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農民正忙著秋收🧛♀️,他們二話不說便下了田。累得渾身是汗,沾得滿身是泥……”這是恒达平台10名“鄧小平理論研究會”的大學生利用假期深入河南省蘭考縣大李西村後👨✈️🪫,當地村委會留給他們的一段評價,質樸的話語中透露出對當代大學生的贊許🍁。如今恒达平台每一個學院都成立了大學生鄧小平理論研究會,形成了覆蓋全校的理論學習網絡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研究會”在內的理論學習社團已有近10個。
近年來,滬上高校各類大學生理論學習社團不斷湧現✋🏿,同時高校教師還在教材編寫👶🏻🖐🏼、課堂教學等方面不斷進行著探索🍗,力求使思想道德教育真正進教材、進課堂、進社團,從而進入學生心靈🧑🏻💼,樹立起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的“魂”🫰🏽、紮下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根”,使大學生們能真正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需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讓社團有“魂” 在心中立“根”
作為上海高校中最早成立的學生鄧小平理論研究會,滿11歲的華東理工大學“鄧研會”已擁有會員5000多名,骨幹近百名🙂↔️,成為該校規模最大、影響最廣👨👩👦👦、最具活力的學生社團。該校還成立了“三個代表”實踐服務團𓀕、“小康社會”研究會等多個理論學習型社團組織。
這些社團通過各類活動,讓大學生在參與和探討中有了更多的思考📸。如華理的“小康社會”研究會經常舉辦各類討論,結合他們的專業特長,先後深入研究了西部大開發及大學生誌願服務西部的重大意義、社會保障製度的建立、化工產業的前景等大學生關心的焦點問題🥷。每次討論,大學生們都對問題抽絲剝繭層層深入,並用多種角度看待問題✬🤷🏽♀️。這樣的討論使大學生對國家建設👨🏻🍼、民族利益有了更多的思考,進一步明確了青年的時代責任。
而從今年5月份開始,上海交通大學則展開了一次教育思想大討論👩🔬,動員全校力量🛍️,尤其是導師力量投入研究生德育工作🪢,同時針對實施全面學分製之後,學生黨建🚶♀️、思想教育和管理出現新的問題👱🏽♀️,發動全體思政教師開展討論🫱🏿,進一步推進了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研究生德育和大學文化建設等各方面的內容。
樹苗向上長 根在向下紮
國內外形勢變化、高校改革、大學生特點的變化,都對如今的政治理論教學提出了新挑戰、新課題——這是去年以來,復旦大學對全國普通高校進行調研後得出的結論。他們對全國50多所高校學生進行萬人問卷、組織師生進行千人座談,以及面向專家學者開展百人專訪。調研顯示,高校的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大學生進行系統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渠道🧞♂️。為此↖️,復旦大學的專家已經著手編寫充分體現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的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基礎理論教材。
除了加強教材編寫、教學創新的力度,不少大學也在各出“高招”,充分發揮大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作用,積極探索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徑。上海師範大學自去年開始以“校長事務學生助理”聘任形式,在學生與學校最高管理層之間開設直通車,為學生鍛煉能力、提升素質搭建了平臺。上海師大學生認為,學校的這一創新舉措充分體現了校領導加強與學生溝通的願望,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上海電力學院樹立起“學生是樹苗”、“樹苗向上長💆🏻♂️,根在向下紮”的理念,該校重視育人工作的基礎工作。“書記談心窗”已成為該院網絡思想道德教育的特色品牌,專設的“電院談心坊”由心理老師、輔導員定時為學生進行心理服務,而在一🌭、二年級學生中建立的每周一次的“師生晨話”製度,更成為師生間溝通的橋梁🎄⏯。
摘自🧑🏽🌾:文匯報 2004-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