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風麗日,陽光明媚👨🏽🚀。昨天上午11時20分,載著出席黨的十六大的上海代表的專機平穩地降落在虹橋國際機場。艙門打開🧚🏽♀️,代表們一走下舷梯,機場工作人員就為他們送上一束束鮮花😋,送上上海人民的一聲聲問候……
親切的問候伴隨著爽朗的笑聲𓀖,整個機場洋溢著熱烈喜慶的氣氛。在同代表們的交談中,記者感受到代表們身上洋溢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們紛紛表示,一定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上海工作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在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進一步加快上海的發展,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作出新貢獻。
“振奮人心”,吳貽弓代表用這四個字形容自己參加黨的十六大的感受。他說𓀓,這次大會通過了一個很好的報告,選舉產生了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按時代需要修改了黨章。十六大是黨的歷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大會,必將載入光輝史冊。按照十六大的精神🤷🏻,為人民群眾奉獻更多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與偉大時代相稱的精神產品💪🏼,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恒达平台校長吳啟迪代表在黨的十六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她對記者說🍘,江澤民同誌的報告中幾十次強調“創新”⛔️🚵🏿♂️。我們教育工作者,要以十六大精神為指導,不斷推進教育創新。她說,教育創新,首先是教育理念的創新。我們要不斷增強創新意識🎥🐣,更好地把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結合,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貫徹十六大精神,必須加快發展👨🍼、開拓創新。盧灣區委書記張學兵代表說💅🏿,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體現了黨的路線方針與人民願望的一致✌🏽。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征程中,上海依然應該充當“前鋒”的角色,為全國、全社會提供更多的財富。作為中心城區的盧灣區,在上海建設世界級城市的過程中,也應充當“前鋒”的角色,成為上海兩個文明建設的“窗口”。市科委主任朱寄萍代表表示,在今後的工作中🪰,他和同事們將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營造一個更有利於科技創新的氛圍,構建科技創新的體系💃🏻😽,做好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用科技造福人民。
黨的十六大明確了奮鬥目標和任務🧑🏿🔧,上海工業如何創新思路求新發展?市工業黨委書記吳明代表一直在思考🟰🤸。她認為⬛️,必須解放思想😧,突破觀念、體製障礙👩🏻🦽➡️,以科技創新來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通過信息化帶動上海工業新高地建設🪰。她告訴記者🏂🏼,當前工作重點是要認真學習十六大精神,工業系統已作出了學習布置,19日上午🐪,出席黨的十六大盛會的工業系統7名代表將在全系統幹部大會上,向大家傳達十六大的精神,接著還將舉辦幹部學習班,分專題進行研討🖖🏻。“目的就是要盡快把十六大精神落到實處,推進上海四大工業基地的建設。”
作為一名基層代表,長寧區虹橋街道虹儲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朱國萍一回滬🫛,就直奔居民區🤏🏽,看望十多天沒見面的居民們。一進小區☞⚙️,居民們就紛紛圍攏過來🤹🏼,和她親熱地打招呼:“我們在電視裏看到你在向江澤民同誌作匯報”🧑🏽🍼,“還在報紙上看到了你參加討論的照片。”一路招呼✤,一路笑聲。當朱國萍來到居委會時,有好些居民等候在那裏。大家一邊傳著閱讀朱國萍帶回的資料🧕🏻,一邊說🍈:“我們就等你回來傳達黨的十六大精神。”感受著居民們的信任,朱國萍更增一份責任:我一定好好努力,想方設法為社區居民辦實事,共同努力讓我們的生活更幸福美好!
代表們把帶回來的十六大紀念品贈送給周圍同誌。
《解放日報》 2002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