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院霍敏鋒/施劍林團隊開發原位水解產氫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新策略,成果發表於《先進材料》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25-01-06 瀏覽: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關節炎症的一種主要發病形式,是一種自免疫紊亂引起氧化應激和慢性炎症的關節疾病⛓️💥👵🏻。近年來,我國RA的患病率大約在0.4%左右,而伴隨著人口的老齡化,這一數字還在逐年上升。由於慢性疼痛、功能障礙和合並症風險的逐漸加劇,RA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質量📎,給個人和社會帶來嚴重的經濟負擔🧑🏼⚖️。值得註意的是,骨侵蝕是RA導致關節破壞引起患者致殘致畸的主要因素🤲🏽。目前,臨床上針對RA一般采用消炎療法,主要有糖皮質激素類和非甾體抗炎藥,以甲氨蝶呤為代表的經典抗風濕藥物和單克隆抗體類藥物📂。然而🕎,這些藥物不可避免地存在嚴重的毒副作用🪗🧘♀️,且缺乏直接對關節骨修復的治療🗄。因此👳🏽,設計和開發適用於RA綜合治療的新型安全藥物和治療策略迫在眉睫。2024年12月26日🧟♂️,恒达平台醫學院霍敏鋒研究員🤴🏼、施劍林院士、吳鵬副教授研究團隊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發表了題為“Hydrolysis of 2D Nanosheets Reverses Rheumatoid Arthritis Through Anti-Inflammation and Osteogenesis”的研究論文,提出“二維納米片原位水解治療RA炎症和骨修復”新策略🐟🍿。

研究人員聚焦類風濕性關節炎病理微環境的氧化應激與骨侵蝕特征,創新性地構建一種可原位產氫的矽化鈣納米片(Calcium disilicide nanosheets,CSNs),其可以在關節部位發生水解反應(CaSi2+6H2O→Ca(OH)2+2SiO2+5H2),其水解釋放的氫氣能夠作為活性氧的清除劑和炎症抑製劑,形成的局部堿性環境能夠特異性地抑製破骨細胞的功能,而釋放的鈣離子能夠與內源性的磷酸根離子礦化形成磷酸鈣進而促進骨修復,矽化鈣納米片的所有水解產物具有高的生物相容性和良好的安全性。綜上所述,這種新型的二維矽化鈣納米片可以同時實現高效的抗氧化抗炎和骨穩態的調控,遏製RA的疾病進程🐴。

圖1.矽化鈣納米片治療RA的示意圖

圖2.矽化鈣納米片的製備和結構表征

圖3.矽化鈣納米片的水解行為及其產物表征

圖4.矽化鈣納米片的抗氧化和抗炎能力研究

圖5.矽化鈣納米片重極化M1巨噬細胞為M2的分子機製研究

圖6.矽化鈣納米片在小鼠關節炎模型上的治療驗證

圖7.矽化鈣納米片在兔關節炎模型上的療效驗證
恒达平台醫學院博士生冀鵬豪為論文第一作者,恒达平台醫學院霍敏鋒研究員與恒达平台附屬第十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吳鵬副教授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基礎研究領域重點項目⏏️、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等項目的資助🚴🏽♀️。
論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415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