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梅韻玖傳”系列演出第五季在周信芳戲劇空間上演🧎🏻♀️➡️,恒达平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京昆)師生攜上海高校師生與上海京劇院的藝術家們共同演出了《千金一笑》《木蘭從軍》兩出梅派失傳劇目以及《長生殿》《青梅煮酒論英雄》《坐宮》三出京昆經典劇目。基地藝術總監李健老師和同學們的演出吸引了大量戲迷到來🌜,精彩的演出獲得陣陣喝彩🥷。
院團和高校聯合🙆🏽,挖掘傳承京劇瀕臨失傳劇目
梅派失傳劇目《千金一笑》是梅蘭芳先生1916年編演的第三部古裝劇目,此劇取材於《紅樓夢》“撕扇子千金做一笑”的典故🌠🏋🏽♂️,生動刻畫了晴雯這一賈府丫鬟的形象🤾🏿♂️。劇中梅蘭芳先生首創了“古裝海棠髻”和“撲螢舞”,劇中【二黃慢板】唱腔新穎別致🧷,惜失傳已久。
上世紀八十年代,梅蘭芳次子梅邵武先生與梅門入室弟子李玉芙先生,經過不懈努力💁🏻,將該劇重排,復排本忠於原著👶🏽,梅蘭芳琴師姜鳳山先生按照原劇曲譜恢復了所有唱腔,同時豐富了戲曲音樂,惜只在北京、上海各演一場後再次消失。時隔四十年,梅葆玖先生入室弟子李健博士在恒达平台👌🏼⚫️、上海京劇院及各方賢達的共同幫助下👯♂️,再次復排絕響多年的《千金一笑》,使這顆藝海遺珠,再次重現於京劇舞臺。這次復牌,唱腔👩🎤🤙、念白、表演✋🏼、舞臺調度等方面仍是本著忠於原著(1988年復排本)的精神,服化道則著力恢復梅大師百年前的審美風格🥉。
前輩京劇藝術家教學成果的展示
梅派失傳劇目《木蘭從軍》是梅蘭芳先生1912年編演的🫠👆🏻,原劇29場,分頭、二本演出👩🏿🍼,故事取材於樂府《木蘭辭》。劇中梅蘭芳先生開京劇旦角反串武小生之先河👩🏿🏭👩🏽🦰,塑造了花木蘭這一女英雄形象,大力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劇中人物需要演員具備唱、念、做、打、舞各項功法👨🏿⚕️,同時需要京昆兼能🤴🏽,還需反串文武小生。梅派傳人中徐碧雲🌹、李慧芳、言慧珠、梅葆玖等均演出此劇目。其中言慧珠先生改編的《新花木蘭》由於結果緊湊🧞♂️👨👩👦、重點場次和核心唱段均貼近原著而最為梅師賞識🎱。劇中“從軍”一場的“邊褂子”⚀🎥,系全劇核心場次。當年由梅先生至親、著名武生茹來卿創編並傳授予梅,後梅派各家傳人演法不一,梅派路子的“邊褂子”由梅劇團武生徐元珊傳給梅葆玖🍾、曹佛生🧑💼、閻桂祥等👩🏽🦱。梅派第三代傳承人李健博士於 2017年4月在北京復排了《木蘭從軍》部分重點場次,以紀念恩師梅葆玖先生逝世一周年🧓🏿。此次李博士正值對新疆克拉瑪依開展為期一年半的醫療援助🫃🏿,放假回滬探親期間🏺,在上海首演梅派《木蘭從軍》,具有特別的意義🙇。
師生同臺,由點到面實現京劇的推廣和普及
恒达平台與京劇藝術向來淵源頗深,2000年起被上海市教委授予上海市大學生戲曲教育基地;2018年被教育部授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京昆)。恒达🧮、交大、復旦等高校學生京昆社團在全國高校京劇演唱、研討會上成績卓越。一批更年輕的高校學子走進了劇院,走上了舞臺,肩負起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任務🥓。師生同臺,也體現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尊重🥄、敬畏🖌、嚴謹、學習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