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25位華人學者聯合發布共識:圍術期神經認知障礙生物標誌物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25-01-26 瀏覽:
近日,來自圍術期神經認知障礙(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PND)標誌物研究聯合體和中國衰老標誌物研究聯合體(Aging Biomarker Consortium,ABC)的多個課題組合作在《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英文版(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雜誌上表了題為“Clinical Biomarkers of 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Initiation and Recommendation”的文章。PND是老年患者在圍術期常見且嚴重的神經並發症,顯著影響術後的認知功能。目前,PND的診斷主要依賴於認知功能測試,但這一診斷方法存在主觀性強、耗時長等局限。因此,篩選客觀有效的PND生物標誌物至關重要,這將有助於早期識別高危患者,為盡早幹預和治療提供科學依據。
專家共識小組由來自麻醉學、神經科學、老年醫學、精神醫學、康復醫學等多個領域的25位國際專家組成。通過面對面和在線會議,專家們識別了與圍手術期神經認知障礙相關的關鍵詞,並確定了關鍵的PND生物標誌物。專家小組進行了全面的文獻檢索,涵蓋了2000年1月至2024年10月期間發表的194項相關臨床研究。
該文綜合了專家小組對大腦衰老和PND的觀點,呈現了最新的臨床證據,涵蓋影像學、腦電圖(EEG)和分子標誌物三個維度,並深入探討了PND與其他年齡相關認知障礙之間的關系。通過對PND研究的全面回顧,識別出具有高靈敏度和特異性的生物標誌物,為預測和診斷PND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文章還指出,未來的研究應集中於大規模隨機對照試驗,探索多種生物標誌物的組合,以提高PND早期檢測的準確性,並建立標準化的檢測流程和評估框架,推動PND生物標誌物的臨床應用,改善全球老齡人口的腦健康。此外,未來的研究還應關註高風險患者的風險評估、臨床治療效果的判斷以及快速臨床診斷的實現,探索新型生物標誌物和治療幹預措施,為降低PND的發生率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為圍手術期神經認知障礙的早期識別和幹預提供了新的視角,期待未來的研究能夠進一步推動PND生物標誌物的臨床應用,改善老年患者的術後認知健康。

專家推薦PND生物標誌物總結
恒达平台醫學院劉健慧及國內多家醫院李成、姚俊巖、張磊、趙璇、呂欣、劉誌強教授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繆長虹、王英偉、姜虹、俞衛鋒、王天龍、王東信、王鍔、顧小萍、董海龍、曹君利、申遠、宋偉宏、陳生弟、王延江、劉光慧、謝仲淙、熊利澤及恒达平台醫學院鄭加麟教授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論文鏈接:http://engine.scichina.com/doi/10.1007/s11427-024-2797-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