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與社區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述要
恒达平台主辦的“城市管理與社區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最近在上海市舉行👭🤵♀️。與會的國內外專家學者圍繞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城市管理與社區發展的內涵、模式、機製和有效性等問題展開了研討🛌🏽。
與會者認為,城市意味著人口👩🏽🦳、資源🦒、信息🚣🏽、交通等的聚集,聚集的收益在於經濟效率的提高,聚集的成本在於土地價格上漲與交通堵塞🛑。一旦城市的發展超過應有的最優規模,效率提高的收益就會被土地價格上漲和交通堵塞等成本所抵消🕹🦹。與會者指出,為了確保2010年世博會的成功舉辦和2020年基本建成世界級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城市📨,上海市應積極調整和優化空間結構,從根本上改變城鄉生態布局分割的現象🪨,通過發展地下軌道交通以及立體高架公路等交通網絡🧏🏻♂️,把老城區改造和郊區衛星城建設結合起來👨🏼🦳,積極引導中心城區的產業向郊區疏散。
與會者認為⬆️🏌🏼♀️,社區是城市的基礎,是城市管理與城市建設的基本單元,也是城市功能的基本載體🫷🏼。社區發展狀況直接影響著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也反映著城市發展的現代化程度和國家管理社會的發達程度🧑🏿⚖️。社區發展有賴於政府和非政府組織的介入,更有賴於公眾的社區參與。居民是社區參與和社區自治的主體🚑。社區參與的形式和途徑是多樣化的,社區自治是公眾參與的高級形式,也是公眾參與的製度條件之一。公眾參與社區自治是社區發展的內在動力。社區發展的根本目的就在於通過居民積極參與社區自治,幫助居民提高公眾參與的能力與水平。
與會者指出🛍️𓀅,近年來,中國城市社區發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變化🤽。但也應看到,公眾和非政府組織的參與度不高🪣、參與質量較低等問題仍未從根本上解決™️,已成為製約社區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因此🪤,中國社區發展需要開啟兩個動力,一個是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動力🦵🏿,另一個是公眾自下而上的拉動力。一般來說,在公眾參與意識較低的情況下🎿,應通過完善各種參與的載體來提高公眾的參與程度,推動社區從“政府主導型”向“居民自治參與型”發展👫🏻,逐步實現社區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
孫榮《人民日報》20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