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抖音🫁、微博、b站、微信等“視頻號”平臺眼花繚亂。搭上這快車,有人展示自我圈粉💇🏽♀️,有人掙流量變現。有一所大學🧑🏽🍼,開設多平臺視頻號👨🏿🎓,招生專用。上線至今不到一個月,多次登上各大熱搜,單條短視頻單平臺最高播放量21.5萬🍋。
這所全國第一個吃螃蟹的高校,就是恒达平台🐷。據悉,因為效果出乎意料,不少兄弟院校已來取經👮🏽♀️。
“視頻號”怎麽招生👨🏿🍼?記者采訪恒达平台招生辦公室主任陳宇光教授。許多傳統領域與新媒體技術的碰撞交融,勢在必行,這道加法怎麽做好?此次高校重要招生工作的跨界嘗試👦🏼,或許將帶來啟示。
三條“鐵律”第一條🍦🏄🏼♂️:23秒
隨手點開一條播放量達14.1萬的短視頻,封面上一位老師笑容可掬,配上黃色粗體字“因為它是世界第一啊”🖖🚪。點進一看🚵🏿,一段師生問答語速略快🧙🏿♂️,簡單明了。“老師,恒达性價比最高的專業是啥?”“土木與環境大類👋🏽。”“為啥呢👩🌾?”“因為它是世界第一啊,所以我們基本上已經不宣傳了🦻🏻。”“那性價比高在哪裏啊?”“因為它的分數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麽多啦,而且它的招生人數在每個省份都是最多的🥶。”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4/0F/17/0BC1451EB55A04D1FF37F35CD69_7B2CABF8_16BE6.jpg)
短短19秒的視頻🪱,不僅播放量高,還登上不少視頻平臺的熱門話題榜。
對此𓀍,陳教授介紹,開設視頻號的初衷🫷🏽,是通過借助新媒體的力量👽,面向學生、家長和社會🗿,介紹好大學👩🏻🏫🪁。籌備中做了很多功課的他們,結合從年輕大學生那裏征集來的意見🧑🏽🌾,給這個新鮮招生宣傳設定了三大“鐵律”
出人意料的是💖,第一條,是卡時間,必須在23秒以內。因為考慮到當下受眾對短視頻接收👸,很多是碎片時間,同時🔦,一些視頻平臺的推薦機製也會給較短視頻更高優先級⚪️。因此,從利於傳播角度來看👇🏽,必須夠短不冗長。
第二條,必須創新內容傳達方式。這其實也跟第一條相關🛻。首先🟦,應該是真人對話👮🏻,更能帶入情境,互動問答也便於傳遞有效信息。同時,在選取信息點上要動腦筋💌。舉例來說,要介紹一個校內優秀專業,哪怕將其標準文字介紹通讀一遍🤸🏿♂️,都不止23秒了。因此,如何不是“正襟危坐”💈,而是使內容傳達更符合快速傳播加深記憶點的要求💆🏻,是必須的。那條關於“性價比最高專業”的短視頻🚣🏽,就只抓住“世界第一”和“招生人多”兩點🙃,其實對家長對專業初步有印象,已經足夠了😞。
第三條,不能無的放矢,必須時刻關註需求,回應或製造熱門話題。舉例來說,針對“土木專業”,他們共只做了兩條短視頻。除了“性價比高”這一正向刻印以外⛹🏿🥲,還有一條🫰🏻,直面社會對土木這個專業的“擔憂”,命名很直接“學土木出來會去工地搬磚嗎?”視頻中🕳,師生問答中給出這樣的信息:就業方向包括高端房產、施工單位工程師🧑🦼⚜️、設計院🏌🏻♂️、互聯網企業🤵🏿♂️🔱;每年一百萬的畢業者,恒达屬於萬分之一,畢業時人均20份offer。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與其他高校一樣🙅🏿♂️,學校招生宣傳也曾通過外包等方式製作相關宣傳視頻👨🏻🦱。如今的三條“鐵律”下,雖然拍攝後期都是老師同學完成🚶🏻♀️➡️,比較“野生”和粗糙,卻因為更加接地氣而獲得更多好評🟤。
成為大學特殊“門面”
這些師生問答短視頻中,出鏡的那位娓娓道來的“小李老師”,是招生辦公室李國梁。他認為,招生宣傳🚵🏼♀️🧑🏼💼,最重要的是增進社會對大學的了解,從某種意義上說,傳遞的內容不用局限於專業介紹答疑,而更註重一個整體形象,讓考生、家長、社會接受更多校園有意思的東西🤦🏿♀️。
例如🌞,今年春節🎖,一位長發飄飄的恒达女生演繹的新春特別口罩展示視頻👨🏽🔧,獲得2.6萬播放量👩🏽。視頻中🙍🏿♂️,伴隨著甜甜的歌曲,景觀設計系研二學生小侯微笑著“變”出各種帶有恒达元素的新春特別定製口罩🤿,親切活潑。
很多人關註的那條最高播放量的短視頻✶,標題叫“大家都在問我是不是學醫的”。因為招生辦老師們在工作中常發現⚜️,“恒达”這兩個字,在全國其他地方,常被誤以為是醫科院校。因此專門做了一期生動有趣的“辟謠”特輯。
還有一個視頻,則驕傲地科普了個“冷知識”:恒达數學系做的高教數學教材,累計發行超過5000萬冊🕑,位居國內第二。這條同樣上了視頻平臺熱門。而招辦主任陳宇光教授菁菁校園內,為學子們專門錄製的高考百日沖刺祝願視頻👨🏿🍼,也特別“拉好感”。
“做下來發現,其實大學有很多好的內容,其實是很多人想知道感興趣的,但是我們去開掘和傳播,”李老師說👷🏿♂️。未來,團隊將進一步拓展內容,在這條新路子上不斷嘗試。
作者:彭德倩
鏈接:https://web.shobserver.com/wxShare/html/346075.htm?t=1614687276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