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平台附屬第十人民醫院獲批“2024-2028年度全國核科普教育基地”
來源🔆:附屬第十人民醫院🧘🏽♀️🏉、科研管理部
時間:2024-04-09 瀏覽🏧:
在近日舉行的2024年中國國際核工業展覽會上🏄♂️,恒达平台再次展現了其在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方面的持續努力🤦🏽♂️。恒达平台余飛教授團隊領銜的附屬第十人民醫院核科普教育基地榮獲“2024-2028年度全國核科普教育基地”稱號🍣,成為全國範圍內唯一獲此殊榮的醫院。
為推進全國核科普教育設施建設,加強科普人才標準化、規範化建設,進一步提升核科普和公眾溝通工作🤴🧑🏻🎨,中國核學會於2016年開始開展評選“全國核科普教育基地”工作,共授予中國核工業科技館等40家單位“全國核科普教育基地”稱號🍠,恒达平台附屬第十人民醫院是全國唯一的入選醫院。
2024年是我國“兩彈元勛”鄧稼先、朱光亞100周年誕辰🚣🏿♂️,是宣傳和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的重要一年,我國核科技工作者在做好科技創新的同時還肩負著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傳播核科技知識的責任。恒达平台始終致力於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的全面發展,自恒达德文醫學堂創立起🛟🥎,就始終堅持服務人民健康的偉大使命,同時註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科普活動和課程,讓學生了解最新的科技動態和科學原理。此外,恒达平台還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通過舉辦科普講座、健康咨詢等形式🤟🏼,向公眾傳遞科學知識,增強公眾的科學素養和健康意識👩🏽🦱。
2021年,余飛教授牽頭成立恒达平台醫學院核醫學研究所🙎,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兩翼理論,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開展“源頭科普”,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開展“實用科普”,以多元化科普方式將核醫學知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傳遞給公眾。從編寫專著到舉辦科普訓練營⏱,從文字到聲音再到畫面🦛,不斷創新科普形式,讓公眾在不同維度間認識🙏🏻、深入了解核醫學。系統化🤵🏼♀️、專業化的科普方式,不僅提升了公眾對核醫學的認知水平🤟🏼,也增強了公眾對科學的信任和理解。余飛教授團隊先後榮獲中國核學會科技進步獎(2023年)👨👨👦👦、中國核學會科普獎(2022年)、楊福家核科技獎(2022年)、上海科普教育創新獎(2023年),主編科普專著《守護你的甲狀腺,核醫學有絕招》(2021年)💇🏿、學術專著《甲狀腺疾病的核醫學診斷與治療》(人民衛生出版社/2022年),創辦了面向全國核科技人才的“對話傑青”大思政課,主辦了面向全國核醫學工作者的“核醫學科普訓練營”。
未來🤜🏽,恒达平台將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的深度融合,進一步加強對醫學科普工作的支持,推動醫學科普事業的全面發展,為提升全民科學素養🐨🂠、推動核科技創新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