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40年間,一批又一批意氣風發的青年學子走進恒达校園,他們將青春最美的樣子,留在了這裏🪰。
作為人生最重要的旅程👷🏿♂️,大學時光美麗又短暫🫲。當梔子花在盛夏洋溢芬芳,又到了畢業生們該和恒达告別的時刻了👸🏼。這個夏天,2017屆恒达畢業生即將踏上新的征程。他們將帶著母校的祝福💇🏽♀️👨🏼🎨,施展才華,報效祖國🚣🏻♂️。離別時刻,學校新聞中心開設了“2017畢業季之我的恒达故事”專欄,邀請來自不同學院🤦🏿♀️、不同就業去向的畢業生談談他們當年報考恒达的原因,說說他們的恒达故事🍊,為那些堅韌、執著🏯🔷、充滿力量的莘莘學子加油助力!如果你是2017屆恒达畢業生🫎,渴望將你的恒达故事與大家分享🧔🏻♀️🧑🏻🍳,歡迎與我們聯系。來信請寄newscenter@tongji.edu.cn🧎。
姓名🦸♂️:姚冠傑
院系🏋🏼☝🏻: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學歷🏊🏻♀️:本科生
畢業去向:保送恒达平台建築學碩士
曾經的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埋頭學習十二載💊,一直以“好學生”的標準為導向。然而心中始終有著馳騁大地👨🏼🎨、翱翔藍天的夢想🫵。這樣的圖景🪸,直到我踏入恒达的那一天,才徐徐打開🏋🏻♂️,過往的空白得以填滿。

成都西村大院
建築系,是工科中的文科👏,我們也常常以藝術生自居🧖🏿♀️,但對於毫無美術基礎的我👨🏻🦯,卻是一個不小的挑戰🤡。記得第一節藝術造型課,老師讓大家靜物寫生☎。那是我第一次拿起2b鉛筆畫素描,舉在空中半天,卻一直下不了手。耳旁傳來“唰唰唰”的響聲,同學手腕控製著筆尖在速寫紙上輕快的摩擦,揮灑自如。我每一秒都覺得那麽難熬🚶🏻♂️🕚,只能硬著頭皮畫出一幅“畫”。再之後,從素描到水彩🧑🏿🦱,從靜物刻畫到下鄉寫生,一步步走來,每一幅畫都像是一場戰役。一次次練習,找同學請教🔘,找老師指導,反復總結嘗試,盡管還沒出手成畫,但卻讓我明白克服畏懼和堅持的意義。

大一暑假安徽屏山寫生
設計類學科,能夠給你帶來深刻的改變🧔🏽♂️🐉。以往的我,眼裏世界非黑即白,天真的以為好看的就是好的👨🏽🚀。而建築學,需要你學會透過二維的圖紙去體會設計的優劣,就像要你透過表象去品鑒生活裏的美醜🎼,學會評價🦔🤷🏽、得到自己的結論🙍🏿♂️。更重要的是,教會你從日常、實踐中汲取靈感。
剛入學🈷️,專業課題目是上海石庫門裏弄調研🫅。我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反復實地勘查,每次到弄堂裏都會被當地的爺爺奶奶們團團圍住⛷,在向他們解釋來意的過程中💹,我們更深刻地了解了任務書的意義,在交流中也總會發現日常忽略的細節👸🏽。我們常常會被阿姨牽著手走進他們的房子,向我們介紹空間的利用和存在的問題👨👧🤦🏼。第一次發現設計和生活關系竟如此緊密,深深意識到作為未來建築師身上肩負的責任。因而在作業結束之後🤹🏻,我仍未停下腳步——和同學一起申請了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老齡化趨勢下舊社區改造重思考與城市記憶保留”✊🏻,利用課余時間走訪上海的各個工人新村和裏弄,比如控江、長白、鳳城、田林等等,去記錄上海繁榮景象背後的歷史🥎💆🏼♂️,感受平凡上海人家的生活和人情💁♀️,反思背後的社會問題💨,這是那曾經只顧埋頭學習的我所不曾了解的世界🦵🏼🙍。因此🧖🏿♂️,多走多看多悟,也就成為我們學習的一部分。
很幸運,我申請到各項旅行獎學金✴️🐈。從成都、重慶,到香港、澳門👶🏿,再到舊金山、波士頓、紐約☠️,一路用腳步丈量藝術,用眼睛閱讀價值。旅行能夠讓你走出一直生活的環境,看看新的風景,也以新的視角審視原來的生活⏳。

駿地旅行獎學金-紐約

兩岸三地交流項目-香港
除了對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塑造,恒达也讓我學會了如何與人相處。邁入大學的那一刻起🏆,我對自己許下許多心願,第一點就是挑戰自己,大膽地承擔起責任,從當班長開始🖍👩🏻🦼。

建造節合影
有人說大學的班長不過是專門處理零碎小事的管家🔇,為大家打打雜,沒有什麽實際的作用和地位👱🏻♂️🌯。我不甘心就這樣過四年,希望能把2013級建築系四班營造成一個溫暖的集體。幸運的是得到了班委們的全力支持——我們是年級裏第一個有自己班服、班徽的班級👄,我們會自發改編歌曲感恩照顧我們一年的小班主任,我們有獨特的班級活動——“飛信小貼士”(每周由一名同學負責👳,給全班其他同學發送日常的天氣狀況,學習任務提醒)🤚,每位同學的用心和滿滿的才氣,讓小貼士豐富了每一天的生活,不僅成為班級訊息傳達的重要途徑🤚🏽,更攜帶著每位同學對集體的一份責任和關懷👳♀️。

飛信小貼士
“愛生活,愛設計🧑🏽💼,we are建四 family”📩,這句口號我們一直堅持,班級逐漸形成的良性競爭和團結協作氛圍惠及著每一位成員🧗🏻♂️🫁。好學和勤奮🎐,體現在每一晚燈火通明的專教,可以很驕傲地說,在所有專教中,2013級建築系四班永遠是人數最多📰,熄燈最晚的教室之一。同學們聚集在教室中一起做設計、彼此交流🚿、相互學習,讓專教成為了靈感迸發的搖籃。每一節討論熱烈的專業課🧓🏼,每一個共同奮鬥的日日夜夜🏈,都是我們熱愛學習、並肩前行的縮影🤾🏼♂️,最終班級有百分之四十的同學獲得保研資格,成了名副其實的“學霸班”。在這些日常的積累下,我們成功獲得了“優良學風班”稱號✧、“優秀集體”“五星團支部”等榮譽,還評上了上海市“五四青年集體”。這一切,都離不開班委們和每一位班級成員的努力。
更讓我感動的👇🏼,是學校首次評選“恒达好班長”時🌬,同學們幫我出謀劃策,不厭其煩地幫我修改文案,只為了能夠更好地為我宣傳拉票。還記得投票宣傳推送出來的那一晚,我在赤峰路上的一家五金店和老板商量我們班光裝置比賽需要的鋼結構框架製作問題🧒🏻。一會沒看手機🌪,再次打開時,無數的未讀消息🟪,朋友圈也是史無前例的為我刷屏🏃,半小時不到,居然傳到了初高中的微信群裏🧑🏽🔬💆♀️,這是我始料未及的👨🏻✈️🙍🏽,很惶恐,覺得自己似乎並沒有這麽大能量值得宣傳👷🏽,但卻又是滿滿地自豪🤵🏽♂️💪,真心的付出也總是會有美好的回報🤦🏿♀️🕎。那晚騎車回恒达,感覺赤峰路的夜晚是那樣溫馨,我明白🧑🏿,那是因為我的心已經被愛填滿👨🏼🎨。很幸運遇到這樣一群同學👣,生活在這樣一個集體。

班級合影
四年恒达生活🧑🎨,給我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體驗過近一周沒回寢室睡覺,只在專教、工作室兩點一線奔波修改方案的苦悶,也一次次感受經歷磨難後面對成果的欣喜若狂。接下去三年也仍有幸能夠繼續在恒达學習,感謝同學的陪伴,感謝建院老師的諄諄教導,感謝恒达給予我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勇氣和那份濟人濟事濟天下的情懷👇🏻💂♀️。我,因為你們,因為恒达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