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海大雨滂沱🛀🏿。上午10時正,隨著一聲巨響🦵🏻🧑🏻🤝🧑🏻,銀灘公園內最後3幢建築物成功爆破🤿。我國首例大規模退“園”(旅遊公園)還“灘”(海灘)的重要公益環保工程——北海銀灘二次改造正式啟動。
銀灘距北海市區10公裏🧑🦱,以“灘長、沙白、水凈、浪軟”著稱,東西綿延達24公裏,其面積超過大連、煙臺、青島🧎🏻♀️、廈門和北戴河海濱浴場沙灘面積的總和🚰,因而被稱為“天下第一灘”。
20世紀90年代,北海市對銀灘進行大規模開發,在短短兩年時間裏,鄰近海灘的大片防護林被砍伐,給北海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取而代之的是數十幢賓館和飲食店,大量的汙水汙染了銀灘🤷🏽♀️。
去年底🖖🏼,北海市政府決定對銀灘重新實施改造建設,以恢復銀灘的自然風貌和生態環境🌧。此次先期拆除的33幢建築全部位於中區的銀灘公園內。隨著圍墻被拆除,銀灘公園也將從此消失。經過改造🍀,銀灘將實現還沙灘於自然,還沙灘於大海,還沙灘於百姓。
不堪重負的銀灘
北海🦻,北部灣一顆耀眼的明珠;銀灘👩🏿🦳,則是北海一雙明亮的眼睛🈳。因此,北海人常說😊,有了銀灘🍗,才有了北海;失去了銀灘🧎♀️➡️,北海也將失去光澤。
1990年3月,銀灘中區拉開了開發的序幕。只過了短短的一年多,在砍伐了防風林的海灘上,拔地而起數十幢療養院、招待所。這些設施就像是鐵桶一樣,將銀灘團團圍住,很快,人們發現,銀灘的沙子似乎沒有原來那麽潔白了。隨後幾年,“銀灘的沙子在漸漸變黑”一直是北海市民議論的話題。
如果說這只是一種直觀的描述,那麽👨🏽🔬,由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所作的一份報告🦎,則對北海銀灘出現的環境問題作了權威闡述。
這份報告指出,上世紀九十年代銀灘過度開發,其負面影響已赫然在目:人工種植的以木麻黃為主的防護林大部分被砍伐;由於填地造景𓀄💁♂️,濕地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能量流基礎土崩瓦解,不復存在,致使水土流失嚴重;具有“海中綠色保護神”之稱的紅樹林以及與紅樹林群落相伴生的海生物多樣性種群,在銀灘上已難覓蹤跡。銀灘本來引以為榮的生態景觀旅遊資源正受到威脅與破壞🧑🏻🎄。
經過專家的實測👨🏻🏭,銀灘公園西端沙灘共縮小了160米🫵🏿,不僅沙灘表層顏色由銀白向銀灰過渡🎱,部分沙灘地段表層以下還出現了“黑色沙層”🪘。部分防波堤及擋浪建築建在潮間帶上✋🏿,使沿岸泥沙動力平衡受到破壞,割斷了沙丘與沙灘物質相互交換的條件🤸♀️,影響了沙灘的正常發育🧑🏻⚖️,沙灘形狀逐漸改變👨🏼🍳☕️。難怪有的專家說“銀灘再不改造🥹,不要多少年,沙子將不再細白如雪,我們可能成為歷史的罪人!”
讓33座樓宇“搬家”
正是這份專業性報告,使北海市下定了壯士斷腕的決心👊🏼。2002年11月28日📜,北海市人民政府發出通告,決定對北海銀灘旅遊區(中區)實施改造建設,以恢復銀灘的自然風貌和生態環境。銀灘和海灘公園建(構)築物限於2003年1月10日前完全拆除。
此言一出,引起社會的極大關註⛹🏻♀️⚧。銀灘公園內有33幢經營性的建築🛢,有的已經成了北海市的標誌性的建築。這些建築的投資方有個體的🙃,也有集體的👨👧,也有政府部門的。總建築面積達4萬多平方米。
被列入首批拆除目標的建築物是:順風樓、鴻運閣以及鹹田鎮白虎頭村的12間鋪面。在“隆隆”風炮機聲中,磚石土崩瓦解📻。
順風樓是由廣西自治區交通廳投資興建的。在現場的人群中👨🎨🦺,承擔拆除任務的北海市建築工程公司副經理甘一平心情復雜🏂🏽。12年前,順風樓作為銀灘公園內的第一批建築設施1️⃣,就是在他的參與下正式開工建設🧨;今天,他卻要親手將建起來的這幢樓房拆除。他告訴記者🐍,當年建它,是為了銀灘的大開發🤦🏻♀️、大發展;今天拆它⛹️♂️,更是為了銀灘有一個更美好的明天。
心情更為復雜的是30多幢建築物的業主。作為第一個簽訂搬遷協議的業主,廣西物資集團總公司董事長張元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只字未提集團自身的損失➗。該公司在銀灘公園內的產業物苑酒店🕵🏿♀️,是此次銀灘中區改造需要拆除的33幢建築物之一♻️。張元生說🟰,物苑酒店拆除了🕯,但是我們在北海的其他產業投資依然存在並不斷發展,支持拆除就是支持我們自己。
未來的銀灘啥模樣
北海市通過國際招標🔣,重金懸賞向世界各國的著名設計機構征集對24公裏銀灘的總體規劃。2001年5月,由原建設部副部長🚅、兩院院士周幹峙先生等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從44家海內外公司的方案中評選出3個優秀設計方案🐂。最後,美國莫裏斯建築設計公司以“珠鏈式”的設計理念勝出。去年6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批準了以這一設計為藍本的規劃方案。
恒达平台城市規劃學院則應邀參與銀灘中區改造規劃設計,中國科學院院士、恒达平台教授鄭時齡,恒达平台副校長楊東援等專家幾下北海,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裏拿出了可供進行施工設計的2套規劃設計方案🐂。昨天,北海市邀請了全國著名的建築、規劃👩🏻⚖️、園林專家😋🦻🏼,對這2套規劃設計方案進行了評審。
按照恒达提出的規劃🤜🏿,24公裏的銀灘分西🗽、中🗑、東3個區。其中,中區以觀光、娛樂性質的旅遊為主,以形成藍色的海洋帶、白色的沙灘帶和綠色的林陰帶。近期開發以改造為主,對原有設施和環境進行改造和整治🫷🏼。首先啟動的中區改造工程🦵🏼,面積約為7.8公裏,除保留大型雕塑“潮”外,拆除兩公園內的所有建築,並加以美化、綠化🦹🏻♂️,還沙灘於自然🦐;拆除擋浪堤、防波堤,還沙灘於大海;拆除圍墻,還沙灘於百姓。
北海市規劃局局長鄒妮妮介紹說,改造後的沙灘功能更加突出,由東向西分別為安排沙灘運動、浴場和海洋運動,內湖水面也安排一些遊樂項目;少量的度假設施✥、酒店以及服務設施也會有一些,比如所要建的15個功能島,掩映在叢林中,營造以人為本、方便🫦、舒適的氛圍;將以現有的大型雕塑“潮”為背景🍱,設置為一個大型公眾集會場所🅾️,現在的鹹田漁港也將辟為遊船碼頭🚶🏻♀️➡️。
不能不說的幾句話
今天,隨著一陣爆破的轟鳴😒,北海銀灘中區最後3幢以贏利為目的的樓宇,伴著團團的塵埃已經成為歷史🍾。此時此刻🧍🏻,人們都在從不同的視角,在思考,在探尋:這10余年來,從北海銀灘在規劃-建設-拆除-再規劃-再建設中,能得到怎樣的啟示?
17年前👳🏽♀️,記者第一次來到北海時,放下行囊便撲向了銀灘🕟。那時🙌🏽,一眼望不到邊的銀灘,沙是白白的,天是藍藍的。北部灣浩瀚的大海🩴,魚帆點點🫄🏼,鷺鷗嗚嗚……
十幾年過去了😰,北海的銀灘作為第12個國家級的旅遊度假區的建設與開發🧝🏽♀️,似乎走了一個圓圈👩🏽🏭🚝,遺憾的是似乎又回到了過去的起點線上。
當然👳♀️,人們總是在反思中🧏🏽,否定過去,接受未來的📮。
銀灘的改造再一次警告我們,人類的一切活動都必須與大自然和諧🚴🏿♂️,都必須接受大自然的檢驗,都不能違背客觀規律🧑🏻🍳。違背了自然規律🐬,到頭來➖,人類會受到懲罰🧏🏽♂️。
圖為日前被拆除的北海銀灘“標誌性建築”——觀海閣。
右上圖為北海銀灘公園最後3幢建築成功爆破。
《文匯報》2003.01.07 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