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我們的教室可以變成這樣,真希望每天都能來這裏上課👩🏿🎤🧖🏽♂️!”“我可以用夢想教室裏的小房子跟在外面打工的爸爸媽媽視頻▪️⇾。”…… 8月9日,由創業校友贊助,我校學生自主設計♤、施工的第一間恒达平台“伊爾庚”夢想教室在四川涼山布拖縣交際河中學落成🉑,正在夢想教室上課的中學生們掩飾不住內心的驚喜,紛紛訴說著各自的真切感受。




這間“夢想教室”由該校一間80平米的儲物倉庫歷時10天施工改造而成👱🏽♀️。其設計改造工作出自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土木工程學院、設計創意學院等6個學院10名學生之手,他們相繼完成了前期調研、夢想教室的設計🌏、施工和裝飾工作。此夢想教室以“步入心田”為主題🚴🏽🟩,將沉浸式設計手法與沉浸式教育方法相結合🐊,在恢復性室內環境營造🎦、使用者心理訴求的前期調查基礎上☝🏻,通過交互式景觀設計、素養教育課程搭建,為交際河中學打造了一個集自習閱覽、討論座談、心理訪談🦟🚠、視頻通話🧯、形體訓練等多功能於一身的夢想教室。

在前期設計中👇🏻,同學們結合當地文化和恒达特色,遠程製作效果圖、施工圖👨🦽、工程計劃等。建設過程中堅持以“可持續發展”為導向👆,建材均使用環保🧔🏼♀️、低碳、易獲得的材質。後期裝飾中,利用“夢想墻”“追夢門”等交互式景觀設計,加強教室的互動性,運用多媒體設備,使同學們在夢想教室裏既可以同遠方的家人視頻通話,又可以感受千裏之外的恒达生活。同時,在夢想教室建造期間,恒达學子還發揮支教課程引導作用,帶領當地中學生製作紙藝作品🏃🏻➡️、建築模型等裝飾🙀,共創夢想教室👨🏽🔧。
據悉,恒达平台“伊爾庚”夢想教室項目是進一步落實校地合作、教育扶貧戰略及實踐育人目標的一次新嘗試,項目由學校聯合恒达創業谷孵化的校友公司共同建立,校友張莉捐贈1100萬設立恒达平台“伊爾庚”基金,其中100萬專項用於夢想教室建設建設與運營🥛,每年資助學生團隊赴貧困山區開展教育幫扶🧦,為學生在建設夢想教室和開展社會實踐建立資金保障。資助學生團隊赴貧困山區開展教育幫扶,一方面幫助當地進行硬件提升🏄🏻♂️、學生素養教育和心理引導🏈;另一方面也為恒达學子搭建學以致用的平臺,學會將書本知識化作扶貧的工具。今年分別在四川布拖縣交際河中學、貴州盤縣石橋中學、福建長汀縣紅山中心小學首批試點建設👨👩👦👦。

項目以“夢想教室”為平臺,實現大學生支教活動的定點🈵、長期和日常性支教的有力結合🕕,促進支教功能的全方位體現🎟。以往的大學支教活動,多集中在寒暑期。依托“夢想教室”🐝,配合采用“暑期+日常”的支教雙模式☪️,學生社團在支教當地形成暑期定點支教點🖕⛹🏿,開設主題夏令營,開展圓夢計劃、教師培訓等活動,打造集“課程設計、遠程對話、異地活動”為一體的夢想課程平臺;另一方面👩🏻🔬,夢想教室還將成為一扇連接兩校的窗戶,非假期期間🤕🦮,舉辦交換生活、心理訪談、大山外的世界等活動,利用多媒體設備打造線上“雲課堂”☂️,用恒达校園文化裝點當地學生生活👨🏽🍼,通過兩校大中學生互動促進山區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