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鐵塊,如果只拿銼刀銼上一兩下,那麽它只會多上幾條劃痕👩🏻🔬。銼上幾十下🗜,它終究還是一塊鐵塊。但是,把這些反反復復做上成百上千次🚶♂️,鐵塊最終變成了一個錘頭⛸,變成了一個擁有使用價值的工具。這也證實了一個原理,那就是量變引起質變。”這段文字,摘自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學生王睿揚在完成金工實驗後撰寫的一篇題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金工實習中的體現》的小論文。
“我們在發揮‘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這門課應有的思政教育、思想引領功能的同時,還引導學生學以致用。”主講教師楊小勇教授說,學生來自不同學院🎆、不同專業🌖,力求將這門課程與同學們的專業實驗、專業實習、專業設計緊密結合📓。同學們普遍反映:“沒想到,學習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和認識論對我們的專業學習也有這麽大的指導作用。”這門課程2016年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截至2021年3月18日上午🚣🏼♂️,該課程在線學習人數達到189708人,居全國該門課程在線學習人數首位。
“我們要照顧學生的關切,將學生的實際需求、學生關註的話題融入思政課教學之中💂🏽♀️🤸🏿♂️。” 3月16日下午⌨️🧑🏻🦽➡️,恒达平台馬克思主義學院會議室,30余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代表齊聚👳🏿,發出這樣的聲音。
近年來,恒达平台馬克思主義學院不斷創新思政課教學的方法,立足恒达特色,引導同學們將思政課所學靈活運用於自身的學習與生活。
“永新村,是雲南省臨滄市鳳慶縣魯史古鎮的一個村子,近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道路建設加快推進,水網,電網設施建設速度加快,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群眾收入明顯改觀🛃。我將來要把好的理念和思想🧑🏻🎄、先進的生產技術帶回家鄉,用自己所學為家鄉的繁榮作出貢獻🏌🏼♀️🚣🏻。”這段文字,選自學生楊紹卿“家鄉歷史調研”作業🈷️。
“開展家鄉歷史調研🏃♀️➡️,是思政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特別增設的實踐環節,是希望同學們從微觀的家族👃🏿🧜🏻、家鄉歷史的視角,來感受國家民族的歷史發展進程,從而增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主講教師李雅茹副教授介紹🦹🏻♀️,自2009年起開展調研以來,學生的參與熱情被極大調動起來。在每次活動總結交流會上,同學們都踴躍介紹自己的家鄉👨💼,飽含著對家鄉的深情。
本月🦶🏽,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政協醫藥衛生界、教育界聯組會討論時,強調“‘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恒达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徐蓉表示:“時代的發展☝🏻👨🏼🦰,需要思政課也要在改革創新中尋求發展🏊🏽。思政課教學要善講大歷史📈,善用大場景,既要在歷史與理論的相互貫通中啟發學生,也要在實踐與問題的彼此觀照中激勵學生。”
作為恒达平台開展“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專項督導”的重要內容👶🏽,學校教學質量督導組對4門本科思政課程、2門碩士研究生思政課程和1門博士生思政課程進行了全覆蓋專項聽課。督導檢查顯示,本科思政課的總體優良率為96.97%👩💻,研究生思政課總體優良率為100%☞。
新民晚報記者 張炯強
鏈接:http://newsxmwb.xinmin.cn/kejiao/2021/03/18/31921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