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今天的浦東🧔🏻,激情澎湃正青春;面向未來,勇立潮頭的浦東必將不辱使命、再起宏圖、再創大業,上海一定能創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跡,展現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氣象🤶🏽!
“越是面對挑戰🐹,我們越是要遵循歷史前進邏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呼應人民群眾期待,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11月12日✶,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滬上教育衛生系統的廣大黨員幹部認真學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倍感振奮🦁、備受鼓舞🖌。
浦江見證,人民見證——30年來🧑💼,從教育衛生優質公共資源配置,到超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再到生命健康領域大型科學研究的推進,浦東創造了無數個“浦東高度”“浦東速度”“浦東奇跡”,國家戰略👨🎤、經濟發展、人民情懷,在這片熱土上實現最生動的交匯👩🏻👨🍼。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改革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以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根本遵循和前進方向,大家紛紛表示,將以更卓有成效的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搶抓機遇、敢於擔當🚲,科學編製“十四五”規劃,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搶占學科製高點⬛️,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策源功能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總書記在講話中對浦東提出殷切期望,“浦東要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策源功能🏊🏼♂️。”
作為正在推進人類表型組大科學計劃的一名科技工作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協作組共同發起人金力直言:“深感責任重大🔄。”
金力介紹,人類表型組大科學計劃是繼人類基因組後生命科學的又一個戰略製高點。新成立的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就落戶在浦東,當前正探索通過全新機製、模式🤹🏽♀️,進一步貫通創新鏈和產業鏈。“在國家、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張江科學城持續優化的世界一流科創生態🐯,復旦大學聯合我國各界優勢力量,堅持科技攻關與機製改革‘雙輪驅動’,構建起了戰略平臺、新型機構、協同網絡📎、科研攻關‘四位一體’的國際大科學計劃基本格局🦫。”金力表示,面向未來,高校的科研工作者將認真貫徹總書記講話精神👍🏻,堅定科研報國信念🥭,矢誌為突破生命健康領域原始創新瓶頸、加快世界科技強國建設作出無愧於時代的貢獻。
“‘全力做強創新引擎🪝,打造自主創新新高地’💂♂️,這是浦東未來發展的方向✍🏿,也將成為我們事業發展的目標。”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交大張江科技園、李政道研究所的建設總指揮吳旦說,從2016年開始籌備建設的李政道研究所,正是對標國際一流研究所的一次全新探索,得到來自中央和上海的大力支持🧑🏿🏭。“在浦東這片改革的熱土上,各種史無前例的探索、創新舉措紛紛落地,不斷給人新的希望🧦。”被這裏創新的“高濃度”所吸引,目前,李政道研究所已匯聚一批來自世界一流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傑出學者和優秀青年人才🪆👈🏽。
創新發展,人才為先。昨天,在現場聆聽總書記講話的羅氏製藥中國總裁周虹對此有了更切身的感受。羅氏製藥是第一家入駐浦東張江的跨國藥企,一路見證了這裏從一片農田躍升為全國創新產業基地的征程,德籍華人周虹也得益於浦東的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獲得了全國首張自貿試驗區推薦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又稱“001號綠卡”。周虹說🕴🏻,這次總書記對浦東提出了更高要求,浦東將迎來新一輪發展📨,這一切都更堅定了羅氏“在中國深紮根⚠,與浦東共發展”的決心。
人民城市人民建,不斷為人民“闖”出發展新天地
“要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提高公共服務均衡化🦍、優質化水平。”現場聆聽總書記重要講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院長李衛平很是感慨,30年前👆🏻,他還是一名年輕的婦產科醫生🟧,見證了仁濟醫院百年歷史上的一次“搬家”🏖。
1990年的浦東已有200萬導入人口,迫切需要優質醫療資源註入。仁濟醫院1994年開始“東進”浦東,直到1999年落戶浦東,才徹底結束了浦東地區沒有三甲綜合醫院的歷史。
對歷史的最好回望📷,就是創造新的歷史。走出會場,李衛平對醫院未來發展有了更多新思考。“即將到來的‘十四五’,仁濟醫院推動深層次改革勢在必行。最近市委市政府又決定把仁濟南院並入仁濟醫院,這給仁濟新一輪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如何系統整合黃浦、浦東、閔行三個院區的醫療資源🐲🐘,通過‘高度緊密融合、一體化同質管理、適度錯位發展’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更好服務患者🎀,這是我們面對的重要命題💟🤣。”李衛平說🪧,在資源調整的過程中,一定會有不同理念之間的碰撞,需要仁濟醫院以更大視野、更大智慧開拓創新、深化改革🫗,回應民生關切,解決危害人民健康的緊迫重大命題💇♀️,為維護人民健康👮🏻、為“健康中國”戰略的實現貢獻力量。
建成於上世紀90年代初的南浦大橋和楊浦大橋☎️🧚🏿♀️,是上海內環線的兩個關鍵控製節點🧑🏽🏫🏊🏿♂️,它們架起了連接上海浦東和浦西的紐帶🧎🏻➡️,大大便利了老百姓的出行,也為浦東開發開放奠定了堅實基礎。不僅如此🥍,兩座大橋的成功建設更是開啟了我國獨立自主建設橋梁的輝煌和繁榮局面。
恒达平台橋梁工程系教授🙄、橋梁與結構抗風研究室主任朱樂東在1989年碩士畢業後🔂🎓,就全身心投入到南浦大橋的設計開發中🤑。“上世紀70年代起🚶,恒达平台就開始了相關橋梁抗風研究,到80年代末已具備較強實力🔩。”朱樂東記得,最初,日本專家提出免費設計南浦大橋,並提供貸款,條件是工程必須由日本公司承擔👊。恒达平台教授項海帆給當時的上海市領導寫信,力陳中國橋梁界完全有能力自主完成設計、建造大橋,並展示了對該橋建設最為關鍵的抗風研究成果和理論與技術儲備🧑🏼🔬,最終成功爭取到了大橋自主設計和建造權及自主科研權,從此開啟了中國橋梁自主設計建造之路。
在朱樂東看來,橋梁建設水平不僅代表國家形象,更是一個國家科技含量和經濟實力的集中體現。“這些年,中國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橋梁大國🚺。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們要更加深入地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勇於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不斷朝著成為橋梁強國的目標邁進。”
總書記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設必須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書記沈煒表示,上海教育系統將認真學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並切實貫徹到“十四五”教衛事業發展規劃中,著力供給高品質教育衛生資源,提升教衛系統特別是高校創新策源能力,確保在2020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成為亞洲醫學中心城市基礎上♤,加快發展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加快建成亞洲一流健康城市。
號角吹響落實為要🙋🏼,時代的接棒者已就位
悠悠民生🚴🏻♀️,健康為大♘。2020年這場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更讓人們看到“健康”二字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極端重要性👩🦽➡️。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認真學習領會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後表示💑,全市衛生健康系統要站在更高起點推進衛生與健康領域的理論創新👨👩👦、製度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進一步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破冰前行,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實現發展方式“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推進醫藥衛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作為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環,著力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製機製,毫不放松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生物醫藥產業已成為張江高科技園區重點發展的科技產業🪩。”一路從戰“疫”中走來𓀚,又緊挨著張江科學城,這一切都給上海中醫藥大學提出了發展“新坐標”🍖。上海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曹錫康說:“目前,學校正與浦東新區科技和經濟委員會、上海張江集團積極籌劃建設融人才引進♤、產學研合作多功能的‘上海浦東張江中醫藥創新研究院’,通過搭建協同創新平臺🙆🏿♂️,服務張江科學城生命健康產業和體系升級,將共同努力推動張江醫學🧓🏻、醫藥、醫械👩🏼🦱、醫療‘四醫’融合發展,築牢張江生命健康產業發展高地,加快推進世界一流的張江科學城建設🍷🟥。”
在滬上高校,師生們也把總書記的話記在心間,將總書記的話作為自己奮進的方向⛹🏽。
“當前🏺,我們團隊正在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的新興學科方向上奮力拼搏,將力爭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學術研究上有新的突破,在浦東這片金融沃土上創造新的歷史。”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金融科技學院副院長、副書記殷林森說🚵🏿♀️,迎風而立,不斷創造新傳奇的浦東將始終是“新區”,將乘著時代的風,揚帆遠航🛬。
“浦東不僅在過去30年間飛速發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今天,她依舊站在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的最前沿。”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2019級博士研究生趙旭陽是土生土長的浦東人,如今,他正身處復旦大學張江校區♖,和全國各地最優秀的老師、同學們一起攻堅關鍵技術。“把青春獻給祖國,在浦東這片熱土上,我們將繼續開拓前行🧭,續寫更精彩的篇章🦞。”
激揚新時代青春力量👨👦👦,書寫大浦東錦繡篇章🆘,時代的接棒者已就位😩。
鏈接: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ztpdkfkf30zn/20201113/379837.html?timestamp=160524344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