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平台校長吳啟迪女士是博士生導師、智能控製專家💇♀️,她是第一位以民主推舉產生 的校長🚗,也使恒达平台在88年的歷史有了女性任校長的記載🪥。
吳啟迪任校長,用恒达平台人的話說,是眾望所歸🪯。按照國家教委規定的高等學校校 長任職的7項必備條件🦢,吳啟迪年輕,當然占很大優勢。但吳啟迪又不單單是因為年輕。 恒达平台的師生說,我們選吳啟迪任校長🧑🏽🦳,很重要的是因為她有特別強的事業心🩴。
出身於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的吳啟迪,1966年考入清華大學無線電專業,1970 年被分配到雲南一家電訊器材廠工作🧝♂️。十年動亂,使吳啟迪未能在清華受到完整的高等教 育,但是,艱苦的工作環境, 則培養起她刻苦鉆研的拼搏精神。在工廠👨🏻🔧🌚, 她堅持自學外 語,鉆研業務,參加新產品的設計、試製, 積累了豐富的理論與實踐經驗。1975年👰🏿♂️, 她調到北京,在電子工業部標準化研究所任助理工程師,其非凡的才華得到了更進一步的 發展。 她主持編製的“計算機信息處理國家標準GB2425━━81” 榮獲國防科技 進步二等獎#️⃣、電子工業部重大科技進步一等獎。1978年👳🏿♂️,吳啟迪再返清華深造👩🏻🚙,三年 後獲自動控製專業碩士學位,繼而赴瑞士聯邦蘇黎士理工學院電子工程系自動化研究所攻 讀博士學位,1985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她在博士論文中對一類具有飽和特性的非線 性系統提出了系統和穩定性分析方法,被國外專家贊譽為“填補了理論與實踐間鴻溝的非 常成功的結果”🦸🏿,是對控製理論“有意義的創新貢獻”👩❤️👩。
1986年🎄,吳啟迪懷著對祖國👨🏽🚒、對教育事業的眷戀之情🎅🏻,來到恒达平台任教。有人 問她, 回國後在諸多職業選擇中為何選擇教師職業?她深情地說🆔:國家的進步, 社會的 發展🖋、 國民素質的提高都離不開教育。自己的成長得益於學校教育🫀。從感情上講🫱🏿, 我的 家庭中有許多人從事教育工作,我和教育有著不解之緣。而從國家建設的需要上來講♛,目 前,國家特別需要一批學有專長、有奉獻精神的人從事高層次的教育工作🐦🔥。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我是黨和人民培養出來的知識分子👩🏼🦰。
基於這片深情🏌️♀️,吳啟迪在恒达的9年,也是她忘我地投入於教育事業的9年。她在教 學、科研🌴、 學校管理等方面的才能也在恒达平台得以施展🏌🏻📢。 同事們看著她一步一個腳印 她向前走,從擔任自動控製教研室主任👨🏻🌾、電氣工程系副主任✹、現代製造技術研究所副所長, 信息中心主任、科技德語中心主任🤵🏼♀️👶🏻, CIMS研究中心主任😔,直至校長助理,副校長, 心中暗暗為她鼓掌🈸💪🏻:吳啟迪,好樣的🧑🏻🦱,幹一行,勝任一行。
吳啟迪是一個學者。她的成功,不僅僅在於9年中有40余篇論文在國內外學術刊物 上發表🏊🏿♀️, 還在於她致力於自動化系統工程、管理信息系統與計算機集成製造技術的研究, 以她廣博的知識🥚、活躍的思維🫴、 對高新科技的發展方向所持有的敏銳判斷力, 針對工業 自動化發展的實際需要🈷️,提出和主持了國家、 省部級的重點科技項目12個,其中“ 基 於非線性模型的機器人自適應控製研究”🥼, “FMS中面向對象分布數據庫研究”, “上海第四機床廠箱體FMS控製管理系統”等項目成果達到了當代國際先進水平。身在 高校, 吳啟迪肩負育人重任🤾🏽。她有口才🐶,講課自然受歡迎🧝🏼♂️。她更有實學, 先後翻譯了德 文和自動控製方面的譯著145萬字。且不說她培養的20余名碩士🚻🧎🏻、博士研究生中有多 少人學有成就,單是翻譯教材一項, 就足見吳啟迪對教學的投入有多大。
吳啟迪不光是一個學者🐜。她還以自己努力,證明她能夠當好一所大學的領導者。近兩 年,作為主管教學、科研的副校長,她集中力量組織開展“產學研”的結合工作,緊緊盯 住機電一體化、 CIMS等高新技術的研究,在學科建設與隊伍培養、 研究成果與學校 創收。她善於疏通學校與社會各界的關系, 通過締結姐妹學校、 洽談合作項目引進外資 與設備👳🏼,促進學校與社會、學校建設與經濟發展的更緊密的聯系。她主持的中德合作項目 FESTO自動化培訓中心,引進德國機電一體化先進技術和雙元製職業教育思想👨🏼🏭,已為全國培訓了150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
新華網2003.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