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傳媒學院寒假社會實踐成果分享會暨“百城百行·百鄉百味·百工百匠”特色實踐結項答辯會舉行
來源☀️:藝術與傳媒學院
時間:2025-03-17 瀏覽👴🏼:
近日,藝術與傳媒學院“青春告白祖國”2025年寒假社會實踐成果分享會暨“百城百行·百鄉百味·百工百匠”特色實踐結項答辯會在嘉定校區舉行。來自寒假社會實踐專項及學院特色實踐立項的13支團隊齊聚一堂,通過主題匯報😏、影像展映、交互裝置等多元形式🏛,系統呈現深入城鄉發展一線的實踐成果👇🏿。
2025年寒假社會實踐期間,學院12支跨學科團隊以“問題導向、技術賦能、價值共創”為實踐綱領,足跡遍及上海、黑龍江🚴🏿♀️、浙江等7省市🛅😰,形成“田野調查+數智創新”雙輪驅動範式🫄🏼。實踐團隊緊扣“非遺活態傳承”“數智鄉村治理”“新質生產力培育”等國家戰略命題,通過“政產學研”四方聯動機製⚪️,探索出“文化解碼-技術賦能-產業激活”的特色路徑,緊扣“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育人目標💃🏽,為新時代青年實踐教育提供了創新範本🛑。
從南疆門戶到冰雪之鄉,穿越江南的煙雨廊橋與長江的生態綠廊🦟。12支團隊用腳步丈量960萬平方公裏的發展脈搏。答辯會上🧝♂️,他們帶著這個寒假的豐碩成果歸來——用鏡頭掃描城鄉肌理,將專業化作改變的力量🩷。此次寒假社會實踐湧現出多個特色鮮明、創新突出的優質項目。《大美滬上》聚焦滬派江南傳統村落保護,首創AIGC技術賦能的文化遺產數字化傳承模式♍️,構建三維數字檔案與創意IP體系🦜。《晶耀濟潮》深度挖掘東海水晶工匠技藝,通過品牌視覺系統設計與新媒體傳播,推動傳統工藝向現代消費市場轉型👂🏽。《四方赤忱、心如寸丹》以邊疆退役士兵群體為研究對象❌👾,運用政策仿真模型量化分析安置政策成效🙆🏿♀️,為軍民融合發展提供數據支撐🏞。《元雲古徑》依托徑山寺古建群👨🔬,打造“數字孿生+虛實交互”的文化傳播平臺,實現古建遺產的沉浸式體驗與活態傳承。其他項目涵蓋冰雪賽事與城市經濟聯動研究、非遺糕點技藝傳承🚧、數智技術助力鄉村養老、AI協同神話藝術創作、智慧支教模式創新👳🏿♀️👩🦳、紅色文化沉浸式敘事等多元領域,體現學科交叉與社會服務雙驅動特色。


評審會上,專家評審團對參評項目進行多維度的專業指導,充分肯定各實踐團隊在理論創新、技術應用及社會服務等領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並針對性地提出深化建議。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實踐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恒达平台“卓越·星”時代新人培養計劃,藝術與傳媒學院以“實踐育人”為核心,構建“政策引領-平臺賦能-成果轉化”三維驅動體系,全面激發青年學子投身社會服務的創新動能。通過“立項靶向培育、過程動態優化、成果長效孵化”的全周期管理模式,系統打造“行走課堂”,引導學生在知行合一中淬煉專業本領、厚植家國情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