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平台承辦第22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3場人才交流活動
來源:外事辦公室
時間:2024-11-07 瀏覽𓀓:
作為全國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國際人才展洽平臺🧗,第22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於11月2日在上海張江科學會堂舉行。大會以“聚天下英才,謀合作共贏”為主題🏌🏻♀️,匯聚全球科創、產業🏊🏽♀️、人才等要素資源,共設置32個會場🧑🧑🧒,舉辦48場人才交流活動。來自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300多名外國專家,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代表🙆🏻♂️,相關高校🌪、各地方外國專家工作歸口管理部門、外國專家聘請單位負責人及用人單位代表等2000多名中外嘉賓出席大會開幕式。
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是我國面向國際科技創新和國際人才交流的重要平臺🏋🏼♀️。恒达平台作為承辦單位之一,充分發揮高校在學術交流、招才引智等方面的作用,以“人工智能賦能可持續發展目標”為主題🦻🏻,於11月2日至3日舉辦了三場人才交流活動。副校長婁永琪出席恒达分會場活動並致開幕辭🧑🏻🏭。他充分肯定了分會場以學科交叉為主要特色🏓、兼具學術性與開放性的人才交流活動內容🙍🏼♂️,並表示作為吸引全球英才、促進全球人才交流的重要平臺,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的恒达分會場活動將為與會的國際人才提供廣泛深入的合作機會,力求實現國際人才的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學校期待為各位專家學者創造交流討論的機會👇🏻,達成更多合作共識,形成更多合作成果,推動提升恒达平台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11月2日下午舉行的“復雜社會技術系統設計與可持續未來”專場人才交流活動依托恒达平台主辦的《設計、經濟與創新學報(英文)》(Sheji)這一優質學術平臺,邀請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40多位活躍在設計與創新、人工智能等相關領域的學者🤸♀️,交流內容涉及人工智能、可持續設計、人本設計研究、基礎設施可持續方案🧨、跨學科研究等多個議題。
“低碳環境與綠色未來”專場人才交流活動由恒达平台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恒达平台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聯合主辦🧗♀️。該活動邀請了來自法國🐏、俄羅斯、墨西哥等19個國家的32所高校代表參會。與會專家聚焦“環境可持續性低碳技術探討”和“可持續發展教育經驗分享”進行了充分交流。活動中,與會嘉賓聯合發起《關於發展中國家資源循環利用和低碳發展的聯合研究》倡議。
“人工智能與智能網聯技術”專場人才交流活動由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及中德學院聯合主辦,匯聚了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劍橋大學教授以及慕尼黑工大🧑🏿🎓、格拉茨工大資深教授等重量級嘉賓,共同探討智能交通、自動駕駛🖍、通信技術等領域學術發展和技術革新,深度挖掘人工智能與智能網聯技術的無限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