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下午🔹,恒达平台EMBA招生咨詢會。與此同時🔶,復旦、交大的EMBA都在開課前的籌備之中,本市第一個本土EMBA班將於本月正式開課。
在EMBA學員即將開學上課之際,我們來盤點一下𓀒🕘:EMBA是什麽🧏?它是一種教育♨️🐻❄️,但說到底,它更是一種商品😐🌝。不管賣多貴,還是賣給人的,只不過現在還是剛上市的"新產品"。那麽,從市場的角度看,這種"新產品"究竟有多大的生命力呢?
價格🧶:越貴越值錢🌪?
EMBA的引人註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巨額學費💂🏻。清華25萬🦶🏼,中歐23.8萬,交大、復旦先後把價格定到21.8萬和23萬,現在恒达"隨行就市",把價格定在了21萬。據測算,每天所需的平均費用最高達到3000元🐩,少的也有2000多元🕵🏼。
北大國際MBA項目負責人胡大源曾經提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在保險或其他行業裏,一下子發30個"牌照",肯定會打價格戰。而當前EMBA沒有出現這種現象,中國的EMBA市場一開始就進入國際化👩🎤,所以其初創時的價格更多要參照國際上的價格🧔🏼♀️。據介紹𓀏,1997年美國的EMBA學費大致為1萬美元左右👙,近兩年,EMBA的學費已普遍從2萬美元攀到3萬美元,甚至有升到4萬美元的趨勢,最高的竟達到11🏄🏼♀️✊🏼、12萬美元💁🏽♀️。
有趣的是,學校名氣、學費標準與市場反映似乎成正比,換句話說,就是越貴的EMBA越有人捧場。一項調查顯示,我國企業負責人只有44%具有大專以上學歷🫦,而這些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老總中,只有50%學的是管理。我國中高層管理人員確實缺乏現代的管理教育🩵🦦。正是這種缺乏🥈,導致企業的CEO、董事長們必須要去"鍍金"👨💻,因此,無論多昂貴的學費🌏,對於急需"鍍金"的老板們當然算不得什麽。此外⇨,建立一個高層次的"老板圈"🏄🏼♂️,還是EMBA在讀書之外,最看重的附加價值。花上二三十萬躋身一個高層商業"圈子"也正是許多人所期望的。難怪有業內人士說,EMBA看中的是品牌,最不看中的就是金錢。
市場🏥:除了生源還要考慮"師源"
每種產品都是針對一定市場研發的🍳,產品的價格會受市場需求的影響。那麽🚉,中國的EMBA到底有多大市場呢?
目前👨🏿🍼,對中國EMBA市場有不同的預測,一說有6億以上市場需求,一說創造10億元以上的產值。不過,專家表示🚵🏼,那都是潛在的市場🤞🏽,現實的市場並不見得如此樂觀🧑🏻🎤。胡大源認為🈲,開出30個牌照後,EMBA的生源很快就會見低⛹️♂️,"現在看起來魚多♟,只要網大,能撈多少就撈多少,但是生源再生不會很快。結果究竟如何,明年招生結束就會揭曉"。
過去3-5年裏🧑🏿🌾,MBA😦、EMBA教育存有"急功近利"的傾向,一旦有好項目就大量投放資源🦹🏽,逐漸地🪱,供給增加就大於需求增加,結果招生不足🔷,造成有些項目以降低質量來求生源😛、求規模👇🏻。而維持高質量💃🏽,就需要好的老師。胡認為,競爭持續下去?quot;搶老師"就會愈演愈烈。
《青年報》2002年10月29日 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