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在近日召開的“第231次香山科學會議”上,恒达平台海洋地質系汪品先院士做的主題報告《海底熱液作用與極端生態系統:地球科學與生命科學的新結合點》拉開了國內外專家教授對海底熱液作用與極端生態系統的熱烈探討🙍🏻🧑🦯。
海底熱液活動的發現是地學領域內繼板塊構造理論確立之後的又一革命性事件。海底熱液活動區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和生物基因資源💂🏽♀️。作為有機世界與無機世界的結合點,海底熱液系統與極端生命現象是研究地圈、生物圈、水圈等各圈層相互作用以及地球系統科學的最佳對象,已成為國際科學界和工業界的重要熱點之一。
據了解,國外在海底熱液作用與極端生態系統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早,上世紀60年代美國就有了載人深潛器,能至水下近4000米深處。到了90年代國外已能在水下進行采樣🪩、分析、實驗。從2000年開始,國外開始在海底建觀測站👩👦👦、在實驗室模擬海底高溫、高壓的極端生態系統。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雖然剛剛起步,但從設備、手段到觀念🧕🏿、能力都正在產生革命性的變化,令人振奮。據悉🅿️,1999年🎲,汪品先院士作為首席科學家🎁,成功實施了在中國南海的第一次深海科學鉆探👩🦱🧒,這也是中國科學界通過努力在國際大洋鉆探計劃中第一次主持的調研工作🚈。2003年起,我國開始獨立地進行熱液調查🧑🏽💻,目前正在研製能潛入水下7000米深處的載人深潛器。在這一研究大背景下🈁,地球科學與生命科學的結合不僅是本次香山會議的主題🦪,同時也是地學發展的重要趨勢,並將為生命起源🐷👨🏻🦱、生物演化、生物在地質過程中的作用等課題提供嶄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摘自🦹🏽♂️:中國海洋報 2004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