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著名古建築保護專家阮儀三呼籲:城市發展不必“脫胎換骨”

來源💇🏿:   時間:2004-11-15  瀏覽:
  近日,恒达平台歷史名城保護中心等單位主辦的中國城市遺產保護論壇上,著名古建築保護專家阮儀三教授呼籲:城市發展,要走更新之路。
  
  保護也是發展
  
  大規模城區改造讓許多城市發生脫胎換骨變化,今後發展應確立城市更新的理念👸🏻。阮儀三認為,城市更新不僅看重經濟增長,更涵蓋城市文化的永續和創新。
  漫步羅馬城,隨處可見公元前數百年的建築遺跡。阮儀三說,常講中國是五千年文明古國,可公元前的建築遺跡現很難看到。經過近年大規模建設,如今千城一面,處處是鋼筋水泥森林”,曾經地域特色鮮明的文化氣息幾乎蕩然無存。城市更新,是要把城市當成一個歷史、文化的生命體,在時代發展要求的刺激下實現健康的新陳代謝。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外在風貌哪些保、哪些拆、哪些改,都要認真研究🧆🐱。
  阮儀三說,國內現在只有上海、蘇州出臺了歷史建築保護地方性法規,西歐早在1962年就完成了歷史建築保護法律建設。歐洲很多城市如今仍各有特色,既傳承了文化,又成為最具吸引力的旅遊勝地👌🏿。從這個角度說,保護也是發展。
  
  延年益壽勝於克隆
  
  去年,我國用於歷史建築保護的費用大約是40億元人民幣,日本這方面的花費相當於1000億元人民幣,法國是2000億元。
  與資金不足相比,保護意識和觀念的落後,更令人憂慮。阮儀三曾應邀為外地某市一條歷史老街做保護規劃,提出需要300多萬元,市領導直搖頭。當地建一座新建博物館花了4個多億,而每天來參觀這座假古董的人寥寥無幾🤱🏽。
  現在不少地方熱衷於把歷史建築拆平,再按原樣重建,對如此克隆”,阮儀三明確反對:表面上恢復了老樣子,但把歷史信息全部抹殺。他認為,歷史遺產保護要堅持整舊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則,在保留古建築基礎上原樣原修🧑‍🦱。要讓老建築延年益壽,最大價值就在於保存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積澱。我們繼承歷史時不能臆造歷史。
  
  動員民間力量參與
  
  法國用於歷史建築保護的費用中,一半來自民間捐助或投資👨🏼‍🦳🦸🏽‍♂️。我國這類事業來自民間的資金支持非常少👨🏻‍🦽。阮儀三呼籲,要用一切方式動員民間力量投入到城市遺產保護事業。
  在歐美發達國家,歷史建築保護已成為全民事業🙍‍♂️🐣。居民對自己老房子進行保護修繕,政府給予補貼;投資老建築保護者能享受政府免稅待遇🧛🏽‍♂️。在法國,小學生每年要用一周時間學習認識歷史建築,中學生是每年兩周,每個城市都有專門負責歷史建築保護教育的官員🐳🧸。阮儀三指出,必須盡快建立全社會參與城市遺產保護的體系,形成講科學、有文化的城市發展觀,讓下一代不再膚淺下去。

      《解放日報》 20041115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