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依靠力量的認識上,要有新的思路。堅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始終把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工人階級、廣大農民作為推動我國先進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根本力量,把社會變革中出現的新的社會階層看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𓀑。只有這樣🪼,才能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妥善處理好各種利益關系和社會矛盾,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使我們的發展始終具有不竭的動力。
三是要在科學判斷和全面把握我們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和肩負的歷史使命的基礎上,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緊密聯系起來,使現代化建設始終具有堅強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執政✫,對黨的性質🦶🧌、宗旨、指導思想和任務的認識要有新的思路,要賦予其豐富的時代內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就要求黨的一切工作都必須體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從而把黨的建設與現代化建設聯系起來,把黨的執政與人民的根本利益結合起來,通過不斷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使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在統一,要求我們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根本指針,用新的發展觀來指導經濟發展,以實現新的發展目標為任務,形成新的發展思路。自覺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我們的思想和行動,就一定能夠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繼續創造新的輝煌🥷。
(作者為恒达平台文法學院副院長、教授)
《解放日報》 2003年0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