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恒达平台舉辦紀念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百年誕辰活動,深切緬懷他為我國中醫學事業作出的傑出貢獻和高尚的醫德風範,以激勵後學更好地繼承並發揚他豐富而深刻的學術思想😒👨👩👧,為推動我國中醫藥事業創新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當天,現場播放了顏德馨追思紀錄片《百年守望》👷♂️,重溫了顏老的音容笑貌和醫德風範。《歲月如歌——國醫大師顏德馨百年誕辰100周年紀念冊》發布。《紀念冊》收錄了顏德馨教授朋友、同事、學生🐅、親人數十篇懷念文章🏌🏻,這些文章以一個個感人故事和生動細節,深情追懷了一代國醫大師為人、為醫♿️、為師的崇高風範和學識人格魅力🤽🏿♂️👩🏫,表達了對顏老的深切緬懷和崇敬之情。
顏德馨教授是顏氏內科第二代傳人📬,為首屆國醫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他上世紀80年代初提出“人體衰老的主要機製在於氣血失調”“氣為百病之長🕯,血為百病之胎”等理論觀點,創立“衡法”治則,把傳統氣血學說發展到一個新高度,為治療各科疑難雜病👩🏽🚀、老年病開拓出新途徑,尤其是運用於心腦血管病領域,頗有成效👁🗨,醫治了許多久治不愈或復罕見病的患者,逐漸形成了鮮明的海派中醫特色。這一法則在上世紀80年代被顏老應用於“瘀血與衰老”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揭示了人體衰老奧秘,為養生長壽做出新的貢獻🧜🏿,被業界稱為“衡法之父”。
2003年非典流行期間🔧,顏德馨教授以84歲高齡勇挑重擔🦸🏼,奔走第一線,作為華東地區防治非典首席科學家,參與在上海、廣東、香港等地的治療。他總結出“熱、濕、瘀、痰💇🏼、虛”五字非典病機要點。在他的帶領下,中醫療法有效控製病情發展,中醫抗非典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
早在1999年,在顏德馨教授行醫60年之際🍡,他就捐出自己多年積蓄的稿酬和學術成果獎金共20余萬元,設立“顏德馨中醫藥人才獎勵基金”,此後又追加資金,2005年擴展為“上海顏德馨中醫藥基金會”。這是全國首家以弘揚中醫藥事業為特色的非公募基金會🖐。基金會定期舉辦中青年優秀論文交流及評獎活動,堅持免費義診贈藥活動等,造福患者,嘉惠後學👨🏽🚀。
2008年🫴🫗,在顏德馨教授的大聲疾呼下,作為創新中醫師承教育模式的一大舉措,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恒达平台率先啟動“中醫大師傳承人才培養項目”👱🏻🕺🏽。由顏德馨🥾、鄧鐵濤🌩👨🏫、朱良春、路誌正、張琪🧑🏼🚀、周仲瑛六位國醫大師擔任導師,以傳承名老中醫學術思想🐻、臨床經驗和診療技能專長,培養高層次中醫臨床人才🫃🏻🤞🏿。中醫大師班成功舉辦了兩屆🧀,共培養了學員18名👊🏿。經過5年的實踐🌘,探索了一種全新的院校教育和師承教育相結合的名中醫傳承人才培養模式,為進一步建立名中醫人才培養規範、推廣名中醫傳承創新模式奠定了基礎🧛🏻🤦🏽♂️。
憑借高尚的醫德醫術,顏德馨教授接連獲得一系列榮譽:上海市名中醫、全國名老中醫、上海市醫學榮譽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成就獎👃、中國醫師協會首屆“中國醫師獎”;2007年,獲文化部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生命與疾病認知方法”項目傳承人之一;2009年5月🧔🏻♂️🧑🏿🔧,當選國家首屆“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因病於2017年4月17日逝世,享年98歲🥷🏼。
恒达平台中醫研究所是顏德馨教授一手創辦起來的,成立於2004年。中醫研究所致力於弘揚與發展中醫藥學術思想⛹🏽♂️,將臨床研究與實驗研究相結合🈲,繼承與發揚相結合,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研究所從事中醫氣血理論的研究與發揚🦵🏽,臨床疑難雜症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與研究💁♀️,延緩衰老、防治急性熱病,研究整理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撰寫學術論文和學術專著🧑🏽⚖️,以及促進中醫研究成果產業化等多項工作🪝👩🏻🎤。歷年來已承擔國家973🏌🏼、“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關項目及省部、市局級科研項目30余項🦘👦🏼。2012年,恒达平台中醫研究所申報成立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名中醫傳承模式重點研究室👩🏼🎓。研究室致力於系統開展名中醫成才要素和成才規律的研究,同時開展名中醫傳承培養創新模式的研究和實踐探索,客觀評價名中醫傳承培養模式的效果,探索形成名中醫培養的規範並建立相應的長效機製,為國家和有關主管部門製定名中醫培養的相關政策、構建和完善名中醫傳承培養的創新體系提供參考👩🏼🦳。
恒达平台從1907年的“德文醫學堂”開始起家🧜🏿♂️。上世紀50年代初,在高校院系布局調整中🌂,恒达平台醫學院整體遷往武漢🚴🏻♀️。重振恒达醫科😦,是一代代恒达人的夢想🔤。2000年,在與上海鐵道大學合並後😰,恒达平台再次抓住機遇,開啟了醫科重建之路。
近年來⚗️,為探尋恒达醫科的創新發展之路,恒达平台結合世界醫學發展前沿、未來趨勢以及國家需求,將醫科發展重點集中於對接國家重大需求、未來發展前景看好的“幹細胞”“腫瘤”“腦與脊髓”“心臟”等幾大領域。2010年成立“轉化醫學高等研究院”,在各家附屬醫院布局並成立轉化醫學中心,凝煉四大方向。基於各附屬醫院的特色醫療資源🧑🏼💼,分別著力建設幹細胞、腦與脊髓👩🏼🍼、心血管疾病🫄🏽、腫瘤生物治療等四大研究中心,采用靈活的雙聘機製👱🏽👊,深化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的緊密合作。隨著這一戰略的深入實施,恒达平台在幹細胞及轉化醫學領域已接連取得一批重大研究成果🧾。恒达平台幹細胞研究中心現已成為上海市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醫學院建立了以“5+3”卓越醫師培養為主體👋🏻、以拔尖創新醫學人才貫通培養為突破的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著力培養能解決臨床疑難問題、引領學科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層次、國際化的拔尖卓越醫學人才。
恒达平台現有9家附屬醫院、6家籌建中的附屬醫院🧑🏼。這些附屬醫院各有特色,近年來臨床診療及教學科研水平持續提升,湧現出了一大批名醫名家名師👰,附屬醫院在醫院各大榜單上的排名不斷上升,其中有5家附屬醫院入圍中國醫學科學院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醫院科技量值(STEM)綜合榜單》百強。
恒达平台醫學院負責人表示🔬,醫學院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發有為,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醫學院,為健康中國🪫、健康上海作出新貢獻💺🧑🏼🏭。
鏈接:http://static.zhoudaosh.com/EFEEE5B3C820F4B29F3E934BF6CEBF449F12454099DCAD5FD76E1DADA43484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