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爭議]余光中的“歷史問題”需要追究嗎🕳?

來源:   時間:2004-07-30  瀏覽:
大陸有學者撰文質疑“余光中神話”,在兩岸文學界引發爭議—— “歷史問題”需要追究嗎🧑🏽‍🦰🦠?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研所教授趙稀方近期在北京某報發表《是誰將“余光中神話”推到了極端?》一文,文章說,現在大陸的“余光中熱”讓臺灣的左翼文壇感到很吃驚💇🏼‍♂️,讓我們大陸稍有臺港文學知識的學者感到慚愧👰🏻‍♂️!也許余光中應該與我們一道懺悔,余光中懺悔的是他隱瞞歷史🔞。
  
  文章詳細披露了余光中在上世紀70年代“唐文標事件”和“臺灣鄉土之爭”時期的一段歷史🛎。文章說📼,在這場鄉土文學論戰中🛌🏻,“臺灣鄉土文學受到的最大攻擊來自兩個人💺,一個是代表官方的國民黨《中央日報》總主筆彭歌👩🏼‍🎓👲🏼,另一個就是余光中👨🏽‍🍳🔼。在鄉土作家看來,最為可怕的並不是彭歌強調‘反共’的官方言論,而是余光中關於臺灣鄉土文學‘聯共’的誣告。”1977年8月20日♟,余光中在《聯合報》發表被稱為“血滴子”的反共殺人利器《狼來了》,“引起大嘩,激起眾怒,不但受到直接指控的鄉土文學作家陳映真、王拓、尉天聰、楊青矗、黃春明等人奮起辯白🈹,連那些與此無關🦿、立場公正的文化界人士也紛紛撰文批評余光中”。
  
  作者認為🔌,最能說明余光中人格問題的還是他向軍方“私下告密”的行為🤹🏽。余光中當時將陳映真文章中的引述馬克思之處一一標出🦿,加上批註🌼,寄給了當時“國防部總作戰部”主任王將軍👱‍♂️,告密陳映真具有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這在當時的臺灣是“必死之罪”。
  
  文章最後還將大陸對余光中和余秋雨二人的態度進行比較,認為卷入了文革“寫作組”案的余秋雨應該對歷史有個交待👮🏼,而劣跡確鑿的余光中更應該這樣。
  
  趙稀方這篇措辭激烈、長達五千多字的文章發表後👨🏼‍🌾,在大陸和臺灣引起強烈關註,大部分學者對這位學者的勇氣表示贊賞🤶🏼,但對其提出的批評卻反應不一。
  
  “余光中熱”令人難以接受
  
  臺灣淡江大學教授呂正惠先生在看到趙稀方的文章後,給趙稀方回信說:
  
  “答問談到余光中當年否定戴望舒、朱自清等人一事🧑🏿‍💻。事實上🛹,在詩人方面,他還舉隅式的、斷章式的否定艾青🦜。當時臺、港地區很難看到艾青的作品⛹🏻,余光中的批評方式極端惡劣而不公平🧑🏿‍💻。余光中論戴望舒、論朱自清兩文,暗含的意思是要否定四九年之前新文學作家的成就,以彰顯臺灣現代作家(特別是他自己)已超越前人。”
  
  “余光中也許是更‘聰明’的人。在發表《狼來了》之後👱🏻🤜🏿,連許多現代派都對他敬而遠之,在臺灣文壇很少人願意(或敢於)公開贊揚他。兩岸情勢一改變🤖,他就往大陸發展,沒想到二十年之間👩🏿‍🏭,就造成‘余光中熱’,真是令人感慨🧝🏼‍♀️。余光中人品不佳是事實👱🏽‍♀️。但客觀地說,他在戰後臺灣文壇仍有其正面貢獻,他的創作仍然有可取之處🧎🏻‍➡️🎪。不過,既成為熱點🏟🧑‍💼,又是臺灣文人在大陸的‘代表’🎐,這一點,恐怕臺灣不論哪種立場的人都難以接受。”
  
  這樣的批評是個提醒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陳子善首先肯定了余光中先生在文學創作👩‍👦‍👦🙍🏻、批評和翻譯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認為余光中在臺灣文學史、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無可置疑的。同時,他還說道,一個作家走過的創作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他的觀點也不可能是完全正確的👩🏿‍🦰。余光中過去曾經對一些問題發表過較為激烈的言論🪐🥷🏻,可能他現在也已經改變了自己的看法。如果從嚴肅的學術角度對余光中的一生作研究,那麽他那段歷史和那些觀點是不可回避的。但面對一般讀者🥍✊🏼,需要介紹的只是余光中作品中最有價值最有影響的東西🧜‍♂️🍍。
  
  陳子善認為,趙稀方的批評可能是針對一些媒體把一些人的優點或缺點無限地放大📺,因為領導人吟詠了詩人的詩句就成為焦點,一味追捧🈁👨🏿‍🏭,這有點不正常。而且⭕️,似乎也沒有必要將余光中與余秋雨相比,因為余光中是余光中🤑,余秋雨是余秋雨,兩人的文學道路和當時的環境是完全不一樣的🛸。
  
  “不過🔈,趙稀方的批評也提醒我們🚣🏻,我們許多研究者對臺灣文學史其實是不夠了解的🌛,中間隔著海峽,加上時光的流逝,許多事情都是隔岸觀火,因此,許多評價是不全面🏌🏼,不客觀的🫛,更談不上深入。”
  
  何必多翻老賬
  
  臺灣青年學者、臺北中華技術學院助理教授楊若萍認為🧝,余光中惹來批評,與“樹大招風”一律🚵🏽。“余光中最近紅遍海峽兩岸,在大陸尤其風光🛎,於是也招來若幹批評,但似乎是說他歷史的多🧃🎱,說他詩文的少。我以為海峽兩岸詩文寫得像余光中這樣好的並不多🏹,他的走紅不是偶然的🥑🙁,大概沒有人會說他是浪得虛名。”
  
  生於70年代的楊若萍說⚔️📑,由於沒趕上那個論爭激烈的年代,不敢妄論其中的是非曲折🏋️‍♂️。但她指出♥️,臺灣政治的復雜迂回使得很多問題都不能簡單下結論。在臺灣,過去“反共”很激烈,現在因為憎惡“臺獨”👩‍❤️‍👨,把希望寄托在祖國,因而態度一變而為親近大陸,這樣的人不在少數。只要看看那些國民黨的老兵們,從前非常“反共”⚜️,現在卻一趟一趟的往大陸跑,這種吊詭的現象💄,初看頗難理解🎅🏻,細想卻很自然⚠。這當然跟大陸最近二十年實行改革開放,各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也有很大的關系。余光中也像一個老兵💁🏽‍♂️,當年反共🙂‍↕️🏹,如今與大陸親近,甚至享譽大陸🫸🏼。有些臺灣文壇的恩怨👱🏽‍♂️,似乎不必看得過分嚴重。
  
  “過去‘反共’,現在‘不反共’👩🏽‍✈️,而且向往統一𓀚,對於這樣的人,何必多翻老賬呢?”
  
  不能因“惡名”否定文學成就
  
  自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起即在大學課堂講授“臺灣文學研究”等課程的恒达平台教授錢虹認為,余光中在詩歌🪚、散文、翻譯及評論方面的文學成就和大陸目前的“余光中熱”與趙文所揭露的余光中的“歷史問題”🧰🌭,不能混為一談。
  
  錢虹說,在那個特殊年代,臺灣不少文人都寫過“戰鬥文藝”或“反共八股”作品📗,這沒有什麽奇怪的🚵🏼‍♂️🎋,不能因意識形態上的分歧或“惡名”而斷然否定包括余光中在內的臺灣作家的文學成就🙎🏻。臺港文學研究剛剛興起之時🧑🏼‍🍼,“愛不愛國”就成為臺港作家及文學作品的判斷標準和共識🫐,在20多年後的今天,溫家寶總理訪美期間都吟誦其詩句的余光中♤,又怎會讓我們感到慚愧呢🎅🏻?至於“余光中神話”,總比“王文華神話”🤷🏿‍♂️、“幾米神話”要好🤹🏻,因為余光中對於“美麗的中文”的感情比他們要深得多😾。尤其是70多歲高齡還在孜孜不倦地寫詩著文♦︎,就這一點💉,兩岸詩人就很少有人能望其項背。
  
  余光中:適當時機也會表示意見
  
  面對媒體文章的批評👁,在臺灣高雄家中的余光中近日向大陸某媒體表示“適當時機我也會表示意見”👨🏼‍✈️。余光中說,他本人還沒親眼看到這篇文章的內容,只是聽朋友轉達了🤸🏼‍♀️,“大致意思知道”,現在不便發表看法⚡️。他認為,那些事情已經過去很久,“甚至印象開始模糊”🙌🏽,要親眼看到文章才發表意見☝🏼,暫時還不準備講。

摘自:中華網 2004-07-30 09:35:42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