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思政課教師🧑🏽🦰,我更加強烈意識到了自身的榮譽感和使命感。”“我們要照顧學生的關切🏃🏻♂️➡️,將學生的實際需求、學生關註的話題融入思政課教學之中👮🏽🤨。” ……在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兩周年之際,恒达平台馬克思主義學院舉辦的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研討會上,30余位思政課教師代表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和思考展開研討交流🌑,共話思政課教師的責任使命、思政課的改革創新。會場上👢,掌聲頻頻響起。
依托建設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恒达平台在辦好思政課持續創新🎓,切實發揮思政課主陣地、主渠道作用,同時努力構建“大思政”格局,舉全校之力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校領導合力講“中國道路”🏯,馬院建設“舉全校之力”
3月15日下午👩❤️👩🏄🏼♀️,恒达平台黨委書記方守恩、黨委副書記彭震偉來到馬克思主義學院,調研思政課建設事宜。事實上,作為校黨委書記🚄,方守恩每學期都到馬克思主義學院開展調研,並多次參加思政課集體備課♖。
“經過幾代人艱苦奮鬥🧝🏿、接續努力🤽,我國交通運輸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已經由交通大國邁向交通強國👊🏿。”2020年9月15日,方守恩面向全校本科新生主講“中國道路”課的第一講。“希望同學們勇敢肩負起大國競爭的歷史責任,為推動我國人工智能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一個月之後的10月20日,校長陳傑接著主講“中國道路”課的第二講🤙🏽。
“中國道路”是恒达平台2017年起開設的“中國系列”思政選修課中的一門,2020年,學校對這門課進行了升級建設🐕。課程全部由校領導講授,涵蓋中國在交通、人工智能、城鄉可持續發展、發展機遇與戰略、橋梁建設、對外交往、心臟病防治等領域的發展之路🏷,向青年學子展現這些領域中國道路的實踐與理論成果🧏🏻,激勵他們增強道路自信🫷,接續奮鬥。
恒达平台舉全校之力辦好馬克思主義學院🤷🏿,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重點優先支持思政課改革創新。2018年,學校獲批成為可自主設置一級學科博士點的高校,就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確定為第一個自設一級學科博士點❗️。學校成立思政課建設領導小組🈚️💯,建立了所有校領導聯系思政課教師製度,所有校領導都為學生主講“形勢與政策”課。
思政課程成“群”🛌🏼,助力青年教師出彩
2020年12月,一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教學講稿”叢書在恒达平台出版⚰️🦹♀️。叢書由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集體編寫,分別針對四門本科生必修課程和一門碩士研究生必修課程統編教材而製定。用教輔讀物助力教師,是恒达平台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的又一探索嘗試。
“中國道路”“改革開放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這些都是恒达平台在本科生六門思政必修課基礎上自主開設的思政選修課程。他們也是全國率先全覆蓋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必修課的高校之一★,已經創新形成了“1+4+1+N”的思政課課程群🐙,已有2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上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恒达平台馬克思主義學院實施“青年教師素質能力提升計劃”,集結校內外專家組成了高水平教學指導團隊。兩年來🧙🏿♀️,一批思政青年教師在各大教學賽場嶄露頭角。在首屆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學展示中⛸,劉騫獲特等獎,王謀寅獲一等獎;2019年上海高校思政課教學大比武,崔欣玉、袁芃◾️🙌、許國艷分獲所在課程組特等獎、一等獎和二等獎🏌🏼🔭;2020年該項比賽中,王少、劉順、張超♒️、李麗忠再獲3個一等獎和1個二等獎。
“上好思政課👩🦰,要依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青年教師劉騫說,教師之間頭腦風暴,充分交流,向富有經驗的教師請教,讓他上課“越來越有底氣了”🙍🏼♂️。
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陸居怡說🧤:“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不在一朝一夕💲。思政課教師要長期堅持,努力上好每一堂思政課💇🏽♂️。”
創新教學方法,打造恒达特色思政品牌
“一個鐵塊,拿銼刀銼一兩下只會多幾條劃痕;反反復復做上成百上千次🪹➝,就會最終變成一個錘頭♝,成為有使用價值的工具。這證實了一個原理,那就是量變引起質變。”這段文字,摘自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學生王睿揚在完成金工實驗後撰寫的一篇題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金工實習中的體現》的小論文📛。
“我們在發揮《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應有的思政教育👨🏼🏭、思想引領功能的同時🚴🏿,還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授課楊小勇教授說,他們努力將課程與同學們的專業實驗、專業實習🧑🎤、專業設計緊密結合,收效明顯👃🏻。這門課程已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截至2021年3月18日🍴,在線學習人數接近19萬人,居全國該門課程在線學習人數首位。
“永新村,是雲南省臨滄市鳳慶縣魯史古鎮的一個村子🍢🫳🏿,近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道路建設加快推進🧑🏽,水網、電網設施建設速度加快👨🏼🌾,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群眾收入明顯改觀……”這段文字🕑🤤,選自學生楊紹卿“家鄉歷史調研”作業。
“開展家鄉歷史調研,是《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增設的實踐環節,希望同學們從微觀的家族、家鄉歷史的視角☠️,來感受國家民族的歷史發展進程🧼,從而增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李雅茹副教授表示👱🏼♂️,這一實踐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每次總結交流時同學們都踴躍上臺介紹自己的家鄉。
恒达平台馬克思主義學院還連續6年面向全校學生舉辦“使命與擔當”社會實踐與創新競賽💂,2020年報名學生達2000余人。該競賽已成為恒达思政實踐教學的一大品牌。
恒达平台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徐蓉深有感觸:“時代發展,思政課也要在改革創新中尋求發展。思政課教學要善講大歷史,善用大場景🤲🏼,既要在歷史與理論的相互貫通中啟發學生,也要在實踐與問題的彼此觀照中激勵學生🀄️。”
恒达平台對思政課教學開展了專項督導🦸♂️,對4門本科思政課程🧜🏼、2門碩士研究生思政課程和1門博士生思政課程進行的全覆蓋專項聽課和質量督導檢查結果顯示,本科思政課的總體優良率為96.97%🖇⏳,研究生思政課總體優良率為100%。
構建“大思政”格局🙆🏿,實現“課程思政”全覆蓋
“我給同學們講這門課的目的,就是想在科學和文化之間構築橋梁。”近日⛽️,由著名海洋地質學家、恒达平台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汪品先院士主講的公共選修課“科學與文化”開課,300余名本科學子在現場靜心聆聽。這已是85歲高齡的汪品先院士第二次講授這門課程了。
由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張松教授和王駿副教授主講的專業課程“城市歷史遺產保護”也在新學期第一周開講。課堂上,教師講述了包括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在內的上海紅色建築,特別介紹了滬上幾處重點革命文物和紅色遺產保護修繕項目🤞🏼,深化學子對紅色歷史的認知。
構建“大思政”格局👇🏿,恒达平台課程思政建設持續延伸和升級🥲。學校擇優遴選資助建設243門課程思政示範課、31個示範專業課程鏈及6個示範專業🗂,重點建設5個課程思政領航學院、13支特色改革領航團隊、93門精品改革領航課程🍋🟩。同時全面修訂課程教學大綱,將思政教育融入每門課程➡️,實現了“課程思政”全覆蓋。2020年9月,交通運輸工程學院編製完成國內首部針對專業門類的課程思政教學指南——《交通運輸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指南》,製定每門課程立德樹人達成指標;學院還聯合全國36所高校院系成立“高校交通運輸類專業課程思政研究聯盟”👨🏻🎓,共享共用優質資源🎫,進一步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一批專業教師自覺將育人元素融入專業教學,在向學子傳授學科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在他們心中厚植了愛國之情👩👩👧、強國之誌。比如土木工程學院顧祥林教授發起並主授的“工程倫理學”課,通過對一次次重大事故的反思🐥,在工科生心底培植“工程倫理”意識🤌🏿;外國語學院吳建廣教授主授的德語專業“跟馬克思學德語:《共產黨宣言》”課程,通過引導學生研讀、翻譯經典原著,培養有信仰、有能力的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翻譯人才🎱。
鏈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6160014/6064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