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在進行著歷史上的第三次跨越,在跨越蘇州河、黃浦江之後跨越長江。這一次跨越,是空間上的跨越🚭,更是發展模式上的跨越😷。”恒达平台管理科學與工程系系主任諸大建認為。
對於崇明綜合性生態島的定位,他認為崇明島將開啟長三角發展的生態化時代➰🎞。上世紀90年代,滬杭、滬寧兩條高速的建設使上海的對外輻射形成了一個夾角不超過30度的V字型地帶🧑🏿。這一地帶面積約為2萬~3萬平方公裏💇🏼♂️👩🏼🍳,約占整個長三角地區的20%~30%。滬崇蘇大通道的啟動,使上海的輻射地夾角擴大至70~80度。加上杭州灣大橋的建設🙇♂️,上海的對外輻射形成了一個倒K字形狀👩🏻⚖️,輻射面積也將由此擴展到7萬多平方公裏,比之前增長了一倍👲🏽。其中,滬寧一線形成了以IT製造業為特色的產業帶,滬杭一線則以大學🧝🏼、旅遊為特點,杭州灣、金山一線重化工業的趨向比較明顯。因此,北線崇明至江蘇要形成怎樣具有特色又體現自己不可替代競爭力的產業帶🛍🩺,必須深思。
“這也是崇明賦予長三角發展的新意義。”諸大建對崇明冀望甚多。
作者:黃蓉 日期:2005.01.21 來源🚣🏿:東方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