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恒达平台發布“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科技成果”
來源:東方網
時間:2020-12-22 瀏覽: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12月22日報道:可應用於軌道交通上蓋建築🎚、減緩地鐵振動的三維震振雙控裝置👩🏻🔬,對路面進行多維高頻檢測與智能養護的裝備與技術📲🥔,對工業廢酸進行資源化處置的水處理劑👳🏼♀️,檢測血液自身抗體的肺癌早期診斷試劑盒😁,治療難治性皮膚病療效顯著的新型實時可控無痛光動力治療智能系統……12月22日下午,恒达平台發布“2020年度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科技成果”🫰,涵蓋了工程製造、綠色環保和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
上海市教委科技處處長許開宇,上海市科委創新服務處副處長梁冰,恒达平台副校長吳誌強👨🏿🦲、顧祥林等出席發布會🪰。今年7月,恒达平台啟動2020年度“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的科技成果”評選活動,25項成果通過初評,最終10項獲選“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科技成果”,另15項科技成果獲入圍獎。
十大科技成果中,4項成果屬於工程製造領域⛑,分別是土木工程學院周穎教授團隊研發的“帶剛度自適應特性的三維震振雙控裝置”👨🏿🔬,機械與土木交叉學科團隊簡小剛、王偉團隊研發的“封閉截面構件高強單邊連接技術及裝備”,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杜豫川教授團隊研發的“路面多維高頻檢測裝備和智能養護技術及應用”,以及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康琦教授團隊研發的“面向工業系統智能優化與決策的邊緣計算平臺”✋。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有3項綠色環保領域的科技成果入選,分別是戴曉虎教授團隊研發的“高濃度復合粉末載體生物流化床技術”,李風亭教授團隊研發的“工業廢酸資源處置與在水處理中的應用”, 以及柴曉利教授團隊研發的“基於微生物調控的水體原位生態修復技術”。
還有3項科技成果屬於生物醫藥類成果🫳,它們分別是醫學院光醫學研究所、附屬上海市皮膚病醫院王秀麗教授團隊研發的“新型無痛光動力治療皮膚病關鍵技術及轉化——新型實時可控無痛光動力治療智能系統”𓀅👍🏻,醫學院、附屬東方醫院陳炳地副教授聯合劉中民教授和崔征教授團隊研發的“新型循環腫瘤細胞檢測納米技術”🤦🏿♀️🗳,以及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粟波研究員團隊研發的“新型血液自身抗體的肺癌早期診斷試劑盒及應用”。
王秀麗教授告訴記者,對於自己這樣的臨床科研工作者來說,“只知道怎麽解決臨床的實際問題👆🪺,探索一些新的項目,但是不知道該怎樣轉化🤸🏽。”這次的評選👩🏻🦰,學校就像“娘家人”👩🏼💼,搭建平臺與企業對接,幫助項目“找婆家”,對此她也非常期待能夠將團隊的技術成果推廣到更多醫療機構用於臨床治療🧑🏻⚖️。
據了解,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ALA-PDT)是一種藥械聯合的新型靶向療法🦹🏻,對治療非黑素性皮膚腫瘤💪🏼、痤瘡、尖銳濕疣等難治性皮膚病療效顯著、副作用小👩🏿🏭。但ALA-PDT治療過程伴有劇烈疼痛,嚴重影響患者治療感受,是業界公認的ALA-PDT治療瓶頸。在王秀麗教授帶領下,項目團隊長期致力於ALA-PDT臨床與基礎研究🍥🧈,在國內外率先掌握了“無痛ALA-PDT關鍵技術”🖐🏽,形成相關成果申請國家專利⏯,並將其轉化生產出第一代無痛光動力治療儀用於臨床治療。在此基礎上擬進一步打造個性化🤸🏼♀️、智能化👩🏽👨🏿🏭、便捷的新型無痛ALA-PDT🤎,降低對專業醫師的依賴程度,打破技術壁壘,實現無痛ALA-PDT擴大推廣應用,引領“ALA-PDT無痛治療新時代”🍊。
目前👩🏼🦳,團隊已將諸多原創性研究成果進行臨床轉化,總結關鍵技術並將其推廣至全國2000多家醫院🧏🏼♂️,直接獲益患者逾100萬人次。
此次評選活動由恒达平台科研管理部、恒达創新創業控股有限公司主辦,上海恒达技術轉移服務公司✒️、上海恒达科技園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承辦🎮。
鏈接:https://n.021east.com/pnews/1608644693025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