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又是一年畢業季📟。2016屆恒达畢業生即將肩負母校重托🚐,心懷天下,逐夢世界,砥礪前行🏋🏻♂️。回望母校,難說再見📨:師恩難忘👇,同窗情誼難舍🫙,見證青蔥歲月的草木難以招手作別……學校新聞中心開設了“2016畢業季之我的恒达故事”欄目,特邀數位來自不同學院、不同就業去向的畢業生寫下他們的恒达故事,以期與在校學子😹、有誌於來恒达求學的莘莘學子引起情感共鳴,待他日他們能夠寫下更加精彩的恒达故事、人生故事。如果你是2016屆恒达畢業生♞,渴望將你的恒达故事與所有恒达人分享,也請與我們聯系。
人物小傳
姓名:陳建濱
院系: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城市規劃專業
學歷🔬:碩士生
就業單位:成都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入學篇
三年前的初秋👩🔬,陽光正好,我手拉行李箱🫱🏼,懷揣本科雙證,來到恒达平台綜合樓報到。一卡通的激活,我獲得了恒达的通行證,正式成為了恒达平台的一員,殊不知研究生三年時光的沙漏也悄然流逝。開學總是忙碌而新鮮的,開學典禮、領導致辭、班級小會🐦、支部生活接踵而至🥺,具體內容雖已模糊,但與大多同學的照面也讓本來陌生的面孔逐漸變得熟悉。培養計劃、選課試聽、學術講座也紛至沓來𓀝😇,良好的學習資源使我覺得能將自己未來三年青春付諸此地實屬有幸🏩。
學生會組織的新生遊校園活動,讓恒达平台各處美麗的畫卷逐漸在我眼前展開,於是我便被她吸引而沉醉其中🏂🏽。學院組織的新生交流會,師兄師姐的侃侃而談至今歷歷在目,他們的經驗之談使我迅速適應了全新的環境。隨著各種生活用品的添置,空調的安裝🌲,自行車的購買,我的學習生活已漸漸步入正軌♊️。
學習的過程一直是簡單而充實的🙋🏿♂️,上課、講座🎯、作業一直是學習上的主旋律🤦🏼,研究生的課程數量比較適中,但課後的學習也至關重要。恒达跨學院課程的設置使我有機會能和其他學院的同學一起合作👭🏻🧓🏽。還記得2013年冬我和設計創意學院的小夥伴一起完成“城市閱讀”的課程作業💁🏻♂️,我們共同到虹鎮老街調研、采訪、問卷✸、拍攝,有時我們微光而發,有時我們載月而歸🤗,雖身體疲憊🏈,卻心生愜意🌉。大家一起完成任務的感覺總是很美好的🛌🏽,學習的同時也促進了我們思維的碰撞,同時也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活動篇
課余活動始終是校園生活濃墨重彩的一筆👩🏻🎓。印象中我們的第一次聚會是全體規劃系同學到“紅辣椒”餐廳聚餐,雖與很多同學素未謀面,但分地域的自我介紹使大家很快找到了老鄉,氣氛也逐漸活躍起來,我們雖來自五湖四海,但將有緣一起度過三年時光⛴👩👩👧,何不快哉!
緊張的學習生活總需要放松的閑暇時光與之平衡,因此學院也開展了豐富多次的課余活動促進各專業同學之間的交流。印象最深的還要屬“趣味運動會”⏳,還記得為了要跳好長繩,我們整隊的同學們通過不斷勤加練習,默契程度得到很大提高🧑🏽🎄,一舉奪得長繩比賽冠軍。霎時間🖐🏽,頓覺這揮舞的長繩仿佛一條不斷的紐帶,將大家緊密聯系在了一起👨🍼。
課余生活的主體當然還是同學們自行組織的各類活動,內容豐富⏸,品種多樣,任君挑選💚。有的是以遊戲娛樂為主👨🏿🦲👸🏻,“狼人三國,聚眾搏殺”,有的是以唱歌舞蹈為主,“天下霸唱🔃🚇,奪命獅吼”🐰,有的是以野外競技為主,“真人彩蛋,卡丁齊驅”🤸🏽,有的是以郊遊踏春為主,“煙雨流鶯,絮柳霓裳”。作為梯隊班長的我🙋🏽♀️,也曾組織過一次“美食DIY”的活動🧑🏿🔬,我借用了恒达創業谷的公共廚房,準備了炊具和各種食材🚅,邀請了很多同學來一起製作美食,期間輔以小遊戲助興🤾♀️,以夾了奶油或芥末的餅幹施以獎勵或懲罰,在大家歡聲笑語的伴隨中,大廚們也將各種美食端上桌來🦢,勞動的果實大家一起分享,悠哉遊哉。如今的回想又讓我重溫那些快樂的瞬間,夢回般的旋律,流水般的記憶,剩下只有留戀。
遊學篇
上海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恒达也是一個十分國際化的大學,在這裏隨時能見到西方的面孔👳🏿♀️,國際訪學、會議、座談、演講更是數不勝數🤛🏿🥥。有幸借助恒达平台的平臺,我也有幾次出國遊學的經歷,也出去看了看這偌大的世界。
還記得🐺,為了會議摘要,我挑燈夜戰🏋🏻,廢寢忘食🕵️♀️,不忘尋求外國人的幫助,最後終於能有機會去參加歐洲規劃院校聯合會的年會,並作口頭宣講。在國際會議上,能認識來自全球院校的權威教授,能結實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能知曉最新前沿的研究領域😨,能領略本土最真的文化魅力,特別是為期一天的荷蘭代爾夫特大學訪學,我深深領略了它作為世界頂尖建築院校的英姿,與各國人士的交流也使我大大開闊了眼界👨🏿🦱。
還記得🤾🏿♀️,我通過院內選拔,有機會到德國魏瑪包豪斯大學參加暑期學校學習。同樣地😮,在那裏🤴🏼,有文化的交融,有思想的碰撞,還有大家不滅的熱情🎹。俄國老師爽朗的笑聲,埃及小哥流利的英語🧓🏿,德國老師準備的香腸,中方學生烹製的菜肴,再一次勾起我對這次暑期學校滿滿的回憶。
還記得,經過十二小時的飛行,我來到法國凡爾賽國家高等建築學院,開始了一年的雙學位交流🧑🏻🦽。初到法國的無助被法國師生的熱情所沖淡,我們很快適應了異國的生活方式。學校的課程較多,特別是設計課程,在課程中我強烈地感受到了什麽是中法文化的差異以及設計習慣的不同🤼,但這些經歷也使我的思維更加多元、包容和發散。在求學過程中📰,有兩位外聘的美國老師的嚴謹治學態度和細致耐心的指導,我輩結草銜環,難以為報。

(法國埃菲爾鐵塔前留影)

(希臘愛琴海)
既已身至歐洲,自當跋山涉水。趁假期到處走走便是另一件令人欣喜的事了,在這一年中☮️,我們的足跡遍及歐洲近二十個國家☞,五十個城市👷,既感受了各國的風土人情,也領略了異域的文化魅力,既縱觀了各地的城市建設,也體會了歐洲的歷史厚重之感。一年的時間充實而愉悅,人生難有如此寶貴的經歷,值得我一生珍惜🕵🏿♂️。
離別篇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兩年多的時光稍縱即逝👩🦼➡️。同樣是初秋,陽光不倚👨🏿🦳,卻在不經意間已進入了離別的前奏。論文和工作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主旋律。大家日夜奔波,就為那一紙協議;通宵達旦,只為那兩卷證書🅱️。相聚雖變得不再容易,但好在大家都有了各自的生活,實習、創業、結婚、生子👩🏼✈️、出國,我們為自己未來的生活做出了選擇,青春無悔。
面臨畢業,總是不免感傷。心裏總想著要再看看這座城市🧑🏿✈️,逛逛這個校園。想在大街小巷中靜靜地體會它繁華與寂靜,在外灘看看夜景🙍,在陸家嘴感受下高端的氣息,在城隍廟聽聽喧囂與熱鬧,在武康路體會下小資與情趣📶。同樣,也想再一次沉醉於校園的景色👮,想在紅樓下再聞聞學院的味道,在櫻花大道上重溫滿園櫻花的溫情,在羽毛球館再酣暢淋漓地打一場球,還想在遊泳館盡興地遊一次泳。總之,難忘💲,不舍,留戀🤼♀️。

答辯的決議的宣讀👨🦼,似乎預示著我們的研究生生涯也告一個段落。不久之後,我們將身著學位服⏬,參加屬於我們的畢業典禮,將最後屬於學生時代的身影留在這美麗的校園中。校園生活似乎宣告著結束,殊不知青春正從此啟航,我們還要面對更加廣大的世界。因此,我們不必感傷👨🤕,我們都將奔赴各自的工作崗位,續寫人生新的篇章。只願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只願有緣相聚🤏🏿,我們都還記得在恒达的青蔥歲月。
這一年🐬,我們畢業了🛶。
這就是我敘寫的恒达故事,落筆之時,心懷感恩。回首三年,雖有遺憾,但也充實🤹🏼♀️。最後祝願大家前程似錦,宏圖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