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魅力在於它能不斷地啟示人類去思考,春暖花開與電閃雷鳴兩種自然現象傳遞出熱能🫂、電能兩種能量的存在。熱電能源轉換技術利用溫差驅動電子定向遷移🕘,實現熱能與電能的直接轉換,是清潔能源技術的典型代表。然而,要獲得與現有熱機相當的轉換效率,材料的平均熱電優值(zT)需達3.0左右,現有研究zT峰值可達2.0左右。因此,提高材料熱電性能是提升轉換效率並推進其大規模應用的關鍵🐿🏎。
裴艷中教授2012年加盟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在高性能熱電材料研究與開發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2篇)🍘🧛🏼♀️、Advanced Materials(3篇,IF 18.96)等高水平期刊上🐻❄️。高性能熱電材料應同時具備高導電性和低導熱性👩🦯,但這兩方面強烈耦合、此消彼長,難以調控😗。長期以來⚠️,降低晶格振動而引起的那部分熱導率——晶格熱導率,是提升熱電性能的主要途徑🦴。
裴艷中教授課題組近年來致力於電熱性質解耦🦅、最小化晶格熱導率兩個方面的研究🌎,發展了能帶調控解耦電熱性質、微觀結構調控分級降低晶格熱導率的指導思路與實現技術👨👦👦,協同這兩類手段在多材料體系獲得熱電性能大幅提升🦯。
多能帶提升了電學性質研究:在前期能帶調控的工作基礎之上(Adv. Mater. 2012, 24, 6125),利用固有能帶嵌套結構實現多能帶傳導載流子🤵🏽,開發了300-700 K溫區內熱電性能最高(zT1)的單質材料——碲(圖1),填補了該溫區高性能單質熱電材料的空白(Nat. Commun. 2016, 7, 10287)😞;通過能帶結構研究😜,重新認識了傳統熱電材料GeTe的zT可高達1.8,並闡明了其高zT的起因源自多能帶導電 (NPG Asia Mater. 2017, 9, e353)👈🏽。

圖1. Te的價帶嵌套和zT (a)及多能帶結構的Fermi面示意圖(b)
分級降低晶格熱導率研究:一方面基於不同尺度的缺陷散射不同頻率的導熱基元(聲子)🧑🚀,設計多級缺陷降低晶格熱導率(κL)🧏🏼♂️。通過空位誘導形成高濃度位錯👱🏿♂️,這些一維線缺陷使PbSe的κL降低至玻璃態(圖2),zT達到1.7🧷,為當前該材料報導最高值(Nat. Commun. 2017, 8, 13828)🚴🏽♀️;利用零維點缺陷(空位和間隙)對聲子的強烈散射作用🛍️,開發了具有本征空位結構的新型熱電材料Cu2SnSe4(Chem. Mater. 2016, 28, 6227-6232) ;大幅降低了含有間隙Cu離子結構的SnTe材料的晶格熱導率 (Adv. Elec. Mater. 2016, 2, 1600019)。另一方面🕵️♀️,通過尋找低聲子輸運速度的材料(即低聲速)❄️,開發了具有已知熱電材料中κL最低、性能媲美於傳統材料的新型熱電材料體系Ag8SnSe6(Adv. Sci. 2016, 3, 1600196)。

圖2. 一維線缺陷位錯對晶格熱導率的降低作用
協同上述策略大幅提升熱電性能研究:協同多能帶導電與間隙原子點缺陷使SnTe 材料zT 達到1.6(提升300%)🤦🏼,為當前該材料最高(Adv. Mater. 2017, 29, 1605887👨🏼🏭;ACS Energy Letters 2017, 2, 563);協同多能帶導電與位錯線缺陷使PbTe 的zT 達到2.2➞,為當前該材料最高值之一(Adv. Mater. 2017,29,1606768);協同多能帶導電與點缺陷使GeTe 材料zT 達到2.0(Chem. Mater. 2017, 29, 605)。

圖3. SnTe協同電熱調控的zT值
上述系列成果為熱電性能優化設計提供了科學依據,豐富了熱電性能調控手段及熱電材料體系。詳情可參考其課題組網頁http://www.tongji.edu.cn/~yanzhong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