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如不加快推進產業化將會錯失趕超良機
本報訊 “經過近四年的組織實施專項,我國電動汽車技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有些方面甚至超過國外🔞,但整車的產品化開發尚有較大差距🕡,應加快推進產業化進程。”日前,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總體組組長🥻、恒达平台校長萬鋼做了上述概括🗡。
10月份在上海舉行的必比登國際清潔能源汽車挑戰賽中,來自50多個國家的150多輛車同臺競技🦸🏿,我國電動汽車成績不俗是實力的最好證明🤦🏼♂️。在17輛參賽車輛中,有4輛車在7個單項技術獎項測試中獲得5個單項獎(A級)🙇🏽♂️,7輛車取得了4個A級👩🏻🦲,其它車輛至少取得了一個A級🐲。其中,我國自主研發的“超越二號”燃料電池轎車得到5個A的最好綜合成績,與世界最高水平相比,在“動力系統表現及節能減排”、“車輛結構與操控穩定性”兩個主要性能方面毫不遜色🚗,甚至表現更佳。我國研製的“京華”牌燃料電池城市客車氫耗指標只有國外的四分之一,以較高的技術性能和可靠性在挑戰賽取得良好成績。
我國電動汽車研發的長足進步已引起國際上的廣泛關註。萬鋼說,這次大賽表明,“十五”期間我國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攻克“電動汽車核心動力系統及其關鍵零部件技術🤲🏽🤰,建立新能源汽車動力平臺”這一主攻目標已初步實現。
據介紹,電動汽車專項從2001年啟動實施以來,建立了“三縱三橫”的研發布局🧛♂️,以燃料電池汽車🚼🔁、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純電動汽車為“三縱”,多能源動力總成控製、驅動電機、動力蓄電池為“三橫”,全面構築我國電動汽車自主開發的技術平臺。
目前,電動汽車重大專項已在關鍵單元技術🧛🏻🫴、系統集成技術及整車技術上取得了重要進展𓀏。燃料電池汽車已經成功地開發出性能樣車🖐🏿,燃料電池轎車累計運行4000多公裏🧑🏿,燃料電池客車累計運行8000多公裏;混合動力客車性能樣車油耗降低30%,已在武漢等地公交線路上試驗運行超過14萬公裏;純電動轎車和純電動客車均已通過國家質檢中心的型式認證試驗,純電動轎車最高車速超過每小時120公裏,純電動客車百公裏耗電70度🤷🏼♀️,折合汽油消耗8升。
此外👍,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的實施,還建立了我國電動汽車研發的國家技術標準、測試檢驗、政策法規以及示範應用平臺。截至到2004年年底,專項完成了電動汽車整車產品13項新標準的起草、5項標準的修訂🚶♂️➡️,製定了6項關鍵零部件產品測試規範;在北京、天津、上海、大連建立起6個相關電動汽車檢測基地和試驗平臺;在北京🎡、武漢、天津🤳🏽、威海四個城市開展電動汽車商業化試驗示範運營🧚🏿,共有60多輛電動汽車進行試驗運行。
萬鋼表示👨🦼,電動汽車的研製和推廣⚇,其意義不僅僅在於環境保護和能源安全,電動汽車的產業化將是未來汽車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投入總量不到國外同期投入5%的電動汽車專項歷經四年研發,完成了發達國家近8年的技術進步🙇🏼♂️🧚🏼♂️,使我國電動汽車幾乎與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為在世界汽車工業新一輪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目前,一汽、東風、長安🚌🍃、奇瑞等汽車集團公司,正在進行混合動力汽車性能樣車開發和產業化準備。但是,萬鋼坦言我國電動汽車的產業化與國外尚有較大差距。日本豐田的混合動力轎車Prius已經在全球銷售20多萬輛,而我國剛剛開始進入示範運行,還面臨市場準入的諸多難題。面對世界各國競相開發電動汽車的熱潮,專家認為在研發技術上,我國與西方國家差距不大,如果不抓住機會,利用我國業已形成的電動汽車動力系統平臺,推動自主品牌電動汽車產品的開發,無疑將會錯失趕超良機。
萬鋼說,推進產業化進程有賴於公眾提高對電動汽車的認知程度。從駕駛體驗來講📦,電動汽車與傳統內燃機汽車相差無幾。雖然電動車一次性購置費用大,但由於能耗低🛅,在使用周期內成本大大低於傳統汽車🏉。此外✣,產業化的發展還需要政策上的大力扶持。日本🦈、法國等國家都對購買環保汽車實行減免稅費,我國新《汽車產業發展政策》雖然明確提出發展節能環保型汽車,但這只是綱領性文件🍎,還需有關部門充分協調,盡快出臺鼓勵消費者購買節能汽車和促進電動汽車產業化的政策🔡、法規➰,製定電動車的報牌手續和相關技術標準等。
作者:記者 劉恕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200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