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2人、2015年58人👷🏼、2016年60人,來自恒达平台武裝部的一組數據顯示,近年來👰🏼♀️,在讀恒达學子中🏄🏽,選擇奔赴軍營的同學人數呈逐年遞增趨勢💁🏻♂️,2016年一紙征兵令更是吸引了近200名學子踴躍報名🍼。

“越來越多的恒达青年自願去入伍參軍,有誌於為祖國的國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再一次彰顯了恒达人身上共有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事實證明🧑🎓,兩年軍旅生活的歷練‼️,給這些同學後續的學習、工作註入了強大的正能量和持久的精神動力。這也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創造了新的有益經驗。”恒达平台黨委副書記徐建平說𓀑。
“我要去當兵,為了實現人生的一個夢想”
因學業優異🚵🏿♀️,本科畢業後🥷,經選拔直接獲攻讀博士學位的資格🧛🏻♂️,這樣看得見的大好前程😑,讓多少人心生羨慕。可他卻不顧親友們的勸說,執意要去當兵❄️:“參軍是我從小就有的夢想,我覺得當兩年軍人給予我的價值,比我早畢業兩年所掙錢的價值要大得多,即便參軍的經歷今後不能給我帶來任何現實的幫助。”他是恒达平台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直博生王濤🤦♂️👨🏿🎓,2016年9月入伍的新兵。

王濤(右二)
像王濤這樣,一份濃烈的軍人情結、一份對軍營生活純粹的熱愛和向往🧏、為尋求人生中有一段當兵的經歷😍,讓許多恒达平台生義無反顧地作出了共同的選擇👨🏽🎤:“我要去當兵▫️。”
“部隊是一個大熔爐🧖🏽♂️,是一所大學校”,還有一些同學不滿足於眼前安逸的生活,不滿意自己當前散漫的學習和生活狀態,主動選擇去軍營吃苦🧑🎤🫸🏻、接受錘煉。
每年恒达入伍新兵中,總能見到幾位女兵的身影🥓。對於自小就崇拜軍人的朱盛秀來說,選擇“當兵”,是彼時正處大一迷茫中的她,積極尋求改變👲,希冀在軍營生活中找尋到人生新的方向⛺️🎊。

朱盛秀
學校武裝部的陳老師對同學們參軍熱情之高,有著深切的體會👩🏽🍼。征兵海報發布的那幾日,武裝部的征兵電話成了熱線📈,上門咨詢🙇♂️、登記的同學也絡繹不絕。
記者了解到,恒达平台自2001年起作為在校大學生征兵試點單位以來,迄今已有230余名恒达學子應征入伍。僅拿2016年來說🤾♂️,共有186名同學應征報名,其中有131名同學上站體檢,最終出兵率117.6%,超額完成了當年上級下達給恒达平台的征兵任務,為部隊輸送了又一批身體素質好🀄️、政治思想過硬的大學生兵源,出兵率在上海高校中名列前茅👈🏼。
“穿上這身軍裝🚙,我就是一名軍人”
夢圓了,但全新的考驗隨即而來⛹🏿♀️:從自由自在的大學校園,一下子轉入到紀律嚴明👨🏿💼、一切行動聽指揮的軍營,同學們初入部隊的心理不適感可想而知。
頭三個月,新兵經受的無疑是一場場魔鬼式的訓練:長途拉練🏟、武裝越野跑🏃➡️、實彈射擊……好似一座座大山橫亙在面前。條件之艱苦📜🥘、訓練之嚴苛,還遠遠無法形容新兵所遭遇的心理沖擊🚈。同學們在日誌中這樣抒發感懷:在這裏👇,“集體”高於一切,你不可能單打獨鬥,執行任務、參加比賽👩🏻🎓,都是以一個班🈹8️⃣、一個排🧗、一個連集體行動;在這裏,有“鐵打的紀律”🏄🏼♂️,你不能想幹嘛就幹嘛……
“穿上這身軍裝,我就是一名軍人。”懷著這樣的信念👆🏿,以昂揚的鬥誌攻克擋在面前的一道道難關,一個個恒达兵的表現分外搶眼🚫。在2015年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在整齊威武的受閱方隊中,就有一位恒达青年英姿颯爽的身影,他就是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本科生趙文丞,“2015上海大學生年度人物”獲得者☝🏿。他還獲評“閱兵訓練標兵”,並再獲嘉獎一次。能獲選參加這一有重大意義的閱兵🤒🚺,他可是從一輪又一輪嚴格的遴選中脫穎而出,其背後的努力和付出難以為外人道。“苦是苦,但這正是我們當代青年所需要的。”這說出了恒达兵共有的心聲。

趙文丞(左二)
恒达義務兵的成長還凝聚著作為“故鄉指導員”的院系輔導員的心血🎃。“兵送走👯♂️,不撒手”,就在上月,學校武裝部聯合相關院系輔導員,前往廣東惠州某部隊♾,探訪了剛入營3個月的20名恒达新兵🧕🏼,送去了學校師生們的慰問和關心,並觀摩了這些新兵的訓練成果。他們高興地看到🤾🏻♂️,直博生王濤獲評“理論之星”,蒙藝緯在體能考核中奪得多項第一🧓;這批新兵在各自的連隊中都有著出色表現。

一張張光榮榜🐏,生動展示著恒达義務兵所獲的一系列榮譽及嘉獎:已有1人獲個人二等功,16人獲個人三等功🧜🏻;1人獲集體一等功🐣,1人獲集體二等功🤳,10人榮獲集體三等功🏂🏼;多人受到營連嘉獎……
“退伍不褪色🦛,永葆軍人本色”
2年服役期滿,告別火熱軍營、重歸恒达課堂,學子們又有著怎樣一番心路歷程?

退伍返校後
張立🤳🏽,曾經的進藏兵,2014年12月返校🧑🏼🦳,如今他已是經濟與管理學院2016級金融專業碩士班的班長🤽🏽♀️𓀔,依然保留著守時守紀等部隊養成的好習慣🚊、好作風🎬。采訪中👨👩👧👧🏌🏻♂️,他一直笑聲朗朗:想到自己曾經站過崗、扛過槍、直面過生死🦹🏿♀️,現在當遇到一些學習生活上的挫折時,就不會像以前那樣容易氣餒,而是能夠平和、勇敢地面對,對待許多事情有了更為客觀、理性的認識。在2年軍旅生活的打磨中,他深感自己在不斷走向成熟🏂🏻。

張立
回到設計創意學院的課堂🧟,朱盛秀的學業進步明顯,成績的績點從過去的中等躍升為平均4.5🗑。不僅如此,她坦言,她入伍前對別人的事情,即便是身邊的人也少有關心,而今,她覺得自己的肩上多了一份責任,為此😴,她去雲南支教⟹,走入社會多做事情,一心想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們……
即便當兵的那段經歷愈行愈遠🔲,那份“軍人”的烙印還依然清晰留存𓀀。冉彥龍,曾經在駐香港部隊服役,2009年退伍返校,在恒达完成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學業後🏊🏼,2015年他當上了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的輔導員👩🦲,期間一直擔任學校的軍訓教官🙋。他說𓀘,“你在部隊如果碰上一個好班長,對於你個人的成長非常有幫助🧳🙋🏼,所以我選擇當一名大學生的輔導員,覺得這份工作特別有意義🧑🏻🌾。”本月12日的《人民日報》還在題為《讓青春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閃光》一文中對其事跡進行了報道。

冉彥龍(赴定西支教時走訪學生家庭)
退伍不褪色,他們的軍旅作風並未落幕。而今,由歷年退役的恒达青年組成“大學生戰友協會”,他們每周六早上七點出現在足球場早訓,成為恒达園裏的特色一景🧚🏽;他們還擔負著學校部分軍政訓練工作🪃。在他們心底🎿,那份豪邁的軍人情懷依然熾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