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和研究生7門思政課程的總體滿意度達到87.62%,其中有5門課程的不滿意率為零🧑🏻🎄。在4月13日召開的恒达平台2018年春季學期教學督導工作會上,我校上學期面向在校學生隨堂開展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情況(學生問卷)”調研報告發布。這一專題問卷,是為進一步推進“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在課堂主渠道的落實🧖🏻,我校上學期啟動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專項督查”的一項重要內容👮🏽。
教學督導組隨機抽樣調查了恒达平台509名在讀學生🧔🏻,其中本科生354人🆚、碩士生105人、博士生50人,覆蓋到2014級至2017級各年級學生。調研的7門思政課程分別是:對本科生開設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對碩士研究生開設的《自然辯證法概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以及對博士生開設的《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思政課授課內容與課程教材的匹配程度如何?受訪學生認為,兩者之間匹配度較高。思政課程的教師不只是單純講授知識點,還結合實際幫助學生更深刻理解教材🤞🏻🖤、引導學生進一步主動思考🧖🏼♂️,積極嘗試和探索讓課程富有親和力和針對性的教學模式。
在“授課模式”方面🙆♀️,超過97%的受訪學生認為💁♂️,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等對於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具有積極影響。除課堂教學外,同學們認為,社會實踐和參觀考察也是思政課程的重要環節👾。
思政課教師是否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需求和期待🧎♀️?是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92%左右的受訪學生對這兩項指標給出了“良好”以上的評價🤹🏿♂️,體現出對授課教師表現的認可🤷🏻♀️。
大學生對“思政課教師素質”有何期待?“政治敏感性強、了解時事熱點”“理論素養深厚🧑🏼、專業功底紮實”“語言風趣幽默、分析鞭辟入裏”位列前三。“學生對思政課程的需求與期待在進一步發展變化✵,他們希望思政教師對時政熱點具有高敏感度,能運用紮實的理論功底👋🏿、風趣的語言表達對其進行專業而又易於理解的分析👩🍳。”報告指出👩👩👧🚠。
思政課應當如何進行考核💣?在同學們看來,思政課正逐步綜合使用多維評價的方式,考核方式已引入課堂討論8️⃣、專題報告等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
思政課對同學們具有吸引力嗎?還是讓這次問卷調研的數據來說話:80%左右的學生會認真聆聽授課內容,超過38%的學生做筆記🙍🏼♂️。
受訪同學們還對思政課教學積極建言👩🏽✈️:希望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對時政熱點的分析👨🏼🦰,結合當下最熱門的話題進行研討📋,進一步加深同學們對知識點的理解🟢;希望增加社會實踐環節,將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相結合,並利用多媒體、小組討論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希望能提高專項報告、實踐環節在考核中的比重🫴🏿,進一步激發同學自主學習的主動性……
《調研報告》認為👰🏿♀️,“從總體上說,受訪學生對思政課程的滿意度高、獲得感強👨🏽🏫,思政課程在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需求和期待、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
作為“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專項督導”的重要內容,上學期,教學質量督導組對馬克思主義學院開設的四門本科思政課程🏂🏻、兩門碩士研究生思政課程和一門博士生思政課程進行了全覆蓋專項聽課。督導檢查顯示,本科思政課的總體優良率為96.97%,研究生思政課總體優良率為100%♘。
上學期🐻❄️,分別有133位督導完成本科生課堂聽課889人次,50位督導完成研究生課堂聽課135人次。督導組采用新的評價意見表,將“立德樹人🤷🏽♂️、教書育人”作為課堂教學質量督導評價的首要標準🧑🏽🎨,在被聽課檢查的889門本科生課程中💇🏻♂️🛌🏼,“立德樹人、教書育人”這一評價標準的優良率為97.98%👊🏼,居各分項項目之首。
記者了解到🛅,為進一步加強我校課堂教學的檢查監督,我校現已構建校院兩級教學質量督導工作體系🌅😷,努力創建“一流的高校教學質量保證體系”。在已組建的第五屆教學質量督導隊伍中,包括170名校級督導、270名院級督導。我校教學質量管理辦公室每學期將校級督導日常開展的課堂教學質量監控情況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分別形成本科生💃🏻、研究生《課堂教學檢查報告》👽,並在此基礎上推薦一批課堂教學有特色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