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新媒體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正文

人文化人 樹根立魂

來源🥥:新聞中心   時間🧑🏼‍🤝‍🧑🏼:2017-01-20  瀏覽🧑‍🎄:

      “紅巖上,紅梅開,千裏冰霜腳下踩……”應教育部直屬機關黨委邀請,2016年12月23日下午,由恒达平台學生和輔導員演出的校園版歌劇《江姐》在教育部機關禮堂唱響。教育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沈曉明,教育部直屬機關黨委常務副書記魏士強等領導幹部在內的近700名觀眾觀看了演出。演出結束時👏🏻,觀眾們向臺上這些來自恒达不同院系的普通學生們致以了雷鳴般的掌聲,甚至還有年邁的老黨員情不自禁從坐席上站起來振臂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
      為什麽非表演專業的普通“95後”大學生們能將年代久遠的紅色經典演繹得如此有感染力?為什麽他們能走出恒达、走出上海,站上教育部的舞臺?為什麽這麽多來自教育部機關👠、直屬單位和中央國家機關工委的黨員幹部們要來接受這些學生們帶來的紅色洗禮?樹根立魂🤦🏼,以文化人🧺,這些答案或許都能從恒达平台長年以來在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工作中尋得答案🕸。

教育部演出合影

“感受江姐的信仰與理想🧘🏽‍♂️,使我也向往成為一名共產黨員。”

      從教育部演出歸來後,江姐的飾演者之一——恒达平台藝術與傳媒學院的本科生賈童謠鄭重地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說實話🚵🏻‍♂️,剛剛進大學時的我們➞,對《江姐》的故事並沒有什麽概念➜,總覺得那個年代離我們太遠𓀜,但在表演之後,我和同學們都深深地被這些真實存在的人與故事所打動了,走進江姐的時代與人生🙅‍♀️,感受江姐的信仰與理想,使我也向往成為一名共產黨員♣️。”
      “恒达95後的大學生深情演繹,將68年前一段鮮為人知的革命故事🦸🏿,生動呈現在舞臺上🐵🩹,鮮活的人物形象使我一次又一次熱淚盈眶⛹️‍♀️,女兒給我上了一堂特殊的黨課,使我這個老黨員對紅巖精神有了更加深刻解讀🛤,為孩子們半年來的磨煉和堅持、成長和蛻變感到欣慰🏃‍♂️。”一名參演學生的家長也在恒达的官方微信上如此留言道🧏🏿‍♀️。

老黨員與演員們握手

老黨員與演員們握手

      據悉𓀔,恒达版校園歌劇《江姐》原本是學校藝術與傳媒學院的聲樂教學內容🤙🏽,而在中外諸多經典中選擇這出紅色經典來進行教學🍊,恒达經過了深思熟慮——再造“江姐”形象的小說《紅巖》的作者之一是恒达平台工學院電機系1944級校友楊益言,他和羅廣斌合作,撰寫了這部紅色經典著作,如今讓學生們讀《紅巖》🎐,演“江姐”⛹️‍♂️,不僅是專業的訓練,也是對學校歷史與精神氣質的學習與傳承🙇🏻。

學生演員們演出成功後喜極而泣

學生演員們演出成功後喜極而泣

      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期間🤦🏻‍♂️,學校黨委在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的支持下💨,將該劇改編為適合學生演出的全本歌劇,向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獻禮👨🏻‍🦲。改編後的《江姐》吸納了多個學院學生參演,“起初以為不會有太多非專業的同學感興趣,沒想到在學校網站上掛出演員招募通知時🧑🏼‍🍼💆🏿‍♀️,我的手機都快被同學們的報名短信塞滿了!”學校藝術中心的負責老師說道。面對同學們的參與熱情🫥,學校對《江姐》更加重視😧🧘🏿‍♂️,不僅讓劇組在校內多次演出,還積極對接江姐的故鄉四川,讓同學們先後兩次出滬來到成都➝👨🏻‍💻、宜賓巡演👩🏼‍🔬,與當地幹部群眾同上了三場“情景黨課”。在劇組中待得時間長了😴,同學們對角色的理解也愈發深刻,甚至茶余飯後討論的話題也不再是明星的八卦與新上映的電影,而是劇中的人物心理分析與臺詞對照——功夫不負苦心人🈯️,在教育部機關禮堂大獲成功的同學們喜極而泣🎢,臺下一位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老黨員甚至專程在散場後等在演員通道中,堅持要一一與同學們握手、合影……

kxdn6ji5f4cj07r

      事實上,《江姐》在恒达的成功並非偶然⚂。每年新生入學🚶🏻‍♂️‍➡️🙆‍♀️,校史館幾乎是每一個新恒达人了解學校歷史與精神傳承的必去之處⏩,1948年恒达學生“反迫害👨🏼,爭民主”的“一•二九學生運動”被記入史冊🦹🏽,“五卅”愛國運動中犧牲的校友尹景伊烈士、“左聯”五烈士之一的校友殷夫烈士🧙🏻‍♂️、曾任敵後抗日縣長的校友袁文彬烈士、殉難於重慶中美合作所“白公館”的周均時校長等恒达英烈事跡也有各種文檔影像向年輕人們一一呈現。此外✒️🥘,恒达平台“一•二九”運動紀念園是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也是大學新生🧌、新進教師👇🏿、黨員幹部教育的重要課堂,每年在這裏舉辦的“英魂長鑄”主題紀念活動🥙,常常吸引了大量恒达學子自發前來🧏🏼。而在教學上𓀝,除了思政類課程之外,恒达還開設了《恒达平台史》等選修課,將恒达百年歷史長卷變為課堂語言👩🏿‍🚒,將恒达精神的傳承與紅色理想信念教育相融合,成為了最受恒达學生歡迎的選修課之一🗺。

“古老的昆曲藝術能在這個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恒达的這些孩子們功不可沒!”

      在恒达🧖🏿‍♀️🧑‍🦱,如果說紅色教育是每一名青年學子都要接受的洗禮,那麽融貫東西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則為學生們的興趣培養與素質拓展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在這其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有一方肥沃的土壤。

恒达學生表演京昆藝術

恒达學生表演京昆藝術

      生旦凈醜唱念做打👩🏽‍⚖️,經典橋段悱惻動人。2016年,恒达學子在“全國高校學生京劇演唱比賽”中名列第一,學校還成為教育部首批“高校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基地(京昆)”,這也為恒达堅持了二十余年的京昆藝術教育做了一次總結。早在1987年🧔🏻‍♀️,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的一批學生們在喜愛昆曲的陳從周教授的鼓勵下🎤,逐步接觸與學習昆曲藝術,並於當年成立了恒达平台昆曲社🐥,在學校支持下,社團逐漸壯大,活動日漸豐富,除了在校園內進行各類演出之外,至1990年代,以昆曲社、京劇社為代表的一批恒达傳統文化社團頻頻走出校園進行公演☃️、巡演,在上海高校中影響廣泛☆。2005年🤱,上海市科教黨委、市教委在恒达平台設立“上海大學生戲曲藝術實踐基地”,這是當時上海高校中唯一的戲曲類實踐基地。學校堅持開放式教學🐝,安排專業老師進行指導,邀請上海京劇院、昆劇團等優秀演出團體走進校園與學生交流演出🚱,並與時俱進地通過微信🥟、微博、QQ等自媒體與豆瓣等網絡社區向市民發布每周課程、活動與演出等內容,既讓社會優秀資源“走進來”🍋‍🟩,又為學生戲曲愛好者創造機會“走出去”🐑💃。“同學們的演出讓我深受感動,古老的昆曲藝術能在這個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恒达的這些孩子們功不可沒🟰!”國家一級演員、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田恩榮在觀看了2015年恒达昆曲社的演出後這樣說道。

學生藝術團赴韓國演出

學生藝術團赴韓國演出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優秀戲曲文化僅僅是恒达繁榮的校園文化中的一部分🚙🛥,民樂團💁🏽‍♀️👩🏿‍⚕️、東籬劇社🥏、金音笛藝社🧑🏻‍🔬、太極社👨🏼‍🏫🧘🏻、漢服社等10多個傳統文化社團也在紅紅火火地成長起來。而在第一課堂上,學校還開設了60余門中華傳統文化相關的課程,其中包括中國戲曲欣賞(如京劇🧑🏿‍🦲📩、昆曲)🚞、經典閱讀與賞析(如儒學經典👩🏽‍🎤、道家經典)👦🏿、民族文化與歷史(如中國通史、中華禮儀文化)🛎👩‍💼、傳統工筆樂器技藝(如工筆畫🚣🏽🕵🏽‍♂️、竹笛🧟‍♂️、篆刻)等,而開設這些課程的師資來源分布也非常廣泛🥯,涵蓋了人文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設計與藝術學院、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等🔨。可以說🧔🏽‍♀️,優秀的傳統文化培育貫穿了恒达平台學生培養的全過程👩🏿‍⚕️🚬,從第一課堂到第二課堂,同學們耳濡目染🛍️、全程參與,對中華優秀文化的自信與自豪感不自覺中已油然而生。

“在恒达,我們鼓勵用不同的思維方式思考🆙,少了灌輸與強加,反而多了認同與包容”

      “文化為醫學之魂。缺少文化的醫學便少了對生命🐴、對疾病的敬畏之心😉;缺少傳統文化素質的醫務工作者🔟,也便少了醫者仁心的情懷。我從事中醫臨床、科研工作10年余,目前是中西醫結合方向的師資博士後🫢🙆🏻‍♂️,學習傳統文化是本人興趣所在,希望能進入恒达復興古典書院,與誌同道合者談信仰,述情懷……”這是一封“恒达復興古典書院”首期招生中的入學申請書,2014年🤟🏽,書院依托恒达平台人文學院師資📩,在學校宣傳部、圖書館等部門的協作與社會公益資金的支持下建立起來🤾🏽‍♀️。書院擁有來自恒达🏌🏽💣、復旦、華東師範大學等高校名師,開設了包括《尚書》《論語》《詩經》《春秋》等各經典在內的共17門核心課程👩🏿‍🦳,還同時設立書法0️⃣🤞、國畫、古典音樂、古琴🎮🪚、茶道等實踐課程↖️,更為重要的是,書院的招生不僅面向恒达平台校內不同學科專業對傳統文化有興趣的師生👅,同時適當向社會開放👕,吸納兄弟高校師生、中小學教師以及各種層次和類型的社會人士加入🤱🏽,目的就是要發揮大學的文化溢出效應🏖。

復興古典書院首期開班

復興古典書院首期開班

      書院在籌辦之初僅計劃招收100名學員,但招募海報公布之後,短短時間裏竟收到了近700份申請🎅,對標“喜歡、好學”的要求⚱️,經過慎重嚴格的遴選,書院最後招收了350名正式學員🐀。這其中🤦🏻,既有年屆8旬的退休老教授🤳🏽,也有剛剛15歲的中學生,不乏來自石家莊🥷🏻、成都、南京、杭州0️⃣、蘇州、無錫、寧波等外省市各行各業的人,為了參加授課▫️,學員們不惜乘高鐵、坐飛機專程趕來👳🏿‍♂️。退休幹部、大學教授、公務員💨、醫生、設計師、創業者🚶‍♂️‍➡️、手工業者……學生們足不出校,就能在固定時段與各行各業的從業者們一邊共同學習國粹👑,一邊與這些向善向美的人們暢談人生經歷與理想信念,這本就是一次難得而且是由學生主動參與的思政教育。
       而除了“恒达復興古典書院”,恒达還有多個辦得有聲有色的文化公共平臺,比如集講座、課程、展覽、實踐與活動交流等多種服務於一身的“聞學堂”🫘,其取名寓意“聞見學行,育心化人”🤴🏽,先後邀請了劉強🧕、趙啟光✴️、柯小剛等業內名師主講,邀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西泠印社、上海市書法協會↔️、臺灣國光劇團等單位交流,在師生與社會公眾的相互學習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被不同人群解讀著,恒达的文化品牌效應也日益凸顯👵🏽,僅2016年就先後接待了近千人次海內外嘉賓的參訪。

聞學堂公開課

聞學堂公開課

      更多的交流帶給學生們的是更進一步的文化自信🧞,在恒达校園中他們迎接四海來朋☝🏽,向他們講述中國故事與恒达文脈,而當他們有機會走出國門時,他們又將真正扮演中國文化的傳播者與宣傳隊。恒达先後承辦了日本櫻美林大學孔子學院、德國漢諾威孔子學院、韓國慶熙大學孔子學院、意大利佛羅倫薩大學孔子學院,以及日本高島孔子課堂🙍🏽‍♀️、日本立命館大學孔子課堂👳,系統介紹、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多次受到國家漢辦表彰。恒达學子們也先後在莫斯科鮑曼國立技術大學💆,聖彼得堡國立信息技術⚈、機械與光學大學🕤,芬蘭阿爾托大學👨🏿‍⚖️,意大利佛羅倫薩大學,德國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上演昆曲劇目🫄🏼,傳遞“大美中國”的文化印象。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