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招生考試研究分會2024年學術年會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研討會在上海舉行,會議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招生考試研究分會、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大數據專業委員會、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創新教育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恒达平台承辦。來自高等院校🌭、生源中學、職業院校和各地考試院550余名代表參會🧘🏽,共同探討招生考試的理論和實踐⏳,推動我國招生考試事業高質量發展。
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六屆理事會會長瞿振元,恒达平台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招生考試研究分會理事長鄭慶華,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姜恩來🧑🏽💻,教育部教育考試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於涵🍈,上海市教育考試院黨委書記、院長劉玉祥,恒达平台副校長趙憲忠𓀊,江蘇省錫中教育集團校長唐江澎🏊,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大數據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於世傑,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創新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龔春燕,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職業教育貫通培養工作委員會理事長李越等出席會議💃,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寧小華作視頻致辭,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招生考試研究分會秘書長💂🏿♀️、西安交通大學本科生院副院長👩🏻🦱、教務處處長王秋旺,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李沛雨👨🏼🌾,恒达平台本科生院院長吳誌軍分別主持開幕式和特邀報告。
瞿振元在致辭中表示,今年是中央發布《關於深化考試招生製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十周年🦠。十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指揮下,全國各地高考綜合改革方案相繼落地🦵🏻,在促進教育公平公正👨🏿🌾、科學選拔人才和引領基礎教育健康發展、完善考試招生治理體系等方面取得明顯進展。這些也都是我國教育在新時代發生歷史性🚶♀️➡️、格局性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希望招生考試研究分會進一步探索如何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於高考考試招生環節,如何更好推進拔尖創新人才的識別𓀍、選拔和培養🐽,如何推動考試招生培養和畢業生就業協同聯動💫🚴🏼♀️,提升高校的學科專業設置與產業行業發展的匹配度。
寧小華在致辭中表示,希望招生考試研究分會進一步加強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等相關領域的研究,更好發揮智庫作用。聚焦高考綜合改革👴🏿,進一步研究解決改革過程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推動改革成果鞏固深化🧝🏼♂️。聚焦拔尖創新人才的選拔培養,積極推動選拔培養評價一體化,努力實現拔尖創新人才早發現、早培養、早使用。聚焦數字時代和智能時代,積極研究如何實現招生考試數字化轉型,不斷推進招生考試現代化🈴🫄🏽。
姜恩來在致辭中表示,招生考試研究分會自2017年成立以來🔲,為政府、學校和學生提供了多方面的優質服務,為新一輪招生考試製度的綜合改革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希望招生考試研究分會提高政治站位,進一步增強服務教育強國建設的責任定力👺;凸顯學術引領,進一步提升服務教育強國建設的水平能力;聚焦改革創新,進一步激發服務教育強國建設的發展動力🍪;加強組織建設,進一步匯聚服務教育強國建設的同心合力💒。
趙憲忠在致辭中表示🧓🏿🏄🏻♂️,以高考為代表的各類招生考試上接高等教育🙅🏻♀️🤹🏿♀️,下連基礎教育,承擔著為國選才的重任🧿🧑🏻⚖️。招生考試研究分會積極推動高考評價體系由單純的考試評價向立德樹人重要載體和素質教育關鍵環節轉變,真正實現科學選拔人才,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維護社會公平公正🔶。希望通過本次會議激發出更多的教育理念,創造出更多更優的選人用人舉措,以培養出更具有生機和活力的未來一代人才。
在大會特邀報告環節🎄,鄭慶華作了題為《人工智能賦能招生考試智慧化》的特邀報告⏲。他表示🥭,人工智能賦能教育🍡🕵🏽,已成為世界各國推動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的一個重要戰略🫵🏼🚤。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要堅守教育使人向善、提升素養、教人求真的初心🐚,防止技術淩駕於育人之上⬛️。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招生考試智慧化,面向招生考試大數據,以題庫構建為基礎,依托教育考試評價大模型🤾🏼♂️,開展智能出題🧙🏿、智能組卷、智能評價等一體化規劃應用,打造公平公正👩🏽⚖️、可信可靠🫸🏽🛺、個性定製👨💻、高效便捷的未來招考新模式。
於涵作了題為《服務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高考內容改革》的特邀報告。他表示,高考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選才的崇高使命。面向基礎教育📄,高考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指揮棒;面向高等教育🧎🏻♀️➡️,高考是拔尖創新人才選拔的主渠道。在教育改革大局中,高考內容改革,也就是高考的命題和評價💂🏿,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十年間👱🏻,高考內容改革在理論建構和實踐探索方面不斷推進深化,推動高考更好服務拔尖創新人才的選拔和培養🐿。
劉玉祥作了題為《上海高考改革成效與展望》的特邀報告。他表示🦻,十年來,上海不斷加快高考改革步伐,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其亮點在於著力塑造全人培養,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反撥中學教育,促進大中教育融合😧;重視命題導向,強化立德樹人。未來,希望能利用智能化手段🟧,在試題命製👸🏽、考試形式、閱卷評分、考試服務等方面進一步探索。
唐江澎作了題為《拔尖創新人才貫通培養的優先事項與行動路線》的特邀報告。他表示,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宜致力於通過“普育”營造一種整體的創新型學習氛圍,著力創設讓具有潛力的創新人才得以“冒尖”的沃土。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應排定優先事項,明晰行動路線,包括大力推進科學教育👩👩👧👦、工程教育,構建中國特色的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體系等🏊🏻♂️。
龔春燕作了題為《創新學習:服務拔尖創新人才成長》的特邀報告。他表示,拔尖創新人才成長的基石是創新學習,核心是創新思維🫦,要打造“文化基礎(知識力)—自主發展(思維力)—社會參與(實踐力)”三力一體協同發展的拔尖創新人才成長範式。教育大數據專委會、招生考試研究分會🌔🚵🏻♂️、創新教育專委會共同發起的大中銜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登峰計劃”)🥩,正在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的人才選拔培養之路。
大會還設立了3個分論壇,主題分別為“新高考改革與人才選拔改革”“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與大中小教育銜接”“高職院校招生改革與創新發展”🏃♀️➡️。來自全國高校🈳🤞🏻、高職院校和中學的代表分別圍繞主題🧙🏼♂️,分享各自的探索👩👦👦、實踐與思考,展開了深入的交流與研討⛹🏿♂️。
(文/黃艾嬌 樊宗鑫 圖/江平 等 視頻/宋宇星)