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上海2月17日電 在恒达平台👩🔬,每三名學生中就有一名是共青團誌願服務大隊的成員。恒达平台通過誌願者服務西部📐、社會實踐等活動🤲🏼,成功地搭建了塑造大學生人格的平臺,構架著“知識+能力+人格”的育人模式。
自1995年第一支暑期社會實踐團踏上甘肅定西的土地,恒达平台開展學生誌願服 務西部活動已經10年。2003年,15名應屆畢業生參加首屆大學生誌願者服務西部計劃🚱,2004年又有7名學生入選。
恒达平台把西部誌願服務作為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的契機,大力倡導和推動。去年學校出臺了《恒达平台2004年“大學生誌願服務西部計劃”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校領導定期到誌願者所在地探視也成為一項製度。這些舉措進一步激發了誌願者服務西部的熱情🏄🏿♀️,一些學生甚至放棄繼續深造的機會或優厚的工作待遇,選擇了留在西部實現自己人生的理想。2004年4月,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劉英俊在結束了為期8個月的援藏誌願服務之後𓀎,向團西藏區委和拉薩市建設局遞交了留藏工作的申請。
為使誌願服務活動做到經常化和實效性🗳🏌🏻,學校加強了大學生誌願服務活動的基地化建設🧑🏻🦯➡️。基地化建設可以將短期內不能完成的實踐項目帶回學校繼續完成,使誌願服務活動取得了出色成果。重慶萬州處於三峽庫區腹地,三峽工程對區內環境的影響較大🧑🏽💼。建立基地後🙅♀️,誌願者們就在當地采集樣本,再回學校集中科研力量繼續攻關🍢,最終形成科研成果服務當地。在雲南元謀,恒达平台的研究生以學生科技服務的方式展開調研🌎,經過兩地多次往返,數次接力,形成了《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雲南元謀城鎮化之路的研究》報告🥷🏿,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
實踐證明🦸🏽♀️,誌願服務💆♂️、社會實踐既是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抓手和載體🚴,同時也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平臺,由此形成的成果也是學校整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源🗼♗。據悉🏤,按照恒达平台的計劃,今後低年級將有40%的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或誌願服務活動,高年級則將達到95%。
《光明日報》2005-2-18 一版 記者 曹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