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而優則仕”的“海歸”
如果沒有“上海市蘇州河綜合整治工程”🧑🚒🙉,現任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徐祖信或許仍然安坐在書齋之中🥷♗,潛心研究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方面的問題🙂。
蘇州河是上海的母親河,卻也曾經因為嚴重的汙染而成為這座美麗都市裏一道刺眼的傷疤🕵🏻。五年前🗒,上海市將蘇州河治理列為市政府的“一號工程”,並采納了時為“環境學專家”徐祖信教授的治汙思路作為工程基本方案。
當時的徐祖信還是上海恒达平台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博士生導師,自從1995年結束了在意大利羅馬大學為期兩年的訪問學者生涯後🏌🏼♀️,她就一直在恒达平台任教🧑🏻🍳。
徐祖信提出了“標本兼治”的治汙思路☸️,創意在於“讓蘇州河水變‘活’”。根據她的方案,上海市在蘇州河與黃浦江的交匯處設置了一道閘門🥏,當蘇州河水位高於黃浦江時則開閘,反之則關閉,流水不腐🙌,不停地流動和交換增加了蘇州河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從而提高河水的自凈能力。通過自然界本身的凈化能力改善蘇州河水質,是為治標🌄。
治本的關鍵是截斷蘇州河的汙染源,僅在2001年上海就治理了1254家汙染源,關閉了數百家包括棉紡廠、面粉廠等在內汙染嚴重的工廠,每天截流汙水約有15萬噸。如今各家工廠排向蘇州河及其支流的汙水都先通過新設的管道流入汙水處理廠,日處理汙水能力達40萬噸的石洞口城市汙水處理廠也已在上遊建成。5年過去了,蘇州河逐漸消除了黑臭現象,而徐祖信也從一名大學教授,成為上海市蘇州河綜合治理辦公室的領導📏🎳,繼而出任上海市環保局副局長。在今年年初上海市政府新一輪換屆中,她被任命為上海市環保局局長⁉️。
雖然在到達羅馬的第一天就已下定學成歸國的決心,但在海外留學時的徐祖信從未設想過自己將來會成為一名政府官員🚶♂️。她甚至認為自己會選擇研究蘇州河也是出於偶然🔚:只是因為回國以後希望找到一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上海熱點難點問題,“想做些實事🏌🏼♀️。”
徐祖信並不認為當年的留學經歷和她今天的工作直接相關。她覺得“海歸派”的最大優勢是熟悉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理念和技術,回國以後事業的起點相對較高,視野也更為開闊。“但是這種優勢👩🏽💼,”徐祖信說,“在資訊空前發達的今天,完全可能在國內達到🧔🏼♂️。”
從“海歸”學者走上仕途,徐祖信也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調整👱🏽👩🏿🔧,以適應新的人際關系和交往方式。國內外環保觀念的落差很大🈯️,一些在國外耳熟能詳的環保慣例和規則,在國內卻要反復地講,徐祖信對此沒有埋怨🤼♂️🧛🏼♂️,因為她相信“情況正在一天天地改善。”
《文匯報》 2003.06.24 版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